理论教育 宾阳县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文化体育领域取得显著成果

宾阳县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文化体育领域取得显著成果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1989年起,宾阳县持续开展乡村公路建设大会战,以上级支持、地方筹资、农民投劳相结合形式,掀起县乡地方公路建设的高潮。(四)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20世纪90年代初,宾阳县积极探索“全社会参与,各部门共建”的文化发展新模式。宾阳县1990年被命名为全国体育先进县后,进一步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宾阳县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文化体育领域取得显著成果

(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1989年起,宾阳县持续开展乡村公路建设大会战,以上级支持、地方筹资农民投劳相结合形式,掀起县乡地方公路建设的高潮。相继组织实施以工代赈扶贫公路建设、行政村通路工程建设、通乡公路改造工程建设、自然村通路工程建设等重大工程项目。1991年至1995年,宾阳县建设了一批四级砂土路共46.45千米。全县23个乡镇中有19个乡镇政府所在地通了柏油路。1995年10月动工,用一年多时间建成全长11.9千米的二级公路县城绕城线,大大改善县城交通拥堵不堪的状况。1996年至2000年,实施大交通发展战略,先后修建38条不同等级公路176.9千米。2003年后,地方公路路况档次提高,新建公路基本以沥青路、水泥路为主。高等级公路建设有了历史性突破。1990年10月动工、1993年12月建成的南(宁)梧(州)二级公路,途经宾阳境里程达70千米。这是宾阳县第一条高等级二级公路。1996年11月动工、1998年12月建成的桂(林)北(海)高速公路,途经宾阳境里程65千米。据统计,1986—2005年,全县先后新建农村公路285.30千米;改建、新建沥青路等160条、总长520千米。2005年底,全县有公路60条,总长560.9千米,其中公路干线23条(国道3条158千米,省道1条9千米,县道19条200.43千米)。公路平均密度从1986年的每百平方千米17.10千米增至每百平方千米23.30千米;建制村通路率从1986年的40%增至85%,34.60%的建制村实现通沥青路。铁路建设,1995年12月修通黎湛铁路黎塘贵港段复线。1998年12月北起黎塘的黎钦铁路全线铺轨接通。

20世纪90年代初宾阳境内的南梧二级公路(宾阳县委宣传部供图)

桂林至北海高速公路宾阳王灵段一景(宾阳县委宣传部供图)

(二)通信基础设施建设

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宾阳县通信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全县电话交换机容量仅400门,市话用户205户,公用电话不足30部。改革开放后有所发展,1986年,全县有电话机1251部,其中市话375部,乡村电话876部。直至1991年前,全县还没有程控电话。1992年,宾阳县各行各业掀起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高潮。经济要发展,电信要先行。1992年起,宾阳县着力发展程控电话和长途传输项目。1992年,开通使用县城第一个2000门数字化程控电话交换机,实现宾阳程控电话零的突破,长途电话从人工转接跨入自动直拨的时代。是年,市话用户达770户。至2000年,全县程控电话交换机容量达4.47万门,市话用户达3.91万户。2003年,发展到9.2万门、7.9万户。农村电话实现质的飞跃。1994年,黎塘镇在全自治区率先实现开通乡镇级程控电话交换机容量为3000门,至2000年电话用户突破1万户,被誉为“广西电话第一镇”。1995年开展农村电话建设大会战,年底所有乡镇全部开通了程控电话,实现了农村电话程控化、传输光纤化,实现国内长途直拨,农话用户达2200多户。1998年实现全县208个建制村村村通电话。至2005年全县农话用户发展到5万多户。

1992年10月,宾阳县城开始开通人工无线寻呼服务。1994年后,移动电话从无到有逐步普及。1994年,建成模拟移动电话系统,开通移动通信模拟机,当年有用户172户。1996年,开通数字移动电话,年末用户达1443户。至1999年,全县移动通信用户达8000多户。

数据通信网络从无到有。1995年,宾阳县在全自治区所有县里率先开通网络多媒体国际互联网业务,通过拨号接入上海互联网关实现上网连接。2002年互联网实现宽带接入。2000年,全县数据专线用户131户,互联网注册用户364户,拨号上网用户1200多户,开办网吧4家。上网逐步人民群众现代生活的一部分。2005年,宽带用户快速增长,全县发展宽带业务用户4366户,在网互联网用户累计7986户,网吧用户达80多家。(www.daowen.com)

(三)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宾阳县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投资逐年增加,采取政府补助一点、群众支持一点、学校勤工俭学收入解决一点的办法,筹集经费,不断维修、扩建校舍,教育设施不断完善,教学环境不断改善。1981年,多渠道筹集资金39058元,新建校舍10142平方米,维修校舍16594平方米。1983年至1989年,集资修建校舍,建成砖混水泥钢筋结构楼房428幢,面积32.7万平方米。1988年和2002年,先后两次组织开展大规模的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1989年,全县有校舍总面积59.06万平方米。1990年至1996年,开展“两基”(基本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达标建设工作,大力扩建、新建校舍,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全县生均校舍面积逐步达到国家近期指标。1992年,贯彻《广西壮族自治区关于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暂行规定》。1992年至1999年8月,全县共筹集资金22332.14万元(其中学校自筹及群众捐款9877.77万元),建成砖混水泥钢筋结构学校楼房945幢,建筑面积达58.67万平方米。2000年,全县掀起第三次集资办学高潮。共投资1811.15万元,新建教学楼80幢,宿舍楼27幢,综合楼13幢,面积共6.49万平方米。至2005年,全县中小学校舍建筑总面积达106.19万平方米。其中,小学校舍总面积51.27万平方米,生均5.3平方米;中学校舍总面积54.92万平方米,生均7.76平方米。

(四)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20世纪90年代初,宾阳县积极探索“全社会参与,各部门共建”的文化发展新模式。1991年,投资183万元修建文化设施,其中兴建新的县图书馆综合大楼,楼高6层,建筑面积1140平方米,为当时南宁地区县级最好的图书馆。1992年投资100多万元,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1997年,建成县广播电视大楼。1999年投资近5万元,修建各乡镇图书室和维修回风塔。

宾阳县1990年被命名为全国体育先进县后,进一步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1993年12月,建成黎塘镇体育馆,建设总投资250万元,设观众座位2534个。1999年11月,于县城建成县体育馆,建设总投资1640万元,设有观众座位3471个,时为广西县级一流体育馆。

1999年11月建成的宾阳县体育馆(宾阳县建设局供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