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史记》品读:揭秘赵高之指鹿为马

《史记》品读:揭秘赵高之指鹿为马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指鹿为马是家喻户晓的成语,其出处就是《史记》,故事的主角是赵高。赵高想在朝廷中专权独断,但又怕大臣们反对,所以才想了指鹿为马的办法来试探,有人为了奉承赵高,就说是马,也有人直言以告,说是鹿,说鹿的人在赵高看来,就是不依附自己的,因此在暗地里陷害他们,从而达到唯我独尊、大权独揽的目的。后人在解释“指鹿为马”的时候主要强调的是它字面的意义,即颠倒黑白。

《史记》品读:揭秘赵高之指鹿为马

【题解】

指鹿为马是家喻户晓的成语,其出处就是《史记》,故事的主角是赵高。故事的背景是李斯被杀,赵高成了丞相

【原文】

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卷六,第341页)

【注释】

①设验:试探。②阴中:暗中陷害。

【品读】

赵高其人,一说为秦国宗室远亲,一说为赵国宗室远亲。秦始皇死后,他与李斯阴谋立胡亥为帝,后又害死李斯,逼迫秦二世自杀。最终,他被子婴设计杀死。同时,赵高也是一位书法家、文字学家,而且精通法律。(www.daowen.com)

秦二世即位后,感觉到大臣并不信服他这个皇帝,其他皇子还与他争夺皇位。面对这种情形,秦二世与赵高暗地里谋划,问赵高该怎么办。赵高借机提出了非常狠毒的建议:皇帝在出巡时,查察郡县守尉中有罪的人,然后杀掉。如此,既可以威震天下,又可以除去皇帝不喜欢的人。二世接受了赵高的建议,对大臣和诸位皇子展开了大屠杀,六位皇子无一幸免,天下振恐。

赵高为了获取更多的权力,又说皇帝还太年轻,又刚即位,不应该与大臣在朝堂上决议政事,万一皇帝有差错,那就是在暴露皇帝的短处。所以,二世就居住在深宫中,与赵高决定各种国家大事,其他的公卿大臣很少能再见到皇帝。天下早已烽烟四起,危在旦夕,而二世还沉浸在大秦帝国的美梦之中,大修阿房宫,当大臣建议停止修建时,他反而指责大臣们上不能报答先帝,下不能为他尽忠,将他们下狱处置。结果提建议的三人,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不堪受辱而自杀,左丞相李斯被囚禁,处以死刑。左、右丞相死后,赵高出任丞相,权势熏天。

赵高想在朝廷中专权独断,但又怕大臣们反对,所以才想了指鹿为马的办法来试探,有人为了奉承赵高,就说是马,也有人直言以告,说是鹿,说鹿的人在赵高看来,就是不依附自己的,因此在暗地里陷害他们,从而达到唯我独尊、大权独揽的目的。后人在解释“指鹿为马”的时候主要强调的是它字面的意义,即颠倒黑白。当我们看到这里的时候就会明白,颠倒黑白的背后,其实是赵高在排除异己,以便控制整个中央朝廷。之后他能逼秦二世自杀,也就不是什么奇异之事了。

【扩展阅读】

导言:对于赵高的评价,清代历史学家赵翼有着与众不同的看法。在他看来,赵高是忍辱负重,为赵国复仇,简直是一位英雄人物。

赵高志在报仇

赵高之窃权覆国,备载《李斯传》中,天下后世固无不知其奸恶矣。然《史记索隐》谓高本赵诸公子,痛其国为秦所灭,誓欲报仇,乃自宫以进,卒至杀秦子孙而亡其天下。则高直以勾践事吴之心,为张良报韩之举,此又世论所未及者也。(赵翼:《陔馀丛考》卷四十一,商务印书馆,1957,第905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