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晏子谏齐景公:洞察时局,敢言真相

晏子谏齐景公:洞察时局,敢言真相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群臣皆泣,晏子笑,公怒。晏子与众不同的行为激怒了景公,晏子解释说:“我是笑大臣们太阿谀谄媚了。”晏子乘机进谏,指出景公生活奢侈,赋税繁重,刑罚严厉,茀星都将要出现了,还怕什么彗星?

晏子谏齐景公:洞察时局,敢言真相

【题解】

齐景公在位期间安于享乐,生活奢侈,刑罚赋税都很重,百姓怨声载道。因此,晏子借机向景公进谏。

【原文】

三十二年,彗星。景公坐柏寝,叹曰:“堂堂!谁有此乎?”群臣皆泣,晏子笑,公怒。晏子曰:“臣笑群臣谀甚。”景公曰:“彗星出东北,当齐分野,寡人以为忧。”晏子曰:“君高台深池,赋敛如弗得,刑罚恐弗胜,茀星将出,彗星何惧乎?”公曰:“可禳否?”晏子曰:“使神可祝而来,亦可禳而去也。百姓苦怨以万数,而君令一人禳之,安能胜众口乎?”是时景公好治宫室,聚狗马,奢侈,厚赋重刑,故晏子以此谏之。(《史记·齐太公世家第二》卷三十二,第1811页)

晏子

【注释】

①彗星:星名,俗称扫帚星。②柏寝:台名,在今山东省广饶县境内。③分野:与星次相对应的地域。古以十二星次的位置划分与之相对应的地面上的州、国的位置。就天文说,称作分星;就地面说,称作分野。④茀(bó)星:彗星的一种,一般的彗星后面拖很长的尾巴,而茀星则是光芒四射。古人认为其出为客星相侵,不吉。⑤禳(ráng):祭祀的名称,祈祷消除灾祸。

【品读】

齐景公三十二年的一天,天上出现了彗星。彗星在现代人看来是很正常的,但在古代是灾难的预兆。《史记》中有很多记载,如《秦本纪》昭襄王二年,彗星出现,“庶长壮与大臣、诸侯、公子为逆,皆诛,及惠文后皆不得良死。”昭襄王十一年,“彗星见。楚怀王走之赵,赵不受,还之秦,即死,归葬。”《秦始皇本纪》:“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www.daowen.com)

出现了这么不祥的天象,于是景公就感慨道:“这样富丽堂皇的柏寝台,将来谁会拥有它呢?”言下之意是自己来日无多。大臣一听这话,赶紧迎合景公哭了起来,唯有一人不哭反笑,他就是晏婴

晏婴是齐国大臣,身高不到六尺,历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作为齐国的相国,他吃饭的肉食不超过两种,妻妾不穿丝帛织成的衣服,生活非常节俭;在朝堂上,他敢于直谏;出使外国,他能够不辱使命。司马迁把他和管仲合列在一传(《管晏列传》)中,并说;“假如晏子还在世的话,我即使为他持鞭驾车,也是很高兴的。”

晏子与众不同的行为激怒了景公,晏子解释说:“我是笑大臣们太阿谀谄媚了。”景公可能以为晏子没明白他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感叹,就直接说是由于东北方出现了彗星,恰好对着齐国的分野,自己很担忧。晏子乘机进谏,指出景公生活奢侈,赋税繁重,刑罚严厉,茀星都将要出现了,还怕什么彗星?

仔细看晏子和景公的对话,会发现晏子说话的重点完全被景公忽略了,晏子说“茀星将出”只是为了说明齐国的赋税太重等问题,希望景公能察觉并改变这些不合理的政策,但景公关心的是能不能消除灾祸,所以又有后面“百姓”的回答。对话到此为止,我们不知道景公再怎么回应,但可以想见,晏子的劝谏应该不会有什么效果。

【扩展阅读】

导言:有《晏子春秋》一书专门记述晏子的故事,是后人根据史书和传说编纂而成的。其中有一则故事,和选文很相似,都是“有哭有笑”。

景公游牛山

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艾孔、梁丘据皆从而泣。晏子独笑于旁,公刷涕而顾晏子曰:“寡人今日游悲,孔与据皆从寡人而涕泣,子之独笑,何也?”晏子对曰:“使贤者常守之,则太公、桓公将常守之矣;使勇者常守之,则庄公、灵公将常守之矣。数君者将守之,则吾君安得此位而立焉?以其迭处之,迭去之,至于君也,而独为之流涕,是不仁也。不仁之君见一,谄谀之臣见二,此臣之所以独窃笑也。”(吴则虞:《晏子春秋集释·内篇谏上第一》,中华书局,1962,第6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