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建设实践与理论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建设实践与理论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雅各布斯也曾就此做过精彩的论述:文化记忆的保持是族群文化健康发展的极重要前提。雅各布斯说过,将自身文化与外界隔绝是一种堡垒心态。但要真正解决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发展中的问题,我们就必须要将二者视作统一的整体。保护不必和建设发展对立起来,因为现实发展中就存在着对历史保护的需求。雅各布斯所说的“一个活的文化是永远在变化的,而同时又能不失为变化的框架和语境”。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建设实践与理论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目的之一,是让今人能够认识到自己从传统中来,且不致在变迁中遗忘传统。对这一点,现在的保护理论已有较多的论述。雅各布斯也曾就此做过精彩的论述:文化记忆的保持是族群文化健康发展的极重要前提。但保护文化传统的原因,不是要将之作为资料,而是要继承它。因为真正的文化活力是不能在史料中保存,而必需在活态的发展中传承。

同样的观点来自史蒂文:“假若传承传统的唯一形式就是盲目而谨小慎微地固守我们前人的习惯与成就,这样的‘传统’肯定是应该加以制止的……(传统)的历史感不止使我们能够回味无法重现的往昔,还应感知到它的现在……这种历史感促使一个作家建筑师最敏锐地感知到他所生活的场所,以及他自己的当代性。”

从这两位学者的观点可以看出,对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应当是面向文化之未来发展的。也就是说,是产生于历史的文化对现实发挥其影响力,以使其获得更好的未来发展。雅各布斯说过,将自身文化与外界隔绝是一种堡垒心态。而就像莱特所说,将历史文化冻结并与现实隔绝的做法也出于这样的堡垒心态。它“不仅将我们自身隔离于外界发生的动态影响之外,并且还有一项副作用:停止对外在世界产生影响”。这样一来我们就失去了保护历史文化的初衷:正是因为历史中有感动我们的艺术之美、有值得我们传承的生存智慧,我们才要保护它。而将它冻结的“资料式”保护却恰恰扼杀了它的活力。使它无法对现实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妨碍了现实世界中人们对它的理解与传承。这最终会导致这些被“保护”的文化在距离我们越来越远的“水晶棺”中日渐模糊,直到无人知道它和我们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直到无人再能理解它,正所谓“不用则失”。

保护的要求没有错,建设的需求也是正当的。但错误在于现实中保护和建设的不相协调。管理体制上的各自为政、现实发展中的急功近利都使得二者之间的割裂日益加深。但要真正解决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发展中的问题,我们就必须要将二者视作统一的整体。保护不必和建设发展对立起来,因为现实发展中就存在着对历史保护的需求。我们要做的是认清它并恰当地回应它。(www.daowen.com)

就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空间而言,我们应该做的是,建立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让历史不再抽象,而且能够为人们所切实感知、理解,这是对它自觉传承的基础。而让历史遗存的空间体在当代集镇村落中活力复兴,就是一种让历史文化影响现实村镇生活的方式。为了做到这一点,传统集镇村落遗存的功能及空间有所改变以适应现实是必需的,而保护历史原真性与发挥历史文化能动性之间的辩证统一则在于我们保证历史信息和发展过程的清晰可读。在这样的情况下,历史与现实就会成为由历史逻辑所统一的整体,而不再是相互对立的概念、非此即彼的选择。雅各布斯所说的“一个活的文化是永远在变化的,而同时又能不失为变化的框架和语境”。

因此,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遗产的当代重构,我们应当以此为原则:一方面,不应认为历史文化遗产只是历史的遗物,而应当将其视作古集镇村落中的活态功能体。这样的观念需要我们对历史文化遗产的评估原则进行调整:除去其历史价值外,遗产的现实职能亦应作为重要因子,纳入价值评估体系中。相应地,我们需要的是延续和激发历史文化遗产的活力,而不是保存历史的遗迹。它应有适应现实功能的空间发展,不过与现代村镇功能体不同的是,传统集镇村落的发展应当注意历史信息的保存以及自身历史逻辑的延续。另一方面,不应忘记的是历史发展的延续性。历史文化村镇空间的发展并不受制于历史格局和容量,但也不是在现代才开始的全新过程,它是一个连续的进程。合理的发展不是置历史于不顾,而应当在理解的基础上继承历史,以今天的手段解决现实的问题,给未来留下充足的发展空间,并让这些成分成为一个合乎逻辑的整体。总之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与发展,应当秉承“尊重历史、面向未来”的原则——在现实的操作中不应排斥历史,而应当使历史成为未来的良好组成部分。

就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与发展具体的操作方式来说,“变”与“保”的度在何处,则随着遗产价值载体的不同、价值延续方式的不同,甚至操作者对价值的理解不同而有不同的操作。需要注意的是,这是因个案而异的创造性过程,很难概括一般性的规律。它在一定程度上也成就了历史文化集镇村落空间发展的丰富性。在操作中不仅要考虑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延续,还要考虑旅游活动的需求,以及与城乡空间的互动等因素,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不仅需要我们对传统村镇文化及历史进行深刻理解,还需要我们面对未来具有足够勇气和想象力。因而现实中的案例不仅会因项目的具体状况而不同,还会因设计者的主观理解不同而不同。不仅是具体的设计解决之道决定着对待遗产的操作分寸,而且社会文化观念发展的状况也起着很大的制约作用。这提醒我们要全方位加深自身的修养,不仅在遗产价值的理解上,而且在历史文化村镇发展的需要上都要结合具体对象,深入研究,加深各学科间的合作,才能更好地助推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空间的良性保护与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