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周青木雕艺术作品及原诗解析

周青木雕艺术作品及原诗解析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原诗益者益者益其精,可名为有益。《树系列之隐沦》30×20×35cm2013年材料:柚木、铜丝原诗长生五岳俱成粉,须弥一寸山。注解五岳都变成了粉尘,广大的须弥也只是一寸的山。《树系列之有乐》20×20×25cm2013年材料:柚木、铜丝原诗方寸可贵天然物,独一无伴侣。《舟系列之有无》20×20×10cm2013年材料:柚木、铜丝原诗枷锁去家一万里,提剑击匈奴。

周青木雕艺术作品及原诗解析

原诗

益者

益者益其精,可名为有益。

易者易其形,是名之有易。

能益复能易,当得上仙籍。

无益复无易,终不免死厄。

注解

懂得增益的人更懂得增益自己的精神,可以叫作“有益”;懂得变换的人更懂得变换自己的形体,可以叫作“有易”。能增益又能变换,才能羽化飞升,得道成仙;不能增益又不能变换,最终不免老死的厄运。道家修炼以求返老还童,羽化成仙。本首诗体现作者佛、道兼容的修行主张。

《山系列之益者》 20×20×25cm 2013年 材料:柚木、铜丝

原诗

山乐

自羡山间乐,逍遥无倚托。

逐日养残躯,闲思无所作。

时披古佛书,往往登石阁。

下窥千尺崖,上有云盘泊。

寒月冷飕飕,身似孤飞鹤。

注解

我喜欢这身处山间的快乐,无拘无束没有羁绊与牵挂。每天都保养着老朽的身体,悠闲自得不需要做什么。时而翻看一下古代的佛经,也常常爬上山顶。往下看深逾千尺的山崖,往上看白云舒缓不动。寒冷的月亮凄冷幽清,我的身体仿佛是独自飞翔的仙鹤。整首诗写作者在山中隐居时自由逍遥的生活。暗含两个比喻:上句以月喻佛心,清冷明澈;下联以鹤喻身,无挂无碍,无染无著,与天地万物合而为一。

《山系列之山乐》 20×20×25cm 2013年 材料:柚木、铜丝

原诗

多事人

世有多事人,广学诸知见。

不识本真性,与道转悬远。

若能明实相,岂用陈虚愿。

一念了自心,开佛之知见。

注解

这世间有好事的人,广泛地学习各种知识与见解。不知道自己本来的真性,与佛道反而越来越远。如果能够明白宇宙的真理,又何必空论虚幻誓愿。一旦了悟了自心的佛性,就能开示佛一样的真知灼见了。佛法无边,直指人心,心外无法,即佛关键在于悟性,有时知识越多,反而迷障。

《山系列之多事人》 20×20×20cm 2013年 材料:柚木、铜丝

原诗

大丈夫

男儿大丈夫,作事莫莽卤。

劲挺铁石心,直取菩提路。

邪路不用行,行之枉辛苦。

不要求佛果,识取心王主。

注解

男子汉大丈夫,做事情的时候不要马虎鲁莽。要保持坚定如铁石般的决心,直接踏上通往佛教真理之路。邪路不用去走,走了也是白白辛苦一场。不要从外在的行为求得成佛,而应认识自己心中的佛性。告诉世人佛性在心中,不用外求,而应求于己心,彻悟真如之性,明心见性就可成佛了。

《山系列之大丈夫》 20×20×20cm 2013年 材料:柚木、铜丝

原诗

隐沦

吾家好隐沦,居处绝嚣尘。

践草成三径,瞻云作四邻。

助歌声有鸟,问法语无人。

今日婆娑树,几年为一春?

注解

我这样的人喜欢隐居在幽静之处,居住的地方没有尘世的喧嚣与繁华。把草踩平,就成了山间的小路,将天边的白云,看成我的邻居。唱起歌来,有鸟儿相和;探讨佛法,却没有人。这个世间的婆婆树,人间的多少年,才相当于你的一个春天呢?最后一句用了《庄子.逍遥游》中的典故,《庄子》中虚构了一种大椿树,人间的八千年,才相当于这种树的一个春天。诗人以此间隐居处的大树,多少年才是它的一个春天呢?表现了去与住,动与静均为相对运动,万物无生无死无去无住的禅理,也写出了诗人隐居山中,不觉时光流逝,参透世间变化的开阔胸襟。

《树系列之隐沦》 30×20×35cm 2013年 材料:柚木、铜丝

原诗

长生

五岳俱成粉,须弥一寸山。

大海一滴水,吸入在心田。

生长菩提子,遍盖天中天。

语汝慕道者,慎莫绕十缠。

注解

五岳都变成了粉尘,广大的须弥也只是一寸的山。大海就像一滴水,被吸入心中。心中种下菩提子,生长成菩提大树遮住了四方之天。告诉你们这些想要修道的人,不要陷于十种缠之中。心中佛性的特点,虽止方寸,却广大无边。五岳成为粉尘,弥须变成寸山,而大海则成为滴水,这么广阔无比的东西,居然可以被纳入人心之中,可见人心之开阔空旷。告诫信徒,必须要去除十缠,人心才能如此空明无边。

《树系列之长生》 30×20×35cm 2013年 材料:柚木、铜丝

原诗

河边树

昨见河边树,摧残不可论。

二三余干在,千万斧刀痕。

霜凋萎疏叶,波冲枯朽根。

生处当如此,何用怨乾坤。

注解

昨天看见河边的树,摧折残败得没法说。只剩下两三根枝寥干,留下了许多斧伐砍的痕迹。几片衰败的叶子也被霜打凋零,枯朽的树根被波浪冲刷。它生长的地方应该如此,抱怨天地造化也没有用。本首诗写河边之树所受的摧残。诗人借此比喻尘世中人的一生。

《树系列之河边树》 20×20×25cm 2013年 材料:柚木、铜丝(www.daowen.com)

原诗

有乐

有乐且须乐,时哉不可失。

虽云一百年,岂满三万日。

寄世是须臾,论钱莫啾唧。

孝经末后章,委曲陈情毕。

注解

有快乐的时候就要欢乐,时机不能失去。虽然说人生有一百年,其实不满三万天罢了。在世上活着只是片刻。讲到钱财时无需争吵。孝经的最后一章,详尽地表达了这个意思。表明作者一种洒脱祥和的人生态度。

《树系列之有乐》 20×20×25cm 2013年 材料:柚木、铜丝

原诗

方寸

可贵天然物,独一无伴侣。

觅他不可见,出入无门户。

促之在方寸,延之一切处。

你若不信受,相逢不相遇。

注解

值得珍惜的自然佛性,纯一无二。找他时看不见,来来去去并没有门窗可经。将其收拢起来,归在心中,延伸开来可遍及一切地方。你如果不相信他,碰到了也认不出来。佛性只有向内求诸己心才可以获得,他无所不在,遍布十方,然而不相信他的存在,你就永远也找不到他。

《舟系列之方寸》 40×40×40cm 2013年 材料:柚木、铜丝

原诗

有无

有身与无身,是我复非我。

如此审思量,迁延倚岩坐。

足间青草生,顶上红尘堕,

已见俗中人,灵床施酒果。

注解

有身与无身,我与非我,这些问题需要仔细地思考。长久地靠着山岩禅坐,脚间长出了青草,世间灰尘(或世俗繁华)掉落在头顶。可以看见那些世俗中的人,死后在灵床上供奉酒果。说明众生愚迷于尘世万象,执着于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却不知自心佛性才是真灵永恒的。

《舟系列之有无》 20×20×10cm 2013年 材料:柚木、铜丝

原诗

枷锁

去家一万里,提剑击匈奴。

得利渠即死,失利汝即殂。

渠命既不惜,汝命亦何辜。

教汝百胜术,不贪为上谟。

注解

离开家乡万余里,手拿宝剑斩匈奴。你胜利了他就死,失败了你就要亡。他的命不足惜,你的命有何罪?告诉你百战百胜的方法,就是不要贪婪,这才是最好的计策。揭露战争荼毒生灵,杀戳无辜,只有戒除贪欲不参加战争,才是全身保命的最好策略。

《渡系列之枷锁》 30×10×25cm 2013年 材料:柚木、铜丝

原诗

口恶

不行真正道,随邪号行婆。

口惭神佛少,心怀嫉妒多。

背后噇鱼肉,人前念佛陀。

如此修身处,难应避奈河。

注解

不修行真正的大道,随逐邪心,却称自己是修炼之人。口中所诵的神佛很少,心中怀有的贪念嫉妒却多。人后大吃鱼肉,人前却念经讲佛。这样的修行方式,很难渡过地狱的奈河。劝诫虚伪假修的人,口善心魔,各种邪心恶念不去掉,不实修心性,只有表面仿照佛的样子去做,到头来还是渡不过奈河。

《空系列之口恶》 20×20×20cm 2013年 材料:柚木、铜丝

原诗

一切佛

常闻释迦佛,先受然灯记。

然灯与释迦,只论前后智。

前后体非殊,异中无有异。

一佛一切佛,心是如来地。

注解

经常听说释迦牟尼在前生接受了然灯佛的预言,说弟子未来世能证果成佛。然灯佛与释迦佛,只是出世有前后,佛智并无二致。前与后的本体是没有区别的,不同中没有什么不同。一个佛就是所有佛,其自心就是佛安住的地方。佛家认为佛有三世,即未来弥勒佛,现在释迦佛与过去然灯佛,释迦牟尼在前世时,曾买七茎莲花供养当时的佛祖燃灯佛,然灯因而给予印记与预言,说释迦在今世之劫可以成佛。所谓佛就是修炼之后觉悟自心本性的生命,即心即佛,佛智无二。

《禅系列之一切佛》 20×20×35cm 2013年 材料:柚木、铜丝

原诗

抛我

智者君抛我,愚者我抛君。

非愚亦非智,从此断相闻。

入夜歌明月,侵晨舞白云。

焉能住口手,端坐鬓纷纷?

注解

聪明的人不理我,我不理愚蠢的人。我不愚蠢也不聪明,从此以后与人断绝来往。晚上对着明月唱歌,清晨与白云一起跳舞。怎么能不再说话与写作,端正地坐着让鬓发变白?

《禅系列之抛我》 20×20×20cm 2013年 材料:柚木、铜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