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隧道工程施工风险防控

隧道工程施工风险防控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施工前对周围已有设施采取安全保护措施。

隧道工程施工风险防控

1.干坞修建与沉管管段预制风险控制措施

(1)修建干坞前,要提前进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察,进行土工试验,确保坞底有足够的承载力

(2)严格控制干坞边坡坡度,确保稳定性安全系数满足要求。施工前对周围已有设施采取安全保护措施。对围护结构的受力和止水性进行计算和分析,并进行安全验算,确保干坞的安全。

(3)严格控制干坞止水围堰施工,监测围堰防水效果,准备应急预案。对围护工程进行沉降监测,对数据进行分析预判;提前制订合理实用的应急方案;提前准备抢险应急物资及设备机械,如沙袋、膨胀水泥、聚氨酯、注浆机等。

(4)沉管管段预制阶段,通过室内综合性能测试优选混凝土;采用水养护和密封养护手段让水泥充分水化;对沉管内部的温度应力变化情况进行监测,确保沉管内部不出现过大温度应力。

(5)虽然采取了裂缝控制措施,但管段裂缝是不可避免的,出现裂缝后,要及时检测裂缝的宽度及变形等情况,查明开裂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补救措施。

(6)严格把控压载设施施工质量,确保其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2.水底沟槽的浚挖风险控制措施

(1)施工水域底下的地质条件往往较为复杂,应尽量使用技术成熟、生产效率高、费用低的浚挖方式,管段基槽浚挖也可分粗挖和精挖两次进行,基槽暴露时间不宜过久。

(2)在管段沉放和基础处理时,应及时清淤,尽量减少回淤的存在。最好能够在清淤后,做好减少回淤的保护措施,及时完成后续施工。

(3)对于回淤情况比较严重的流域,最好避免使用灌砂、注砂法做基础处理,采用注浆或者桩基础能更好地削弱回淤影响;对回淤地区采用灌砂、注砂法施工的工程,应尽量减少管节接头和端部的回淤,避免隧道出现较大的不均匀沉降。

(4)由于水下施工存在浮力作用,导致碎石层难以密实和平整,压缩性较大。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夯实处理。

(5)防止槽底泡水。雨季施工时,应要求施工单位在沟槽四周叠筑闭合的土埂,必要时要在埂外开挖排水沟,防止雨水流入槽内。在地下水位以下或有浅层滞水地段挖槽,应要求施工单位设排水沟、集水井,用水泵进行抽水。沟槽见底后应随即进行下一道工序,否则,槽底应留20 cm土层不挖作为保护层。

(6)严格控制水底沟槽放坡坡度,严格控制开挖精度。边坡施工采用阶梯形分层作业法,挖完一层再挖另一层,粗挖后进行一次清淤处理,力保底面平整度、纵坡及轴向各点高程符合设计要求。

(7)严格控制开挖流程,根据隧址地形、土质、工期要求选择合适的施工方式。(www.daowen.com)

3.沉管浮运与沉放风险控制措施

(1)加强水文监测,避免在水流速度过大、落潮或存在较大涌流时进行沉放施工,做好浮运、沉放准备工作。

(2)对GINA止水带及一些易损坏的构件加装保护装置,避免碍航物碰撞导致管段受损。

(3)提前沟通,制订合适的作业计划,避免航道繁忙时作业;及时发布封航公告,加强航道船舶管理,增加预警船只,严格限制外来船舶闯入航道,确保浮运安全;加强航道水域信息管理,拖轮拖航前进行配合演练。

(4)加强锚系巡检力度,布置警示标志。

(5)对沉管绞移受力特性进行分析,加强对锚碇、缆索的监控。

(6)加强管节接头轴线与高程的监测,控制对接接头偏差;严密制订浮运系泊阶段的方案,并保证严格执行;系泊区采取禁航措施。

(7)沉管作业前检查导向系统,确保基床条件适合作业。

(8)制定应急处理流程,加强现场协调。

4.沉管隧道基础处理风险控制措施

(1)针对不同隧道段采取降水堆载预压、挤密砂桩、换填碎石等方法,使地基的刚度逐渐过渡,控制地基沉降。专门进行结构整体受力计算和设计,避免首节管节内基础刚度变化过大。

(2)后铺法施工要严格控制灌砂压力,并保证压载设施的可靠性,避免造成管段上浮。若水环境难以控制,则应优先选用先铺法。

(3)采用两艘船分别置于管段两侧同一断面进行对称施工时,防止管段由于单侧受力而产生平移;管段顶部覆盖层以上的河床恢复回填应分层进行,回填至原河床面。

(4)先铺法和后铺法施工均存在回淤问题,因此开发清淤的机械装备是关键所在。采用先铺法施工,可通过平台式高精度清淤设备实现定点、定量、一次性清除碎石垄面和垄沟内的淤泥。后铺法则由于沉管的遮挡,无法彻底清除基床上的淤泥,此时须建立完整的回淤检测体系,研发新的清淤设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