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北京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报告:打造四美外语思政课堂

北京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报告:打造四美外语思政课堂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北京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在面向全校开设的大学英语课程中,将“课程承载思政”与“思政寓于课程”相结合,契合三全育人目标、学校的办学目标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学院高度重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成立外国语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小组,出台外国语学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疫情网络教学期间,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外语思政教师。

北京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报告:打造四美外语思政课堂

北京工商大学国语学院在面向全校开设的大学英语课程中,将“课程承载思政”与“思政寓于课程”相结合,契合三全育人目标、学校的办学目标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系统而科学地传授知识,还要重视建立知识与人、与生活多向度的交融关系。全力建设最美外语思政课堂,坚持“四美”:爱国美、正气美、品行美、语言美。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师要选择正确的价值纬度、知识导向与价值引领、意识形态主导性和课程的丰富多样性,同时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价值导向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框架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选材、教研活动、教学方法应用、思政测试和评价体系,全方位完善课程思政融入外语教学的相关工作。同时,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通过设计和构建移动英语学习平台,并采取基于课堂、慕课和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对慕课、微课、网上优质教育资源改造和拓展教学内容的使用中,对大学英语课堂内容融入思政元素进行二次设计,使其达到生动自然、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

学校出台外国语学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学院高度重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成立外国语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小组,出台外国语学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在教学中,外国语学院的领导带领各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在人文教育、文化素养、批判性思维、中西文化对比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教研活动。在思政教育的主题模块内容选择上,经过学院领导和教师们多次深入的讨论与教研后,将全方位的思政教育元素进行有机结合,包括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制度、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等部分内容;思政主题模块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中国政治、经济、教育、科技发展,中国及世界时事等。同时,在内容的选择上采取灵活的课程思政融入原则,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安排的实际需要,对思政内容进行生动有机的融合。

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使英语课程思政入人心。学院高度重视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培养。组织全体教师前往北京联合大学学习课程思政的先进设计理念和具体实践经验;还邀请北京联合大学的大学英语优秀教师来学院进行课程思政融入英语课程的讲座。与此同时,课程思政带动党建工作。外国语学院教师党支部在工作中融入思政教学理念、开展了课程思政主题的党日活动。党员教师通过对各英语教学团队教材及课程中思政理念融入的深入探讨,并通过党员的带头作用带动全学院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学院还组织各教学团队优秀教师分享自己网络教学中的课程思政课堂融入情况,并整理成鲜活生动的文字材料供学院老师学习参考。

严把外教用人选人关,实行外教聘任“三四五”。2010年至今,北京工商大学外籍教师的聘、管、用全部由外国语学院负责。十年来,为确保外教教学效果,把控外教课堂意识形态,外国语学院陆续出台十多项规章制度,涵盖外教聘前考察、聘用手续办理、聘期管理的全过程,严格把控外教选人用人标准。

学院查阅国内外事管理相关文件和制度,基于学校实际需求,开创性提出外教聘任“三四五”的工作要求。“三”是要求外籍教师热爱中国,热爱北京工商大学,热爱教学。“四”是要求外教“意识正、品行端、语言美、业务精”。“五”是做好外教课堂意识形态把控,筑牢“五道防线”,稳控外教课堂:第一,把关前置。在外教入职前进行意识形态把关,外教签署《北京工商大学拟聘外教思想意识形态考察》,在外教进课堂前签署《不传教承诺书》;第二,依托外教课堂学生信息员,当日反馈外教课堂情况;第三,依托外教课堂中教监督员,当日反馈外教课堂情况;第四,定期召开阶段性外教课堂师生反馈会;第五,定期专题党政联席会和院务会,阶段性讨论外教课堂情况,如发现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第一时间向上级汇报。

外教管理工作中,始终重视对外籍教师的人文关怀。疫情期间每日关注外籍教师身体健康状况,定期召开线上教学会议,还给远在美国、爱尔兰的外教寄送防疫卫生用品。外教爱岗敬业,克服时差,坚持疫情期间的网络授课,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

中外教共同开发大学英语思政教材,牢牢把握外教课堂意识形态。为将思政教育纳入大学英语外教课堂,有效把控外教课堂意识形态,保障大学英语中外教课程的有机互补,共同为实现北京工商大学提出的本科教学“三六九”目标中的本科人才英语能力培养目标服务,中外教队伍合作开发适应北京工商大学英语人才培养要求的《大学英语说写教程》,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选取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翻译和写作中的中国文化元素题材,在外籍教师课堂中植入中国文化自信,讲述中国故事。外籍教师着重培养学生的口语和写作能力,有效改善学生英语使用中的“CHINGLISH”(中国式英语)现象,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显著提高。

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系列活动。为落实课程思政理念在教学工作中的运用,北京工商大学组织了丰富的在线培训,邀请思政课程的专家教授开展线上讲座,指导教师在本专业领域的课堂自然融入课程思政理念。

学院充分发挥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提炼大学英语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文化价值与育人元素,构建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紧密联结关系,实现英语专业知识学习、英语应用能力提升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深度统一。

活动一:“语”你战“疫”——教师授课案例征集(www.daowen.com)

今年疫情期间,“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成为新学期特殊打开方式,抗击疫情进行线上教学成为师生们一次全新的教学体验。此次疫情书写了一本鲜活又厚重的教材,是一堂生动的思政大课堂。对师生来说:“这是一本代价高昂的教材、一节家国命运的课堂、一份道德信念的答卷。”

2020年2月,院长致信广大学子,表达学院的关怀和期许。开学第一天,学院发出倡议,开展疫情防控期间“课程思政”教学授课案例征集,鼓励教师把“疫情防控”的思政教育与英语教学相融合,提升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疫情网络教学期间,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外语思政教师。

大家从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及教学设计分享到先进技术手段开发、学生优秀笔记展示、本科生导师与学生心连心等方面,全方位展示网络教学期间英语课程思政的成果。

从2月~5月,学院开展了“语”你战“疫”主题系列宣传活动,共征集宣传11位一线教师的思政课堂授课案例,对优秀教师的事迹进行宣传,分享教师的线上思政教学经验。担任班主任和本科生导师的教师们,保持与同学们的密切联系,生活上热情关怀,学业上悉心指导,师生齐心同驰,共同战疫。教师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了外语思政课堂的延伸。

活动二:“最美课堂”评选

学院积极响应北京市教委高校教书育人“最美课堂”评选工作,在各学院开展了一系列的选拔,通过竞赛的方式提高教师英语课程思政的能力和水平。在学校范围的培训讲座基础上,组织学院教师进行课程思政相关理论的学习。最美外语思政课堂坚持四美:爱国美、正气美、品行美、语言美。一线大学英语教师从学习强国、CHINADAILY(中国日报)、CGTN(中国国际电视台)等平台上筛选思政教学资源,丰富学习形式。教学贴近时政、贴近生活、贴近正气。课堂教学内容潜移默化培养学生家国情怀、讲述中国故事、弘扬正气。

活动三:举办大学英语写作演讲网络双赛事,促思政教育深入“生”心

为响应市委教育工委推进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和深化课程思政改革创新的号召,力争将思政元素中四个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教学中。外国语学院开展“在经历中学习:疫情——英语教学的厚重教材”之“语你战疫”系列活动。第一次尝试举办了北京工商大学“语”你战“疫”线上大学英语写作比赛和演讲比赛。比赛在学校反响巨大,学生参与热情高涨。3月举办的写作比赛初赛全校有510余名选手参加,晋级后参加决赛。决赛题目为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人类命运共同体社区),时间为180分钟,全程无纸化。赛后采用人工盲评+系统打分的形式阅卷,保证比赛的公平公正,最后遴选出45名优胜选手。特等奖选手代表学校参加外研社写作大赛北京赛区复赛。4月举办的演讲比赛,以“We are all fi ghters!(我们都是斗士)”为主题,100余名学生报名参赛,20名选手进入决赛,特等奖选手代表学校参加外研社英语大赛北京赛区复赛。

教师们以“语你战疫”系列活动为契机,积极探索思政元素融入教学中的实践途径,演讲比赛融思政教育、思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人文素养、关注视野及演讲技巧于一体,参赛选手的精彩表现也体现了学院全体老师的辛勤栽培成果。全校学生通过线上比赛的形式更好地锻炼了语言知识能力的同时,通过对抗疫期间的感人事例的分享和介绍,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觉悟。外国语学院还围绕学生开展了一系列课程思政相关活动,在课堂内外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提高思政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