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关东混战:公元184-196年,群雄逐鹿

关东混战:公元184-196年,群雄逐鹿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从关东兵起,董卓西迁,东汉朝廷实际上已不复存在,天下进入群雄逐鹿的混战时代。当时习惯以函谷关为界把北方分为关东和关西两部分,关东以黄河做分界线又分为河北、河南,这些地区是帝国的经济中心,也成为混战的主战场。关东联军瓦解后,各派势力都在抢地盘,关东各路诸侯之间的争斗和联盟日趋复杂化。而兖州刺史刘岱、济北相鲍信不久后先后战死。

关东混战:公元184-196年,群雄逐鹿

自从关东兵起,董卓西迁,东汉朝廷实际上已不复存在,天下进入群雄逐鹿的混战时代。

皇帝成为权臣董卓的傀儡,与之对立的关东诸侯,并不承认董卓那个关中小朝廷,对董卓更是口诛笔伐,痛骂董卓是乱臣贼子,其实,袁绍也不是大汉纯臣,当初袁绍曾反对册立汉献帝,他担心就算联军击败董卓,还政于皇帝,天子也不会念他的好处,不论如何,毕竟自己曾经反对过现任皇帝。

出于政治斗争的需要,袁绍觉得有必要拥立一位新天子,董卓手里有一个傀儡皇帝,董卓动辄以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虽然袁绍可以对此置之不理,但还是有些被动。

不如另立一个,如此一来,袁绍也可打天子旗号号令天下诸侯,与关中董卓控制下的朝廷分庭抗礼。

袁绍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干的,还在关东联军起兵反董时,袁绍就曾跟韩馥密谋册立当时的幽州牧刘虞为帝。刘虞既是汉室宗亲,又有声望,袁绍觉得这是个不错的人选,但当事人刘虞却抵死不从,袁绍只好作罢。

当时的天下,经济发达地区大都在长江以北,特别是黄河流域,是全国最富的地方。长江以南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好地方谁都想要,于是就在讨伐董卓的战争还在进行时,关东的各路诸侯为争夺地盘就已经开始了火拼。

对于一些地方实力派而言,友军对自己的威胁要远远大于董卓的威胁,在友军面前保存自己比在敌人面前保存自己更难。

于是,持续的战乱开始了,北方成了重灾区。北方,指的是秦岭淮河以北的司州、凉州、冀州青州、幽州、并州、兖州、豫州、徐州。当时习惯以函谷关为界把北方分为关东和关西两部分,关东以黄河做分界线又分为河北、河南,这些地区是帝国的经济中心,也成为混战的主战场。

初平二年(191),袁绍占据冀州,弟弟袁术盘踞南阳,兄弟俩都成为有兵有将有地盘的地方实力派。本来挺不错的事,但哥儿俩偏偏不和,就像天生的冤家互相拆台。

兄弟不和的原因说起来比较搞笑,袁术认为哥哥袁绍过于招摇抢了自己的风头。以出身而言,袁术是嫡出也就是正妻所生,而袁绍是小妾生的,但袁绍仪表堂堂,才干超群,为士大夫所看好,名士们都聚集在袁绍周围却鲜有人去投奔袁术,这让袁术十分恼火。

兄弟两人或许对战国纵横术颇有研究,袁绍与袁术不约而同都玩起了远交近攻。当时公孙瓒盘踞幽州在袁绍北面,荆州牧刘表在袁术南面。于是,袁术派人联系北面的公孙瓒打击袁绍,袁绍也不甘示弱联络更南面的刘表打弟弟袁术。

初平二年(191)七月,袁绍刚刚占领冀州,十月便以盟主身份命亲信周昂为豫州刺史。冀州才到手,就把手伸向了豫州。这手伸得真是又快又长,在袁术看来这是不折不扣的挑衅,是可忍孰不可忍,袁术愤怒也是有原因的,因为就在不久之前,袁术也任命了自己的亲信孙坚当豫州刺史,一州不容两刺史。

关东联军瓦解后,各派势力都在抢地盘,关东各路诸侯之间的争斗和联盟日趋复杂化。袁绍发现势力日益强大的袁术是对自己扩张的威胁,对袁术采取了遏制策略。而袁术也不甘示弱采取反制措施,与公孙瓒联手。阳城之战就在此背景下发生。

袁绍先下手为强派兵偷袭孙坚据守的阳城。混战就此展开。周昂不是孙坚对手,被打得节节败退。其间,袁术向公孙瓒借兵援助孙坚,公孙瓒派自己的弟弟公孙越率数千骑兵南下增援,但公孙越在一次战斗中被乱箭射死。这下公孙瓒火了,为了给弟弟报仇也为了抢地盘,更为了报复袁绍,公孙瓒率军进驻磐河准备过河打袁绍。(www.daowen.com)

上次你让我出兵打冀州,约定事成之后平分土地,可到最后你却独吞了冀州,让我白忙一场,这笔账我还没跟你算,现在你又杀了我弟弟(虽然不是袁绍杀的,但也是他的部下干的,公孙瓒把账算到了袁绍身上),袁绍,我跟你没完。

袁绍听说公孙瓒挥军南下,不免有些紧张,毕竟自己刚占冀州,立足未稳,而公孙瓒也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才急于进兵,想把袁绍挤出冀州。

袁绍来河北发展,严重侵犯了公孙瓒的利益,公孙瓒盘踞的幽州地处东北边境,往北就是塞外,那里是鲜卑、乌桓骑兵的势力范围,而东面是辽东,那里是有名的苦寒之地,地处偏远,人口也不多,公孙瓒想扩大地盘,只有向南,而南面就是冀州,袁绍夺了冀州的同时也封堵了公孙瓒的南下通道,所以自从袁绍占据了冀州,他与公孙瓒的对抗就从未停止过,这场旷日持久的对阵前后长达近十年,直到建安四年(199)公孙瓒被袁绍攻灭才结束。

献帝初年,袁曹正处于蜜月期,相互需要,袁绍因被公孙瓒牵制,无暇南顾,曹操得以在黄河以南从容发展,壮大实力。对曹操来说,这是非常宝贵的战略发展期,曹操征陶谦、灭吕布、攻袁术,都在这时。曹操着实应好好感谢一下公孙瓒在幽州牢牢拖住袁绍的后腿。

不过此时的袁绍实力还不强,袁绍不想这时跟公孙瓒开战,还是先稳住公孙瓒再说,为了安抚公孙瓒“那颗受伤的心”,袁绍把自己原来的渤海太守让给了公孙瓒的弟弟公孙范,袁绍想以土地换和平,暂时跟公孙瓒搞好关系,但公孙范上任后,一点也不领情,领着渤海兵帮着哥哥一起打袁绍。

袁术在南阳打不着袁绍就打袁绍任命的山阳太守袁遗。袁遗是个书呆子,根本不会打仗,袁术没费什么劲就把袁遗打跑了。天下大乱,原先没乱的地方现在也乱了。关东各州郡,有实力的就占州郡,没实力的就占县城,地方豪族也不甘寂寞,带着家兵民团四处打家劫舍抢地盘。而原来就以造反抢劫为业在河北活动的黑山军、并州的白波军更为活跃。

乱世英雄起四方,靠的是真正的实力,而那些平日衣冠楚楚尸位素餐的酒囊饭袋再也混不下去了,很快被淘汰。这些人或被杀,或被赶走,黯然退出历史舞台。

东郡太守桥瑁被兖州刺史刘岱所杀,河内太守王匡被曹操攻灭。山阳太守袁遗则被袁术赶跑。而兖州刺史刘岱、济北相鲍信不久后先后战死。冀州牧韩馥被袁绍排挤自杀。豫州刺史孔伷也被孙坚取代。而陈留太守张邈与其弟广陵太守张超也只多存活了几年就被曹操消灭。

初平元年(190)起兵讨董的那批诸侯,大浪淘沙后,生存下来并发展壮大的,只有袁绍、袁术兄弟以及曹操等少数人。

初平二年(191)七月,黑山军于毒、白绕、眭固等部十余万人攻入黄河下游的东郡,东郡太守王肱是个只会在衙门里喝茶水的行政型长官,不会打仗,根本不是黑山贼的对手。

曹操在大哥袁绍的支持下率兵进入东郡,虽然曹操兵少,但训练有素,曹操率军在濮阳击溃黑山军白绕部。

这时,袁绍跟曹操正好着,于是袁绍推举曹操做东郡太守,利用曹操将自己的触角深入兖州。东郡郡治原在濮阳,曹操将郡治迁到东武阳,以便背靠袁绍,至此,曹操也总算有了一块自己的地盘,结束了四处流浪的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