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刘大鸿的四季,具有独特创作风潮,影响深远

刘大鸿的四季,具有独特创作风潮,影响深远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刘大鸿创作的这些具有繁杂因素与复杂叙事性的作品为其赢得了“改革画家”的声名。图5-5刘大鸿:《惊蛰》,布面油画,1988年刘大鸿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部分作品被视作波普艺术的经典,其中尤以“四季”系列更为知名。创作于1991年的“四季”系列是刘大鸿进行此类作品的开始,在中国正发生向市场经济与消费时代转型的深层变革年代,被认为是用波普艺术的视觉语言描绘制作而出的一篇“时代寓言”。

刘大鸿的四季,具有独特创作风潮,影响深远

在批评家、史论家吕澎看来,刘大鸿[7]在绘画中所做的努力体现出的明显特征,即“从中国传统和民间艺术到波斯细密画、中世纪尼德兰寓言艺术,从古典风格到现代艺术的结合点上寻求自己对历史与现实的看法的特殊表达方式。”[8]其早在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开始创作的《上海滩》(1987)、《腊月》(1988)、《仲秋》(1989)等作品,将各种民间故事、历史轶事与当下日常生活等各种眼花缭乱的符号混杂在画面之中,其中蕴含着的各种琐碎的小故事相互交合成一个巨大、不可分割、被重新组合但难以把握的梦幻整体,此种在诙谐、滑稽、反讽和揶揄倾向中营造的寓意世界很难形成确定、明晰的解读线索。刘大鸿创作的这些具有繁杂因素与复杂叙事性的作品为其赢得了“改革画家”的声名。与诸多“先锋艺术家”相异,刘大鸿曾以作品《惊蛰》(图5-5)斩获了1989年的第七届全国美展铜奖。

(www.daowen.com)

图5-5 刘大鸿:《惊蛰》,布面油画,1988年

刘大鸿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部分作品被视作波普艺术的经典,其中尤以“四季”系列更为知名。比起意大利文艺复兴画家朱塞佩·阿尔钦博托(Giuseppe Arcimboldo)用四季果蔬与花卉植物去描绘国王的“四季寓言”作品,刘大鸿的“四季”更具历史与社会的个人视角中的诙谐性思考。《四季·春》挪用了一幅广为人知的宣传画经典图像,将其重新置放在一个日出山顶、金色遍野的缓坡之中,身着古装的各色人等围坐一圈,以虔敬之态聆听圣音,已经抽出绿叶的瘦骨古松重焕生机,在对人物与风景的时空错置中生发出一种神秘、离奇、荒诞的梦幻效果。《四季·夏》则挪用了“维纳斯从海上升起”的经典图式,观者非常熟悉的身着睡袍的人物形象,背着宝剑挥手致意。维纳斯脚下的贝壳被置换成了盛开的莲蓬,维纳斯刚诞生时弱不禁风与慵懒状态被豪迈自信笑容满面的表情替代。各色人等在蔚蓝色的海面上依旧围坐一圈,直立的苍松、浮夸的云朵与水中撑开的莲蓬共同构成了一个类似民间年画的喜庆世界。《四季·秋》在一片平涂的红彤彤世界中,以更为接近版画的效果,以一种强烈的陌异感呈现了特殊年代广场中的火热场景。《四季·冬》亦采用类似的构图方式,将主体人物形象置放于一片仿佛凝固了的雪景之中,细节上最为明显的不同,有了各类动物围坐一圈,生发出一种沧桑、悲情与揶揄交相混杂的味道。创作于1991年的“四季”系列是刘大鸿进行此类作品的开始,在中国正发生向市场经济与消费时代转型的深层变革年代,被认为是用波普艺术的视觉语言描绘制作而出的一篇“时代寓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