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古代建筑特色:木结构体系、斗拱装饰、对称与自由相结合

中国古代建筑特色:木结构体系、斗拱装饰、对称与自由相结合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古代建筑采用的是木结构体系。中国古代建筑,由于等级制度,抬梁式木构架的组合和用料产生了很多差别,其中最显著的就是只有宫殿、寺庙及其他高级建筑才允许在柱上和内外檐的枋上安装斗拱。中国建筑的外部轮廓特色鲜明,主要有屋顶展翼、阶基崇厚、木质屋身、院落深进、施用彩色、对称与自由相结合等。

中国古代建筑特色:木结构体系、斗拱装饰、对称与自由相结合

中国古代建筑采用的是木结构体系。这个体系的特点是使用木料做成房屋的构架,由此创造了与这种结构相适应的各种平面和外观,这个体系的优点之一是能防御地震。山西应县佛宫寺内的释迦塔高达67.3 米,距今已有900 多年的历史,除底层的砖墙与屋面的瓦以外,全部由木材构成,建于辽清宁二年,曾受过多次地震的袭击,但依旧巍然屹立,充分显示了木结构建筑抗震的能力。缺点是不易保存,特别不适于应对火灾,因此今天我们能看到的明清之前的古建筑已属凤毛麟角了。

中国古代建筑,由于等级制度,抬梁式木构架的组合和用料产生了很多差别,其中最显著的就是只有宫殿、寺庙及其他高级建筑才允许在柱上和内外檐的枋上安装斗拱。所谓斗拱是在方形坐斗上用若干方形小坐斗与若干弓形的棋层叠装配而成的结构。斗拱的组织方式和比例大小历代不同,可以从对斗拱的辨析,来鉴定建筑物的年代。(www.daowen.com)

中国建筑的外部轮廓特色鲜明,主要有屋顶展翼、阶基崇厚、木质屋身、院落深进、施用彩色、对称与自由相结合等。但在学习的时候,除了对其外在特征有所把握,还要进一步去了解建筑文化、精神及美学,例如建筑所体现出的与礼制、自然环境等的关系,建筑文化的材料模式与结构“语汇”等,还有师法自然、充满诗情画意的中国式园林,以及传统建筑形式、装饰、色彩等与绘画、文字、雕刻和诗词等的联系,通过探讨这些问题,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和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特征。正如梁思成先生所说:“建筑之规模、形体、工程、艺术之嬗递演变,乃其民族特殊文化兴衰潮汐之映影;一国一族之建筑,适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貌……中国建筑之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即我艺术及思想特殊之一部,非但在其结构本身之材质方法而已。”(梁思成《中国建筑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