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德昌虫会:建昌第一大会的辉煌与消失

德昌虫会:建昌第一大会的辉煌与消失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赵英德昌虫会历史悠久,盛况空前,被誉为建昌第一大会。加之民国及前亦常有掳掠抢劫之事发生,行商负贩往往需要设哨护送,个别乡场甚至因之衰败,以白蜡生产而带动的德昌盛极一时的虫会和蜡会也随之销声匿迹,威尔逊一语成谶。而透过这些历史文化遗迹,我们也似乎可以深深地感受到德昌虫会,这一建昌第一大会昔日的辉煌。

德昌虫会:建昌第一大会的辉煌与消失

文/赵英

德昌虫会历史悠久,盛况空前,被誉为建昌第一大会。

虫会的“虫”,即是白蜡虫,是中国特产资源昆虫之一,别名“蜡虫”,寄生于植物上,雄虫泌蜡,雌虫繁殖后代。雄虫分泌的蜡称为白蜡,是我国的特产,国际称“中国虫蜡”,一般被称为虫蜡、白蜡、川蜡、雪蜡或中国蜡,自古以来被人们用来制造蜡烛及作为中药的原辅料。

四川白蜡产量占全国的90%,是传统的出口林产品。中国人养殖白蜡虫已有上千年历史,远在唐宋时期,就有文字记载,约于19世纪中叶传入欧洲,西方世界始知有“中国蜡”。

德昌城市风光

白蜡树(女贞树)

白蜡用途很广,主要是应用于医药和工业等领域,是我国传统的大宗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极高的信誉。医药方面,白蜡有止血、止痛、生肌、补虚、促进肌肉生长等功能,可用于伤口愈合、跌打损伤和疮毒收口等疾症的治疗。还可以制造膏药和中西医糖衣片的抛光剂,用作丸药外壳可久不变质。白蜡在工业方面用途极广。可用于各种精密机械、仪器及金属器皿的防湿、防锈和润滑剂;同时也是制造汽车蜡、地板蜡、贵重家具、用具抛光剂、各种科学模型、文化教育用品、各种蜡质果品以及儿童玩具及化妆品的原料;在造纸工业方面,用作填充和上光剂,可使纸面光滑;在纺织工业方面,用于着光剂,能增加光泽,使产品色泽美观,提高产品质量。

历史上,川蜡主产于嘉定、眉州(现乐山眉山地区),这些地区蜡园中挂虫所用的蜡虫虫种就是千里迢迢从宁远府(现西昌地区)交易而来。1899年,英国著名博物学家E.H.威尔逊深入中国西部考察,写成《中国——园林之母》一书,成为20世纪对国际园艺学和植物学影响深远的著作。在这部著作里,威尔逊专门用第三十章介绍了白蜡虫。民国《西昌县志》卷二产业志中记载:“蜡虫之生,未考始于何时,盛产区域,则有县城北山,东西两河,及安宁河以西诸山,以及德昌锦川一带,尤以南路为多,常有一园,岁摘百挑者,昔年每岁可出六万余挑,每挑价值百元左右,诚县中之大富源也。”《德昌所志略》杂货类中记载:“蜡虫(出蜡,浮于西、会、盐、冕,商贩甚多)”。

藉由前人的见闻,我们可清晰地看到,历史上德昌这样一个西南横断山区微不足道的小城镇,因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孕育出这些小小的蜡虫,却在中国白蜡生产史上,乃至当时在中国出口经济中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www.daowen.com)

据《德昌县志》记载:蜡虫寄生于树,骈聚成团,靠吸食树枝汁液而长大。蜡虫背上起的白毛裹于枝上即蜡花,摘取后入煮釜中去渣,取油液冷凝即得白蜡,蜡花三斤可得纯蜡一斤。产虫之树为冬青树(一名女贞树,俗呼虫树,常绿乔木),辟地播种,长至三四尺高时移植,二三年始放虫,俗谓“试把”。成片种植者号称虫园或虫山,专产幼虫。德昌向为蜡虫产地,县地二半山区气候湿润,风力较河谷弱,尤其利于蜡虫生长,虫业极盛之时有大小虫园近千。

每年谷雨立夏之交,蜡虫虫种发育成熟,纷纷登市。嘉、眉远商先于清明节抵达,深入虫园,预定货源,采购篾篮。届时园户率佣登山,或悬筐攀树,或俯拾遗粒。《德昌县志》中载:“一时山市如城,比比相望。日暮鸣钲撤围,火光耀途,喧嚣达阛,称下秤前,百头相攒,筥筐飞舞,囊橐充盈。买者卖者而外,百业孳孳,无贫富,无男女,直接间接,莫不蒙利于此微虫,故曰虫会,县人之所以赖以调剂者也!”

届时,众乡场自辟市场交易,除蜡虫买卖之外,其他商品的交易亦十分活跃,蜡虫交易带动百业兴旺。虫商雇请挑夫兼程起运,经南方丝绸之路将这些小小的蜡虫虫种带到了嘉、眉各属。乡村繁荣前后两月,是为一度虫会之终始。邑人有竹枝词云:‘年年虫会候无迁,三月清明谷雨前。遐迩纷纭争赴赶,无人不为利心牵。’”

据《德昌县志》记载:挂蜡之树称蜡树(落叶灌木),冬青树皮色微白,植于田原间者亦用作挂蜡。培植蜡树多用扦插法,至迟二三年即可用于挂蜡。蜡树一年一刈,入冬刈去老枝,翌春更生新条,以树龄20年以内者为佳。放虫一包(旧秤十八两),丰岁平均产蜡四五斤;歉岁可收蜡一二斤。县内小高、锦川、老碾、纸房、土门子和茨达河流域黄土坡、麻粟坪、宽裕、巴洞均盛产虫、蜡,清光绪年间产蜡虫二百余担。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老碾乡冬青树上蜡平均竟达8斤,民谣“老碾金银窝”即指此利。农历七八月白蜡登市,远商云集,是为蜡会,与三四月之虫会争辉。

德昌虫会(何斯 绘)

由此,德昌民间商业贸易活跃,清咸(丰)同(治)年间,今县城内即已形成米、柴、布、纸、线、篾货、畜、禽诸市,境内21个乡场多呈前店后宅格局,轮流定期开放,无日不市。蜡虫、杉板、土布、牛羊皮、铁皮锁、生漆、中药材、水牛、板鸭等商品都颇负盛名,行销广远。

对于白蜡生产,威尔逊曾这样预言:“尽管从外国进口的蜡烛和煤油的消费不断增加,对白蜡的需求仍保持稳定,与之相关的产业没有萎缩的迹象。在中国西部,由于长江上游航行的困难和危险及因此造成的昂贵运费,外国商品只能是富人享受的奢侈品。随着铁路的发展定将发生巨大的变化,这有趣的白蜡产业将来有朝一日可能消亡。”民国七八年后,虫园荒芜、虫树枯减,蜡虫生产一蹶不振。加之民国及前亦常有掳掠抢劫之事发生,行商负贩往往需要设哨护送,个别乡场甚至因之衰败,以白蜡生产而带动的德昌盛极一时的虫会和蜡会也随之销声匿迹,威尔逊一语成谶。

通过对历史上德昌虫会的盛衰和规模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德昌在清朝及民国初期经济一度繁荣兴盛的重要原因,也为我们解开在研究德昌历史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惑找到了一把解开谜题的钥匙。而透过这些历史文化遗迹,我们也似乎可以深深地感受到德昌虫会,这一建昌第一大会昔日的辉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