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广西多民族文化精髓:民歌内容与分类

广西多民族文化精髓:民歌内容与分类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广西各民族群众能歌善唱,历经千百年,民歌已经渗入广西各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凡赶圩集会、走村串寨、婚丧嫁娶、庆生贺寿、谈情说爱,无不有歌。归纳起来广西各民族民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一些类别。广西各民族群众婚嫁的时候一定有歌,直到今天,许多地方嫁女娶妻之时,往往歌声缭绕,数日不息。[13]广西各民族群众热情好客,一些民族中有迎客歌,歌中主要是表达对客人的欢迎及对自己招待不周的歉意。

广西多民族文化精髓:民歌内容与分类

广西各民族群众能歌善唱,历经千百年,民歌已经渗入广西各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凡赶圩集会、走村串寨、婚丧嫁娶、庆生贺寿、谈情说爱,无不有歌。天上人间,古往今来、鸟兽虫鱼、花草树木、触景生情,皆能成歌。归纳起来广西各民族民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一些类别。

一、古歌

其内容咏唱天地日月的形成、人类的产生、民族起源与迁徙,歌唱神话英雄瑶族古歌有《密洛陀》《盘王歌》《伏羲兄妹》;侗族古歌有《人类起源歌》《侗族的祖先哪里来》;壮族古歌有《布洛陀》《布伯》《特康射太阳》《侯野射太阳》等。古歌往往反映人类远古时期的思想、生活,弥漫着宗教色彩,与祭祀、祈祷活动有密切的联系,常常由麽公、师公、道公等宗教从业者咏唱。

《密洛陀》是布努瑶创世史诗,密洛陀即“老祖母”“老母亲”的意思,为布努瑶创世始祖。她是大风形成的,大风是大龙造成的,龙是密洛陀的师傅,密洛陀是龙的传人。歌谣叙说密洛陀开天辟地造万物、造人类,射落多余的太阳,杀死猛虎,用蜂蛹养育后代等过程。

《侗族的人类起源歌》中唱述了“洪水后兄妹繁殖人类”的故事:世上原本没有人类。有四个龟婆先在寨脚孵了四个蛋,其中三个坏了,只剩下一个好蛋,孵出了一个男孩叫诵摁。那四个龟婆并不甘心,又去坡脚孵了四个蛋,其中三个又坏了,剩下一个好蛋,孵出一个姑娘叫诵藏。从此世上有了人类。后来,诵摁和诵藏结合,生了虎、熊、蛇、龙、雷婆、猫、狗、鸭、猪、鹅和章良、章妹等十二个子女。章良、章妹约兄弟姐妹上山比武,大家到齐后,章良、章妹放火烧山。雷婆逃上了天,要为兄弟姐妹报仇,于是发起洪水,“房屋良田都冲尽,人畜死得不留根。只见泥沙深万丈,不见世上半个人”。洪水退后,天下没有人烟,章良、章妹只好兄妹结婚,婚后生下一个肉团,他们把肉团砍成碎块丢进山林,第二天,山上山下、河边溪头,充满了人声笑语……[8]

《布洛陀经诗》中有相当多的内容涉及创造天地万物,所以有人说是壮族的创世史诗。其唱词是民歌,又是在祭祀时喃唱的,故又可以说是壮族宗教文学。经诗生动描述了布洛陀造天、造地、造太阳、造日月星辰、造火、造谷米、造牛等“造化”过程,告诉人们天地日月的形成、人类的起源、各种农作物和牲畜的来历,以及远古时期人们的生活习俗等。从全诗来看,它在纵的方面,上溯到人类蒙昧时代以至荒古混沌时代,下迄原始社会瓦解甚至阶级社会早期,上下千万年,各章都由古至今加以叙述。在横的方面,它广泛地触及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生产、生活以及宗教活动等,从天上到地上,从神到人,从宇宙天地的形成到万物的来历,从实际生活到宗教信仰、伦理道德,方方面面,几乎都为它所描述和反映。通过这部经诗,我们可以看到史前壮族社会的一些基本风貌,看到壮族原始先民们的某些生活和斗争情况。[9]

总之,广西各民族的古歌主要“记叙各民族有关天地形成、人类起源的传说,以及关于民族迁徙、民族战争和民族英雄的光辉业绩等重大事件[10]。这些诗歌中的相当一部分产生于广西各民族形成的早期,并且一直伴随着民族的成长,直到今天,仍在民众生活中发挥着作用。

二、礼俗歌

主要指贺生祝寿、婚丧嫁娶、迎宾送客、禳解凶灾、新屋落成等场合唱的歌。

广西各民族群众婚嫁的时候一定有歌,直到今天,许多地方嫁女娶妻之时,往往歌声缭绕,数日不息。许多地方姑娘出嫁要唱哭嫁歌。关于哭嫁歌及哭嫁习俗的缘起,巫瑞书曾经做过分析,他认为:其渊源可以追溯到母权制氏族社会过渡到父权制氏族社会后,妇女作为失败者而受尽了冤苦,积郁着无数愤懑与怒气;其近源则是绵延了若干世纪的封建家长制的统治,妇女在家只能是低声下气,忍辱受苦。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妇女的婚姻,不但要受封建包办婚姻制度的摧残,而且还有种种婚俗陋习。每个姑娘出嫁之日,就是作为封建婚姻的牺牲品被她的家族献出去的时候。因而,出嫁的姑娘,以及她周围的姐妹和其他不幸的妇女们,都要借这个机会来倾泻她们内心的痛苦与愤懑,久而久之,形成了哭嫁的习俗。[11]哭嫁歌的内容一般包括哭父母、哭叔伯、哭哥嫂、哭姐妹、骂媒人、哭上轿等,其中“骂媒人”是一个主要内容,如武鸣县流传的《哭嫁歌》中这样唱道:“自来呀媒,自来呀媒,手抓葵扇串长街,一心要把女人害呀。自来呀媒,无赖呀媒,无赖呀媒,三寸舌头嚼不烂,我娘不肯你天天来。无赖呀媒,豺狼呀媒,媒婆专做人买卖,得下人钱买棺材呀。豺狼呀媒,狐狸呀媒,买的棺材又无盖,买得盖来无人抬呀。狐狸呀媒,人熊呀媒,死尸腐臭无人埋,乌鸦叮你老骨骸呀,人熊呀媒”。[12]“骂媒人”用语非常尖刻毒辣,其中充满蔑视和激愤,表现了广大妇女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包办婚姻制度的不满。

仫佬族群众在老人寿诞时,要举办寿宴,宴席上客人要唱祝寿歌,祝寿歌首先是祝愿寿星长寿百岁,然后是感谢主人的盛情招待。歌词大致如下:“唱只恭贺公添福,恭贺添福又添年;彭祖寿命八百岁,公老寿命万万年。唱只恭贺主家公,有缘有福在世中;彭祖寿命八百岁,公老寿命万年冬。今日得吃寿辰酒,家中大小滚油油;彭祖寿命八百岁,公老寿命万年秋。第一支唱贺公老,第二支唱贺主家;今日得吃寿辰酒,炮响呼呼入了家。主家大小好宽容,喜迎宾客笑融融;公老添福又添寿,有缘有福在世中。……多谢主家好十碗,难为厨房送上台;兄弟人多吃去了,辛苦大姐来收台。多谢主家好盐水,盐碟上台香又香,兄弟人多吃去了,难为十几收台娘。”(《祝寿歌》)[13]

广西各民族群众热情好客,一些民族中有迎客歌,歌中主要是表达对客人的欢迎及对自己招待不周的歉意。而客人也要回歌,赞美主人的热情好客及盛情招待。譬如都安瑶族的《待客歌》:“尊敬的客人吔,你们来到这古老的山弄,房屋像个斑鸠窝,田地开裂像鸡爪。门低客不进,树矮鸟不停,你们不嫌我贫穷,才来到我的家门。没有菜添桌,没有酒把盏,丢你们在屋外,忘你们在门前,让你们的神鸟,停留在我的矮檐。”主人讲,自己居住在偏僻的山弄,居住条件也很差,客人来到自己家门,自己却不能盛情招待。主人唱过之后,客人则要回歌:“正月到初一,捉只小鸟放猪笼!正月到初二,山龙送来一片鳞。正月到初三,石凤送来一团金。说是你家的金龙,说是你家的彩凤,神灵把路带,才寻道来到你家门。到你们门前有烟请,到你们门口有酒敬,你有肉添碗,你有菜放桌……空手到来我们感到丢脸,没有薄礼实在失面。尊敬的主人吔!你家堂屋银灯亮,脚踏龙门双扇开。我们受到隆重招待,主家的情意满胸怀。”[14]客人则是感谢主人的盛情招待及表达自己没有带来礼物的歉意。

三江侗族群众在新屋落成时有去给主家祝贺的习俗,祝贺时客人要唱赞歌,赞颂主人房子占据的地理位置好,盖得豪华,祝愿主人一家福运亨通。歌词大致如下:“你家房屋修成了,楼上楼下亮堂堂;今朝龙殿盖好了,五谷丰收人兴旺。一杯酒来黄又黄,房屋修在好屋场;门前蛟龙来抢宝,门后凤凰来朝阳。二杯酒来香又香,新造楼房像宫房;黄金禾把满禾廊,万盏灯火大吉昌。三杯酒来甜又甜,新造楼梯像阶坎;前头老人坐殿起,子孙坐殿万年长。这座房子起得宽,你拿金砖垫柱盘;金梁玉柱撑得好,皇帝过路眼红心也痒。”(《贺新屋》)[15]

礼俗歌涉及广西各民族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渗透到民众生活空间的任何一个角落。在传统社会广西民众几乎无时无刻不与歌相伴。礼俗歌最能体现广西作为“歌海”的特点。

三、情歌

情歌是民歌中最普遍的一类,无论东西南北,只要有民歌的地方都有情歌流传。情歌不但篇目多,流传广,而且艺术性也强。略举几例以做说明。侗族群众中流传着《远路初会歌》,首先是情哥唱道:“远路结交初相会喜在心,我好比雏鹰初飞出山林。父母生养各一方,路远情长恨不共一村。今夜我俩初相会,叫声情妹请细听:筷子两根才成双,妹单哥双连不成。笛子芦笙同是竹制声不同,我俩结交如水交融再订婚。妹若有心你要讲真话,特意访查为妹村过村。”情妹唱道:“昨夜梦见龙子上滩狮望月,不想今夜远路哥哥到我村。你好比天边伶俐燕,莫乱哄深山蛤蟆痴情人。棕榈斗篷哪能配绸伞,桐油灯盏哪能配玻璃灯?哥若有心就讲真心话,不要瞎话哄骗人。”[16]

《远路初会歌》是在两人初会时唱的歌。两人初次相会,相交不深,都对交往的结果心存疑虑,故而歌中一方面表达对对方的喜爱之情,另一方面又互相拿话来试探对方。

流传于广西壮族群众中的《定情歌》这样唱道:“捉得鲤鱼心欢喜,鲤鱼开口笑眯眯:想吃鲤鱼破肚看,鲤肠自有鲤字诗。二人拿刀剖鲤鱼,肚里取出纸一张,纸上画对吉冬鸟,鸟儿下边有文章——你俩同月同日养,年庚八字同一样,手指尖尖织得布,脚板厚厚种得粮。鲤鱼肚破又重合,含笑摆尾游下滩,依登别别笑颜开。天赐良缘合根底,神鲤送书配成双。喜讯莫要藏心底,快快回家论爹娘。”[17]

《定情歌》以鲤鱼送书做比,把两人的婚姻称作天作之合、天赐良缘,传神地表达了定情之后两个年轻人心中无比的喜悦。

青年男女的恋爱有一些是好的结局,也有一些因为社会和家庭等多方面的原因最后不得不分手,因而情歌当中还有《离情歌》。仫佬族的《离情歌》这样唱道:“分离十个旧花香,就比八角离沙姜,今日妹你分离我,分离情妹妹回乡。分离了,哪日得见妹鸳鸯。分离十几旧花根,亏我单人回到村,父母在家日日见,我双在远实难寻。分离了,日落西山到处阴。分离十几旧相情,眼泪涟涟哥难行,今日同妹分离了,何日得见妹兰英。分离了,报双回去慢慢行……今日同妹在此叹,分离我妹我心忧,回到家中我慢想,低头眼泪下流流。分离了,想断肝肠难转头。六月之天日子长,晒得田干禾也黄,三寸刀仔吞下肚,不断心肝也断肠。分离了,妹在一乡我一乡。分离十几旧鸳鸯,妹在一乡我一乡,坡上同妹分离去,离妹回去断肝肠。分离了,同妹分离各一乡。分离情妹回去吧,各人回去各人家,我妹回去有人伴,情哥回去伴爹妈。分离了,分离眼泪下沙沙。”[18]

仫佬族的这则《离情歌》重章叠句、回环复沓,产生了一唱三叹、余音绕梁的效果,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主人公在与情人分手时的哀怨与痛苦。

广西壮、侗、苗、瑶等各民族的情歌内容很丰富,它对青年男女爱情生活的各个阶段、各个角度,以及整个过程,如初识、试探、互相赞美、热恋、离别相思及对封建势力的反抗斗争等均有反映。广西各民族的情歌不仅内容丰富,而且与其他民间歌谣相比艺术性也尤其高,许多传统情歌,至今仍保持着巨大魅力。

四、劳动歌

劳动歌是一种由体力劳动直接激发起来的民间歌谣。它伴随着劳动节奏歌唱,与劳动行为相结合,具有协调动作、指挥劳动、鼓舞情绪、减轻劳动疲劳等功能。[19]在广西各民族群众中,广泛流传着劳动歌。它内容广泛,有时赞美勤劳,有时咏唱劳动工具,有时咏唱劳动过程,有时抒发由劳动成果带来的喜悦。

那坡黑衣壮的《蓝靛歌》和《捶布歌》分别唱道:“蓝靛叶,青又青,年年割来年年生;哪座山上长蓝靛,山上就有壮家人。蓝靛花,开满坡,听我唱支蓝靛歌;蓝靛年年染白布,壮家年年新衣多。”“姐妹一起捶布忙,日出捶到日落西,手破脚麻不休息。姐妹一起捶布忙,布料越捶越发亮,捶了一匹又一匹。姐妹一起捶布忙,捶好布料做新衣,穿上去会我的哥。姐妹一起捶布忙,哥妹一起穿新衣,哥妹心里甜蜜蜜。”[20]前支歌谣以生产资料“蓝靛叶”起兴,表达壮家人“壮家年年新衣多”的祈愿;后一支歌谣既反映劳动的辛苦,又抒发了“哥妹一起穿新衣”的喜悦。

仫佬族群众中流传着《采茶歌》,唱道:“正月里来是新年,姐妹双双点茶田,点得茶田十二亩,当场写下漫交钱。二月采茶茶叶青,妹在园中绣手巾,手巾四面绣花朵,中间绣对采茶人。三月阳春白花发,姐妹双双采茶芽,大姐采多妹采少,多多少少妹回家。四月采茶绿茵茵,采茶姐妹手不停,姐在前头忙忙采,妹在后头紧紧跟……十月担茶过了江,脚踏船头漫思量,脚踏船头随江去,卖了细茶早还乡。十一月来冷凄凄,风吹细雨湿妹衣,哥在家中有人伴,妹在路边受寒饥。十二月来过了冬,十担茶箩九担空,再等来年春三月,茶山脚下又相逢。”[21]《采茶歌》以一年十二个月的时序唱述采茶女辛苦的劳作,抒发劳动者的哀怨。

流传于三江侗族群众中的《拉山歌》则是一则地道的劳动号子,唱道:“哎啰——嗨觉龙!啊啰!——嗨觉龙!杉木大啰!用大力啰!众兄弟啰!要合力啰!齐出力啰!拉上岩啰!要同心啰!木自来啰!坳过坳啰!山翻山啰!……峰下峰啰!溪过溪啰!到家来啰!嗨觉龙啊!——嗨觉龙哎啊!嗨觉龙啊!嗬嗬!”[22]拉山,即拉运木材下山。《拉山歌》是侗家拉运木材下山时喊的劳动号子,领唱一句,众人合呼一声“嗨觉龙!”翻山越岭,渡河过溪,随机变化,指挥劳动,协调步伐,鼓舞劳动情绪。

五、道德伦理歌(www.daowen.com)

恩格斯说:“民间故事书还有这样的使命,同圣经一样培养他们的道德感。”[23]长期的阶级社会里,掌握文字的文人主要通过书本培养自己的道德伦理观念,民众则是主要通过民间文学进行自我教育。一些民间文学作品具有民众道德教科书的价值。广西各民族群众中的一部分歌谣就属于人民用以自我教育的道德伦理歌。

三江侗族琵琶歌中有《劝人从善歌》《劝人莫作恶歌》《雷劈阿同歌》等,这些歌都是教人行善、学做好人的,《劝人行善歌》这样唱道:“今晚相聚乖人傻人在一起,纵有好话相劝也只说表皮。人生一世何须别人句句都说破。自己当知做人做事要正直。心平气和办事不失误,自尊自爱免得招惹麻烦事。有些乖人甘当傻子人称道,忍气一时一辈子也免吃亏。惹祸的流言莫往心里去,他的后代也同样是聪明伶俐的。想那有功德的人不会有坏结果,你想陷害他,阴间神灵也不容许。善良的人百事都如意,凭着天理良心做事神灵也帮随……今晚我这里左比右搭就讲两种人,古时候岳家被害就因秦桧坏良心。岳飞忠诚升天堂,秦桧打下九层地狱挨蛆蛀。他良心丧尽阴神把他整,灭绝香火断子孙。善恶两家我写上本,谁个不信请到戏台下边看详情。这条理歌我就唱到这,明白人问心自省改那恶品行。”[24]这支歌利用因果报应观念教育人们,告诉大家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让人“问心自省改那恶品行”,表现了侗族群众的信仰观念。

壮族群众中最为流行的道德伦理歌是《传扬歌》和《行孝歌》。《传扬歌》流传于广西马山,被称为壮族人的“道德经”。其内容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指出贪得无厌是不道德的,对上至皇帝下至财主的剥削者给予抨击;第二部分阐述做人的道理,指出人应当孝敬、诚实、勤劳、尊友、睦邻;第三部分阐述怎样处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传扬歌》以歌唱的方式劝人遵守伦理道德,语言通俗明晰,情深词浅,极具教育价值。如第九条“勤劳”条唱道:“双手造甘泉,终身用不完。遗产是洪流,流过地皮干。人不能自立,日后必寒酸。双手造甘泉,终身用不完。多少糊涂人,千金也用完,遗产是洪流,流过地皮干。”又如第十二条“孝敬”条唱道:“莫忘父母恩,辛苦养成人。儿孝敬双老,邻里传佳名。娘忍饥吐哺,父挑担打工。莫忘父母恩,辛苦养成人。得妻弃双亲,人不如畜生。儿孝敬双亲,邻里传佳名。”[25]

《传扬歌》全诗两千余行,列有“交友”“睦邻”“分家”“后娘”等二十余条,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可看作是壮族群众进行系统的自我教育的教科书。

六、叙事长歌

以歌的形式叙事,主要反映阶级斗争、民族斗争与婚姻爱情等主题。广西地区著名的民间叙事歌有壮族的《莫一大王歌》《歌仙刘三姐》《唱英台》等,三江侗族流传着《娘梅歌》《秀银与吉妹》等,仫佬族流传有《卖花小姐》《妹二与弟红》《朱买臣》等。

《歌仙刘三姐》讲刘三姐世居罗城,生养在那古立村。她酷爱唱歌:“天光出门姐就唱,歌声引得凤凰来,涧村姐妹称赞姐,唱歌人中姐最乖。”三姐唱歌却招来财主的怀恨:“财主听了怀恨姐,唆哥败坏门风多。”在财主的教唆下,哥哥的虐待、打骂都无法禁止妹妹唱歌:“一天两餐哥吃饭,姐喝冷粥又一餐。抵饥受饿姐也唱,野菜无油吃也甜……手拿扫把姐唱歌,哥哥拿棍敲姐脚,睡床三天不能起,脚疼肚饥口唱歌。”以致最后哥哥害死了妹妹:“陡壁石崖生葡萄,姐坐藤上好逍遥,哥追到来砍藤断,姐跌石崖随水漂。”[26]

《娘梅歌》在侗族地区广为流传。该叙事长歌讲在古州三保(今贵州省榕江县境内),有一对侗族青年助郎和娘梅,男才女貌,天生一对,在行歌坐月中产生了爱情,但娘梅的母亲按照“女还舅门”的传统婚俗,一定要将娘梅嫁给其舅舅的儿子。娘梅执意不从,与助郎逃婚私奔,来到一个名叫八百贯洞的地方落脚,给财主银宜干活。银宜是个好色的恶棍,他多次调戏娘梅不成,生一歹计,声称有外敌要进攻寨子,召集全寨人开款会,要大家吃枪尖肉盟誓,轮到助郎时,银宜乘其不备,刺死了助郎,并宣布助郎是奸细,威胁众人不能将助郎的死讯告诉娘梅。娘梅后来知道了银宜谋害助郎的真相,决心替死去的丈夫报仇,她走进鼓楼,将鼓擂得雷鸣般响,对着全寨人宣布:谁若肯亲手帮她这个外乡人将助郎的尸骨殓埋,就嫁给谁做妻子。银宜表示愿帮助殓埋助郎。梅娘带银宜上山葬夫,趁机杀死银宜,弃于银宜自己所挖的坑中。之后,自己遁入深山。

仫佬族长篇叙事歌《卖花小姐》讲述包公断案故事。故事说:刘姓进士在办差时落下亏空,只好卖掉家产补上亏空,从此一贫如洗。妻子卖花养家,遭国丈调戏,不从,被国丈打死:“一劝二劝都不愿,一个铜锤对面抡,三个铜锤打她死,西园里面葬其身。”丈夫向包公告状,却告进国丈府,被打进水牢:“杖打进士还不算,把他放入水牢中,进士牢中受苦楚,一牢臭水泡到胸。”然后,小姐从阴间向包公告状,包公亲自去国丈府勘验,终使卖花小姐沉冤得雪。最后,小姐还魂,与进士再续姻缘:“当时小姐阴床睡,过了不久就还魂。到了水牢救进士,双双跪拜包大人。”[27]

广西各民族群众中流传的长篇叙事歌涉及内容很广,有歌唱造反英雄的,也有反映婚姻爱情的,还有类似仫佬族《卖花小姐》这类唱述公案故事的。

七、抒情长歌

广西各民族群众中流传着许多抒情长歌,这些抒情长歌往往通过描述个人生活的不幸,抒发个人的哀怨和愤懑。覃德清认为:“壮族抒情悲歌的主人公及其故事情节,多为确有其人,真有其事,往往是悲歌作者根据亲身经历编创成歌。现实的苦难深深地撞击着作者的灵魂,激发出一种创造性的潜力,把作者引向诗歌创作的高峰状态,通过诗性的直觉和心灵深处的记忆,外化成动人心魄的诗篇。”[28]正如覃氏所说,广西各民族的抒情长歌往往是取材于真人真事,如壮族的《达备之歌》《达稳之歌》《特华之歌》等,瑶族的《珠洒露》等,都是如此。

《达备之歌》的作者是达备,作者自己就是本长诗的抒情主人公。据说达备姓蒙,广西隆山县人,十六七岁就嫁到上林一黄姓人家。达备在黄家被视作长工和奴仆,受尽折磨。《达备之歌》就是达备在被赶回娘家后,等待改嫁的日子里编唱的。《达备之歌》近四百句,抒发自己受家婆虐待的苦情。在歌中,达备讲自己经历了听不完的“毒言恶语”,受不尽的“挑刺找岔”,“吃的是苦麻菜捞生盐”,干的是牛马般的活路,“我每晚舂米舂到鸡啼四五更,不知磨烂多少衣袖和围裙!汗水滴落地上注成了坑坑洼洼,有谁可怜油灯下夜夜辛劳的孤影?舂出的臼臼白米像珍珠般洁白纯净,他们还骂我这苦凄的奴仆手脚不灵;我每晚舂米舂到鸡啼四五更,不知磨烂多少衣袖和围裙!一年到头把米舂得雪亮如白银,他们又嫌米糠舂得粗细软硬不分;汗水滴落地上注成了坑坑洼洼,有谁可怜油灯下夜夜辛劳的孤影?做活路回到家里肚子已空空周身累,头昏眼花四周好像无数乱萤飞;即使这样向公婆报告当天做工的地点,然后又得去挑水、做饭、把猪喂……别人做工回家休息跷起二郎腿,我千繁万忙累弯了腰骨椎!即使这样向公婆报告当天做工的地点,然后又得去挑水、做饭、把猪喂……”[29]《达备之歌》是一篇封建时代妇女受歧视、压迫的血泪史,反映了封建时代家长制统治的罪恶。

《特华之歌》是年轻的长工特华在外流浪做苦工时寄给家乡的“信歌”,是一首对黑暗社会进行控诉的长篇苦歌。他首先控诉旧社会这“可恶的世道”:“我挣扎地活着呵满怀惆怅,被迫第一次远离自己的家乡,可爱的伙伴呵我为何与众不一样?我想呵想呵泪流汪汪……可恶的世道呵是这样的不平,穷人为生活奔波沦落四方,悠长的岁月呵我何时能回到家乡?为谋生我出门奔波时间久长,像落叶随风飘到遥远的远方,家中的小妹呵你活得真够凄凉。”接着,面对这不平等的社会,抒情主人公提出了尖锐的质问与抗议:“为什么有钱人住的是高大楼房?为什么他们吃的是山珍海味?为什么他们肥胖得像谷篓一样?”[30]《特华之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壮族社会的基本特征,抒发了壮族人民反抗压迫剥削的思想情绪。

瑶族的《珠洒露》是一则离怨歌,是一个女子为抒发被抛弃的哀怨,根据自身的经历而创作的。歌中细腻地抒发了主人公被抛弃时的痛苦:“以前我们是一树的斑鸠,如今已不是一树的画眉;过去我们是一岭的鹧鸪,现在已不是一坡的锦鸡。从此咧,斑鸠各居一树,画眉各栖一枝,鹧鸪各自叫,锦鸡各自啼。请把我酸辛的泪滴,做你欢乐的婚礼,把我永不嫁的一身,做你幸福的回忆,把我悲秋的痛苦,做你春夜的甜蜜。让漫漫的长夜,连着朗朗的良日。使友情在夜里磨灭,让恩爱在日里消逝。分手就在这一天,分袂就在这一时。有银难买心和命,有金难买情和意。叫树枝不要挂住歌声,叫花草不再粘住话语。离去吧,日后赶街不同路,往后走亲不同桥,砍柴不共一山,种地不在一起……”[31]

流传于广西各民族群众中的抒情长歌主要是抒发来自婚姻爱情方面的不幸,或表达对不平的社会现实的愤恨。抒情主人公通过对悲剧情感痛快淋漓的抒发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心灵解脱。

八、说理歌

在广西一些民族当中有一类说理歌,这类诗歌是以诗的形式讲述法规,阐明为人处事的道理,具有习惯法的性质。瑶族有“石牌话”、侗族有“款词”、苗族有“议榔词”等。

在瑶族传统社会中,有由各户户主公议产生,并由全村寨群众共同遵守的规定,多刻在石牌上,立于公众集会场所,昭示村民共同遵守,这种石牌被瑶族民众称为石牌话。石牌话内容涉及社会治安、道德风化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金秀县《三十六瑶村石牌法律》说:“我们二十四花山,三十六瑶村,砍树置牌,杀牛立峒,三家为村,五户为寨,村靠小村、小村靠石牌。唯恐有人行盗作祟,任意妄为作乱,聪明骗愚笨,凶恶欺善良,因此才定律法十二条,规约十三款。”“现在讲第一条,有谁胆敢作恶,拦路抢劫,戮马杀人。他犯三十三天,他犯九十九地。一条完了第二条,若有跟汉人结盟与本族坏人勾通,合伙干坏事,他犯法十二条,他犯约十三款。二条完了第三条,若有人横行乡里,乱行事,乱捣粑,扭锁破门,挖仓盗货,同样犯律令十二条,犯规约十三款。三条完了第四条,人人要讲究功德。谁若戏嫂嫖女,抢过山,拉过坳,同样犯三十三天,犯九十九地。一人说他不对,百人说他不是。四条完了第五条,谁若胆大包天,半途拦路,牵马偷畜,弄得行人不安,拿他烧成铜,将他化为锡。五条完了第六条,嫖他人妻,若拿得包头,抓到双,捉得对,照十二条惩办,按十三款处治……”[32]该石牌话针对抢劫杀人、偷盗财物、奸淫妇女,都明确列出了处罚条款,在传统社会明显具备法律效力。

瑶族石牌话不仅针对违法犯罪行为列出了处罚条款,也具有规范村民日常行为的作用。《吃社料话》说:“春耕开始了,我们有二月护社神,我们有八月谷王社殿,我们有三多五料,大家要齐心呃。大家要善守法规,采青整田,行动要统一,步调一致能胜利。春耕大忙,百样放路边。大家不得顺手牵羊,心直能行大路,心正能走大街。不得过河谋鱼、过田谋禾。二月下种,八月收成。筑田基,糊田坎,第一不得破坏,第二不得捣乱。捡螺、捉鱼,不得损坏秧田。我们瑶山地方,地广人稀,山清水秀,自古以来,便是聚宝盆。若谁为非作歹,放三包毒药,放三包毒剂,必按法律治罪。我们瑶山小地方,寻食靠装鸟盆,吃肉靠装石按。各家自有,不得偷盗,不得作恶。大家要白如雪,净如水,要光明磊落。若谁毁鸟盆,盗鸟崽,找他算账,按法治罪。八月稻谷黄,各家有禾双,各户有禾把,担不回家。晒在岭上,各家自晒,各家自收。不准谁任意捣蛋,不准谁手生六指。个个要讲公心,人人要讲道德。石牌是大法,天灵地准!”[33]

瑶族地区优良的社会氛围得益于头人每年都在社日对全寨人宣读料话。“个个要讲公心”“人人要讲道德”,社会风气很淳朴。古人说的道不拾遗夜不闭户,在大瑶山中“老同”的家乡是活生生的事实!

款是侗族民间的社会组织,款词本为款中的条文,以民众喜闻乐见的韵文形式来表现。就内容来说,可将款词分作狭义款词和广义款词两类。狭义款词指约法款规,是以歌谣的形式发布的法律条文;广义的款词其内容则扩及历史、文化、生活娱乐等领域。

清光绪年间立于原怀远县胖团的《永定规碑》,款碑文如下:“署理柳州怀远县事,辛卜用直隶州,即补县正堂,加五级,纪录五次高,为出示严行查拿事,案据与(马)胖团武生吴昌义等具察。该团三十余村,苗侗杂居,性情朴倔,常有外来游棍,固其愚懦,易于欺诈,动辄成群结党,向各村民倚子生端,态行吓索,又或赌肆偷窃,撬门挖孔,盗取马牛,奸弊丛滋,实属不堪其扰……嗣后如有前项匪棍,纠伙入境,向尔等悠其故态,扰害地方,准即约众拘拿,解送到案,定即按律从重惩办,绝不姑息。至宵小盗窃牛马,尤于乡曲百姓大有妨害,应即一并严拿治究,有犯必惩,庶免贻患……”[34]该款词系当时的怀远县事给马胖团的手谕,授予马胖团村民拘拿扰害地方的宵小之徒。

侗族广义款词的代表作有《人源歌》《勉王款》等。《人源歌》说姜良姜妹兄妹二人与雷公雷婆打仗,绑住了雷公雷婆;雷公雷婆骗得水喝重抖威风,发起大水;世上仅剩姜良姜妹,兄妹结婚再殖人类。《勉王款》讲述吴勉起义故事,从诸多方面反映了明代初年吴勉起义的社会政治背景、经济背景等。

苗族的“议榔词”主要是叙述各种社会伦理、行为规范、规劝人们去恶从善。近代有一些地方出现了以汉文写成的“榔规”“榔约”,其中明确规定了违背社会伦理、行为规范所要承担的惩罚。如一些“议榔词”规定:“定期封山和开山,保护树木生长”“偷砍别人家的杉树,罚银三两”“偷砍别人家的松树,罚银一两三”“偷盗别人家地里的庄稼,罚银四两”“偷放别人家地里的水,罚银二两”“偷盗别人家田里的鱼,罚银四两”“偷砍护寨树风水树,罚银九两”,等等。[35]这些规约涉及苗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维护地方治安,净化社会风气,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广西各民族民间歌谣大致包括古歌、礼俗歌、情歌、劳动歌、道德伦理歌、叙事长歌、抒情长歌和说理长歌等。歌谣渗透到广西各民族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广西,举行各种祭祀仪式有歌、婚丧嫁娶有歌、贺生祝寿有歌、恋爱有歌、劳动有歌、进行道德伦理教育有歌、讲述历史故事有歌、抒发情感有歌、宣传法律条文解决纠纷有歌……总之,广西是歌的海洋,歌咏活动涉及广西各民族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广西最重要的民俗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