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德保县革命老区发展史-成果显著

德保县革命老区发展史-成果显著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尽早摆脱贫困面貌,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四轮驱动”积极筹措扶贫资金。不懈的努力带来了喜人的效果,从1980年至2012年,获得了发展资金、以工代赈、贴息贷款、支边贷款、财政扶贫资金,广东对口帮扶资金、小额信贷和社会团体帮扶资金等,为全县的扶贫攻坚夯实了基础。广东财政扶贫资金下达从1999年开始,当年共下达713万元。

德保县革命老区发展史-成果显著

德保县由于历史和地理位置等原因,基础差、底子薄、贫困面大,属国家级特困县。为尽早摆脱贫困面貌,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四轮驱动”积极筹措扶贫资金。一方面,组织人员编制扶贫项目的规划。在此基础上,向上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汇报,争取获得重大项目的立项。另一方面,积极主动地向帮扶德保的对口省、市——广东省广州市等寻求帮助。与此同时,下大力气筑巢引凤,招商引资,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不懈的努力带来了喜人的效果,从1980年至2012年,获得了发展资金、以工代赈、贴息贷款、支边贷款、财政扶贫资金,广东对口帮扶资金、小额信贷和社会团体帮扶资金等,为全县的扶贫攻坚夯实了基础。

(一)发展资金

发展资金主要用于种植业养殖业、乡镇企业、县办工业等。1980年开始投放,当年年末共收到62.5万元。从1980年至1990年国家投放的发展资金指标1005.7万元,实际到位838万元,其中用于种植业324.9万元,投于养殖业14.9万元,投于乡镇企业64.8万元,投于县办工业15.6万元,其他项目19.8万元。

(二)以工代赈

1985年至1987年,国务院为了解决贫困山区交通水利问题,发出“从1984年冬季开始,在三年内动用国家库存粮、布、棉采用以工代赈的办法,帮助贫困地区修建道路和水利工程”的指示。1985年至1987年,国家拨给德保县以工代赈粮食857.25万公斤,棉花1730.25公担,棉布90.16万米,配套资金220.72万元,实际支出粮食849.455万公斤,棉花1926.73公担,棉布89.55万米,实物折合资金528.75万元,配套资金218.11万元,县乡自筹资金52.11万元,总共支出798.97万元。

当年,通过以工代赈,全县新开四级公路4条43.14公里;改建四级公路2条,22.5公里;修筑机耕道20条,119.1公里;修建马驮道3条,2.62公里;修建人行便道5条,18公里,人行桥2座;修建圆形人畜饮水池126处,容量10.15万立方米;建电灌抽水站1台5.5千瓦,机抽水站1处26马力,修水利1条2000米,建小水电站2座400千瓦,打水井2眼。两年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粮、棉布以工代赈三年任务,获得自治区人民政府奖励。

1989年冬,国务院决定用较低档工业品以工代赈帮助贫困地区修建公路和水利工程。自治区把德保县定为工业品以工代赈试点县,并下达投资指标245万元,要修建圆形人畜饮水池95处6.53万立方米,道路2条16公里。到1990年底,开通道路2条15.34公里,修建完成人畜饮水池97处6.60万立方米,共支出配套资金171万元,其中自筹资金9.89万元,工业品折款65万元。

20世纪90年代,国家下拨的以工代赈指标逐年增加,其中:1991年下拨399万元,1993年下拨820万元,1997年下拨1585万元,1999年下拨1527.71万元。进入21世纪以后,这方面下拨指标有所减少,其中,2001年未下拨,2003年下拨628万元,2005年下拨911万元。从2006年开始,国家停止下拨此项资金,国家投放的这些资金,重点投入贫困村基础设施、产业建设和基本农田改造。其中建设屯级道路440条676公里,解决389个自然屯13615户73356人行路难的问题;建设人畜饮水工程(池)1760个(座),解决饮水困难人数2.89万人。

(三)财政资金

从1991年到2005年,民族发展资金由中央下拨。1991年到位资金133万元。1993年到位资金308万元。1996年到位资金61万元。1997年共下拨794万元,为1991年至2005年的15年中最多的一年。1998年至1999年,每年下拨300多万元。2000年民族发展资金下拨恢复到700多万元。2001年下拨152万元。2005年下拨200万元。

财政扶贫资金从2001年起开始立项,当年下拨资金1778.24万元,2003年财政扶贫资金下拨1182万元,2005年下拨1281.61万元。2001年至2005年财政扶贫资金共下达6285.27万元。

广东财政扶贫资金下达从1999年开始,当年共下达713万元。2000年全年共下达569.7万元。2002年全年共下达36万元。2005年全年下达30万元。1999年至2005年广东财政帮扶德保县资金共1664万元。(www.daowen.com)

(四)贷款资金

贴息贷款从1986年开始投放,当年收到30万元,其中用于县办工业28万元,其他项目2万元。从1986年至1990年,国家投入贴息贷款资金指标1820万元,实际投放2223.5万元。其中,投入种植业1227.5万元,投放养殖业30.8万元,投放乡镇企业481.9万元,投放县办工业481.6万元,投放其他项目2万元。

农业贴息贷款1991年至2003年每年都有指标下达。1991年下达340万元,1994年下达370万元,1997年下达2170万元。2000年为1991年至2003年下达最多的一年,全年下达4142万元。2003年全年下达33万元。2004年终止农业贴息贷款。

企业低息贷款从1997年开始有指标,2001年终止。1997年指标750万元,1998年下达指标1712万元,1999年为自有指标以来最多的一年,当年下达指标2850万元。2000年下达指标406万元。

县办企业贷款1992年和1993年下达指标,分别为78万元、125万元。1993年后,县办企业全部改制,扶贫贷款终止。

支边贷款从1988年开始投放,当年投放226万元。其中用于三资企业205万元,用于县办工业21万元。1989年投放95万元,全部用于三资企业。1990年投放50万元,全部用于县办工业。1991年和1993年,全县工业企业得到国家支持的支边贷款,分别为11万元、595万元。

农户贴息贷款。2005年,贫困农户获得国家扶持的扶贫到户贴息贷款1100万元。2008年,市财政局下达到户贷款任务1300万元,贴息资金指标65万元,项目覆盖12个乡镇。2009年,下达到户贷款任务1600万元,贴息资金指标80万元,项目覆盖12个乡镇2973户13478人。

小额信贷项目自1997年至2003年实施。1997年放贷20万元,获得贷款农户250户;2000年放贷106万元,获得贷款农户1320户;2002年放贷23.3万元,获得贷款农户284户;2003年放贷33万元,获得贷款农户435户。1997年至2003年信贷扶贫资金放贷1089万元,获得贷款农户13319户。

2006年后,上级下达的发展资金、贴息贷款、支边贷款、以工代赈、财政资金、贷款资金由市财政统一下拨。

德保县隆桑镇蛋鸡养殖场(赵绍行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