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传统建筑与装饰艺术:阿里村落的建筑构件

传统建筑与装饰艺术:阿里村落的建筑构件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托林寺这座有着上千年历史的阿里地区的古老寺庙,虽经历了改、扩建及自然、战争的破坏,但从遗留的建筑构件等元素可以看出,还是保存了一些该地早期寺庙建筑的特点。图6-23金殿柱头托木红殿与白殿的建造时间相近,其托木形式亦相似,只规格略有不同,多雕刻忍冬纹,托木正中刻有方框,内浮雕花饰。佛像与背光虽然迦萨殿损毁严重,但其残存的佛像基座、塔座、背光等装饰呈现出了与其他殿堂不尽相同的艺术风格。

传统建筑与装饰艺术:阿里村落的建筑构件

托林寺这座有着上千年历史的阿里地区的古老寺庙,虽经历了改、扩建及自然、战争的破坏,但从遗留的建筑构件等元素可以看出,还是保存了一些该地早期寺庙建筑的特点。

(1)托木形式

该寺庙的柱头托木规格较小,轮廓及雕刻较简洁,且多为双层,梁端托木多为单层,且依据各佛殿的不同的尺度、不同的屋顶样式、不同的修建时间,托木样式也存在着差异。

考古学家在发掘迦萨殿时,在佛殿的范围内发现了分散的托木,均为双层,规格比其他佛殿的现存托木略大,雕刻较简单的忍冬纹图案。迦萨殿的中心佛殿内堆放着许多的零散木构件,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柱头托木构件(图6-22),其表面可能绘有彩绘,现只留木材本身的颜色。

图6-22 早期的木构件

金殿内发掘出的柱头托木亦为双层,且呈“十”字形,与其屋顶样式有关,上刻忍冬纹图案,样式较为考究(图6-23)。

图6-23 金殿柱头托木(长约1.2米)

红殿与白殿的建造时间相近,其托木形式亦相似,只规格略有不同,多雕刻忍冬纹,托木正中刻有方框,内浮雕花饰。白殿内有两枚双层梁端托木,上下层托木之间雕刻立狮图案(图6-24)。

(2)佛像与背光

虽然迦萨殿损毁严重,但其残存的佛像基座、塔座、背光等装饰呈现出了与其他殿堂不尽相同的艺术风格。遗址内的佛像基座立面雕刻精美,二狮对称立于矩形佛座正面两端,中间为立士,立士与二狮之间又用立柱相隔(图6-25),可见该佛殿建立之初的精美及辉煌。

该遗址内还可清晰见到莲花座,莲瓣宽大扁平,并非饱满的核仁状莲瓣。佛殿墙壁上还存有佛像的背光、头光(图6-26)。

在迦萨殿的遗迹中亦有“腹肌隆起”的佛像残存(图6-27),在许多佛塔内遗存的擦擦上,亦可见到该种表现形式的佛像。(www.daowen.com)

(3)壁画

图6-24 红殿与白殿柱头托木

图6-25 佛像基座

图6-26 佛像背光

图6-27 腹肌隆起的佛像

红殿门廊中由十六位金刚舞女组成的壁画尤为引人入胜。这组舞女的姿态婀娜、身形丰腴、衣带飘舞、活灵活现,画面线条圆润流畅,表现力较强,且没有颜色鲜艳的渲染,画面较为典雅,与佛殿内的壁画风格迥异,在西藏地区极为少见,是西藏寺庙壁画中的独特代表(图6-28)。其表现手法与汉地的壁画相似,但舞女身上的细节又带有克什米尔的风格,例如下身着薄纱裙,丰乳细腰,佩戴耳环、颈环、手环、尖角形的头冠等配饰。

图6-28 金刚舞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