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鹿象形符号及其艺术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鹿象形符号及其艺术应用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鹿的形象深受人们的喜爱,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也是中国民族艺术设计中常见的传统文化符号。以鹿的形象为主构成的装饰纹样,形式多种多样且随着时代发展而有所变化。鹿纹中的鹿的形象,大多采用写实风格的描绘手法,但也有的采用写意手法,用寥寥数笔勾画出鹿的简洁形象。在大多数情况下,无论鹿纹的构图形式如何变化,以鹿的形象作为吉祥象征的表达方式并没有改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鹿象形符号及其艺术应用

鹿的形象深受人们的喜爱,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也是中国民族艺术设计中常见的传统文化符号。

鹿的形象作为一种象征吉祥的传统文化符号,成为图案纹样设计的常见主题,广泛应用于铜器、漆器、玉器、瓷器家具画像砖画像石木雕、瓦当等设计领域。例如,汉代鹿纹瓦当,既具有实用功能和装饰美化功能,又具有营造祥瑞氛围的作用,表达了人们祈盼吉祥的心理诉求。

以鹿的形象为主构成的装饰纹样(习称“鹿纹”),形式多种多样且随着时代发展而有所变化。鹿纹中的鹿的形象,大多采用写实风格的描绘手法,但也有的采用写意手法,用寥寥数笔勾画出鹿的简洁形象。(www.daowen.com)

鹿,哺乳纲、偶蹄目,鹿科动物的通称。通常雄鹿头上长角,每年脱换一次;比较原始的种类,雌雄均无角(如麝、獐)。鹿尾短小,四肢细长,善于奔跑。中国所产鹿科动物很多,有梅花鹿、白唇鹿、马鹿、麇鹿(四不像)、驼鹿、驯鹿、麝、麂、獐、扈等。鹿在中国古代被视为“瑞兽”,是民族吉瑞的象征。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开始了对于鹿神的崇拜。中国先秦古籍《山海经》云:“上申之山……兽多白鹿。”其中说的白鹿就是一种鹿神的形象。在封建神学政治中,白鹿是伴随着圣人或帝王出现的一种吉瑞征兆。由于鹿是神兽又是祥瑞和王权的象征,故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喜欢养鹿。

在大多数情况下,无论鹿纹的构图形式如何变化,以鹿的形象作为吉祥象征的表达方式并没有改变。在这种情况下,构成鹿纹的鹿的数目一般不会太多,其中尤以两只鹿组成的双鹿纹比较常见。但是,自明代晚期以来,流行以谐音和寓意来象征吉祥的纹样。例如,由鹿(谐音“禄”)和蝙蝠(谐音“福”)、寿桃(谐音“寿”)组成的“福禄寿”图案以及有多只鹿栖息于山石林间的“百鹿”(谐音“百禄”)图案等。“禄”即俸禄,“百禄”意为俸禄很高,是祝颂加官晋爵的吉祥图案。粉彩百鹿尊(亦称“百禄尊”),是清代乾隆时期粉彩瓷器中的独特产品,其形体在器口以下逐渐变大,肩部两侧各有一螭式耳,器身绘粉彩百鹿活跃于山林之中,百鹿神态各异:或奔跑,或嬉戏,或觅食,或小憩,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以“鹿”喻“禄”的纹样图案也常见于传统民居的建筑装饰中。例如,某古代民居的窗栏板木雕,就是利用图中的“五鹿”谐音“五禄”,寓意“五路财神,禄到福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