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古代设计元素的发展趋势

中国古代设计元素的发展趋势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纹样设计的发展进程,同样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葡萄纹在中国陶瓷制品的纹饰图案中,也是一种常见的装饰纹样。在这种空前的文化交流过程中,来中国传教的西方传教士充当了桥梁和纽带。应当指出的是,当时的中国瓷器大量销往欧洲,对于促进欧洲制瓷业的发展及罗可可艺术风格的形成和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玻璃制品的设计与制造,在中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

中国古代设计元素的发展趋势

中国纹样设计的发展进程,同样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一些外来的装饰元素,被吸收并加以改造,成为中华民族纹样宝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装饰艺术的影响带动了以莲纹、忍冬纹为代表的植物纹样发展。

汉代自西域引进的葡萄,对于中国的饮食、装饰等领域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敦煌莫高窟一些唐代初期的洞窟壁画中,葡萄纹与石榴莲花等植物纹样搭配组合,出现于藻井、边饰等图案中。此外,葡萄纹还与海马、鸾鸟等动物纹样组合成瑞兽葡萄纹,常见于唐代的铜镜、金银器等装饰图案中。葡萄纹在中国陶瓷制品的纹饰图案中,也是一种常见的装饰纹样。至盛唐时期,植物纹样得到进一步发展,直至后来取代了动物纹样的主要位置。受来自印度的佛教装饰艺术影响,宝相花成为唐代常见的一种植物纹样。

明清之际,中国和欧洲的文化交流形成了一个历史性高潮。在这种空前的文化交流过程中,来中国传教的西方传教士充当了桥梁和纽带。这些传教士为便于在中国传教,一方面学习汉语、读儒家经典,另一方面介绍西方的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学、地理学等科学技术知识,并将西方的绘画等文学艺术带进了中国。与此同时,这些传教士也把中国的儒家思想茶文化、陶瓷艺术等中国文化带到了欧洲,对于欧洲的思想启蒙和文化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在“西学东渐”的文化交流过程中,西方的造型装饰艺术也传入了中国,西番莲纹就是在这一时期由西方传入中国的一种植物纹样。西番莲纹不但造型优美,而且适应性较强,适于和中国的蝙蝠、云龙等传统纹样相融合,所以在传入中国后不久,即完全融入中国的装饰纹样之中,成为瓷器、红木家具等装饰纹样的常用图案。

在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过程中,西方的装饰设计理念和装饰风格也传入了中国。例如,18世纪产生于法国、后流行于欧洲的罗可可装饰风格,对于清代中期特别是乾隆时期的装饰纹样,就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罗可可”的法文原意为建筑装饰中的贝壳形图案。“罗可可”装饰的特点是,喜欢用弧线和S形线,常采用不对称手法,卷草舒花,缠绵盘曲,连成一体;是一种以柔媚飘逸、华丽纤巧、细腻繁缛为特征的艺术风格,表现了欧洲封建贵族阶层颓丧、浮华的审美情趣。在清代中期的一些瓷器纹饰中,就采用了堆饰、重叠和不规则的装饰手法,明显地体现出罗可可的装饰风格。如清代乾隆时期某款珐琅彩蒜头瓶的纹饰,通体以凤尾纹为地,用珐琅彩加金彩绘各式缠枝花卉,色彩斑斓绚丽,花叶翻转卷曲,多方连续组合,构成烦琐堆砌的图案,具有明显的罗可可艺术风格。应当指出的是,当时的中国瓷器大量销往欧洲,对于促进欧洲制瓷业的发展及罗可可艺术风格的形成和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为世界文明的进步做出了独特的历史性贡献。

玻璃制品的设计与制造,在中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在玻璃器设计制造的发展历程中,始终伴随着外来文明的影响。

先秦至汉代,中国自产的玻璃为铅钡玻璃,而在秦汉墓葬中曾出土了罗马生产的钠钙玻璃,成为当时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此外,在西汉的墓葬中还曾出土了玻璃碗,表明西汉时期已掌握了玻璃容器的制造技术。(www.daowen.com)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外来文明对玻璃器设计制造的影响更趋明显。1965年辽宁省北票市北燕时期冯素弗墓出土了一件鸭形玻璃器,该器以吹管法吹制成型,器身为长颈鼓腹,器口呈鸭嘴状,拖一细长尾;其重心靠前,只有当腹部充水至半时,方可放稳。从该器造型来看,符合中国古代欹器“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的特征,似应为中国制造的玻璃器;然而,该器成分经现代仪器检测为纳钙玻璃,与当时罗马玻璃的基本成分相似,故该器也可能是从古罗马传入的舶来品。关于该器的来历和用途,目前尚无定论。但是,无论是来自罗马的进口货,还是中国工匠掌握了玻璃吹制技术自行生产的,该玻璃器都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很好例证。西方玻璃吹制技术的传人,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玻璃器的设计制造。河北省定县五号佛塔塔基出土的北宋玻璃葡萄,珠粒大小不一,呈圆形或椭圆形,中空且腹部极薄,显然是用无模吹制法制成的。该塔基中出土了许多玻璃制品,充分展示了北宋时期中国玻璃制造业的发展水平。

明清之际,中西经济文化交流频繁,西方的一些玻璃器也随之传入中国。

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朝廷成立了玻璃厂,专门为皇家制造各种玻璃器,并请一些西方传教士参与指导玻璃的生产。中西文化交流促进了清朝玻璃制造业的发展,清代玻璃器的数量众多,品种丰富,工艺精美,其发展水平远高于前朝历代。

清代的玻璃制品,不但有单色玻璃,还有套色玻璃、磨花玻璃、刻花玻璃、金星玻璃、缠丝玻璃、珐琅彩玻璃等诸多品种,仅玻璃颜色就有30多种,玻璃加工工艺则有吹、拉、雕琢等多种技法,从而为玻璃制品的设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出现了许多精美的玻璃器皿和珍贵的玻璃艺术品。其中,乾隆时期的玻璃设计与制造水平尤为突出,留下了许多精美绝伦的传世佳作。白套红玻璃莲瓣纹钵,以白色玻璃为胎体,分段套饰不同色彩的玻璃而成。该器肩部和腹下部,对应套紫红色玻璃,并分别饰以兽面纹和双层莲瓣纹。器口沿及外底套宝蓝色玻璃,分别饰以弦纹和荷叶形的包底。整个器形规整圆润,玻璃质地纯净,富有光泽,是乾隆年间的艺术珍品。磨花玻璃杯,以流畅的圆弧线构成杯子的造型,在茶色透明玻璃体的外壁上,磨刻出山石、花卉等自然景物图案,当杯壁前后重叠时,图案虚实相映,别有一番情趣。该玻璃杯所采用的磨花工艺,源自玉器加工方法,乾隆时期的磨花玻璃受欧洲影响较大,其磨刻工艺已相当成熟。值得一提的是,清代的玻璃器设计与制造,在引进与吸收西方先进技术和工艺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从而达到了很高的设计制造水平,生产出许多深受人们喜爱的玻璃器,以至欧洲和北美的一些著名博物馆均中,都收藏有中国清代生产制作的玻璃器精品。

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与文化因素对其的影响是息息相关的,这些影响体现在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的方方面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