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生成和延展的艺术意象

生成和延展的艺术意象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艺术意象的孕生和不断拓展,表现为特有的运行模式。但单一意象毕竟呈现为初级的、简单的和孤立的状态。事实表明,在更多的艺术创造中,单一意象显然是不足道的,它不能产生更为丰富的意蕴,难以促成厚重与丰满的艺术形象。意象思维是一个不断将单一意象导向复合意象,继而导向意象体系的过程。

生成和延展的艺术意象

意象并非只在艺术活动中才存在,而是存在于一切具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之中。诸如生产实践、科学实验等活动,均存在大量意象活动的现象。但存在于非艺术活动中的意象活动,与艺术活动中的意象既有着类同的一面,又有着明显的区别。它们在意象的孕生、意象的拓展、意象的叠合等方面,均有着明显的差异。

在主体的心理运行中,从感知、表象,到想象,意象便孕生于想象的过程中。意象既是主体对客体物象的客观反映,同时也是主体主观情思和意念的注入。

意象的生成,要依据不同的物质媒介材料,同时凭借该物质媒介材料的内在质素和美感信息,以此为中介,将主体的精神与意念与客体的审美信息和质素互融、化合,以形成意象的胚芽,使之在其间孕生。

艺术意象的孕生和不断拓展,表现为特有的运行模式。

最初,在一定的客观条件和契机得以形成之时,艺术主体基于自身的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包括审美观察能力、审美感觉能力、审美悟性等),在与客体的初步碰撞和相交中产生一定的审美需要,并依据自身所熟悉的艺术创造形式,及其赖以承载的物质媒介的基本特性,在初步的主客体双向运动中,通过不断的孕育和交合,终于在主体的心理流程中,由审美感觉到审美知觉,再到审美表象,这一表象,已经是蕴含了主体的审美认知和情思的、融入了客体美感信息的且富有鲜活的生命意味的审美表象,可以说,这便是艺术意象的胚芽。也有论者认为,审美表象的形成,便是意象,而在我们看来,它还只是一种初级的意象,或者称之为“单一意象”。单一意象的出现,是进入艺术创造氛围的良好开端,是艺术家得以自由创造、驰骋于艺术广阔时空的基点。但单一意象毕竟呈现为初级的、简单的和孤立的状态。在一般形式较为简单的艺术种类或形式中,如一首小诗、一曲短歌等,单一意象有时可以直接在艺术形式中发挥作用,成为最为初级的艺术形象的基本内涵。

接着,在主体审美认知与情思的促动下,艺术意象继续着自身的运动和发展。

事实表明,在更多的艺术创造中,单一意象显然是不足道的,它不能产生更为丰富的意蕴,难以促成厚重与丰满的艺术形象。因而,在意象的自身运动中,随着众多的单一意象得以生成,在这些单一意象之间,又会依据主体的意念和美感的基本趋向,产生有机的互相融合与渗透、化合等现象,并且在这一运动中获得新质,化合为新的意象,使这一意象显现出更为复杂和更为丰厚的特点,对此,我们称之为“复合意象”。由单一意象向复合意象的提升,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比如交融、联接、叠加、渗透、取舍等,使更多的单一意象发展成为复合意象。在由单一意象提升为复合意象的过程中,并非所有的单一意象均可以同步地走向复合意象,即使可以走向复合意象,也不是等距离的提升,有的单一意象可以成为一般的复合意象,有的则可以成为较为复杂的复合意象,其间,复合意象复杂与丰厚的程度如何,取决于该单一意象在走向复合意象的过程中经历的交融、互渗、叠合与联接的频率和范围如何。因而,复合意象,已经不再是主体审美意识与客体物象审美信息的简单化合,而是在这一化合的基础上的深化与提升。

图35 拉斐尔:《雅典学院》(意大利,1510—1511)

当复合意象发展到特别复杂和厚重的时候,这一意象已经很难用一般的复合意象所解释和涵盖,它势必要继续前行,直至走向意象体系。意象体系需要由内涵更为丰富、构建更为复杂的意象群来构成,它体现出艺术创造主体复杂的心理流程和复杂的思维活动。综观意象运动的整个流程,可以看到,并非所有的单一意象都可以导向复合意象,其间必然有更多的单一意象遭受耗损,同样,也并非所有的复合意象可以导向意象体系,有的复合意象可以以独立的形态作用于艺术形象的形成,有的复合意象则会遭受耗损。不断有一些旧的意象消隐和淘汰,也不断有新的意象生成和发展,这才构成意象运动错综复杂、蔚为大观的奇妙景象。从单一意象到复合意象,再到意象体系,既要经历复杂的心理运动的流程,又显示出积极的思维模式。在不同的艺术创作中,其意象的形态及容量也是不同的,在比较单一和简约的艺术作品中,其意象一般也呈现出比较简约的状态,而在比较厚重和复杂的艺术作品中,其意象活动也往往呈现出比较复杂的状态,常常要由众多的或单一或复合的意象构成,而且会形成意象层层叠加、错落有致、疏密相间的现象,以致形成丰富的、构建极为复杂的意象体系。因此,再由复合意象到意象体系,更显现出意象活动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有论者认为,从复合意象或意象体系均可以导向意境。本书认为,意境一般是在体现于物态化的亦即艺术作品中的意象之中的,这是因为,意境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形而上的艺术现象,它一般很难产生于艺术创造主体的头脑和心理之中。有关意境的特性,我们将于以后专论。

艺术意象的生成和创造的过程,是人的大脑高度兴奋、思维十分活跃的流程。艺术意象的生成不能离开人的思维活动,只是这种思维不同于一般的逻辑思维,而是呈现为一种特殊的和复杂的状态,可以说,这是一种意象思维。所谓意象思维,是指以意象为基本材料,并以意象创造为基本目标的思维活动。如果说,艺术思维是一个丰富的和多元的思维形态,那么,意象思维则应该是艺术思维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www.daowen.com)

意象思维是一个不断将单一意象导向复合意象,继而导向意象体系的过程。在这一整个思维流程中,呈现出几个突出的特点。

第一,意象作为思维的基本材料,存在和活跃于思维活动的始终。

第二,意象思维不以一定的概念为基点,同时,也不以概念的分析、综合、归纳、演绎为基本过程,而是以主体对客体物象的感知为起点,以对审美表象的感悟、联想、想象为基本过程,鲜活的意象正是产生于以审美想象为主体的过程之中。

第三,意象思维作为思维活动的一种类型和方式,既具有一般思维的普遍规律,同时也具有自身独特的特征。

第四,在意象思维的过程中,情感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一方面,情感是意象构成的重要质素,作为主体的意念或意趣,审美情感是不可或缺的,它是构成主体意念或意趣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审美情感的“意”,是不完整和不健全的“意”,它不可能导向艺术创造。另一方面,情感特别是审美情感,又是意象思维最为重要的内驱力。作为思维的完整流程,不可缺少多方面的原驱力,而情感正是多种驱力中最为深层的和贯穿思维始终的一种内驱力,它一则以其动力作用,驱动着意象思维活动的持续进行,同时又以特定的情感模式,影响和规范着意象思维运动的基本形态和情感取向。

意象运动的形式,呈现为复杂的和缤纷的状态。在意象思维的整体流程中,意象的运动呈现出各种不同向量和向度的运动模式,它是艺术主体高峰体验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表现。其主要的运行方式有如下几个方面。

图36 普桑:《阿尔卡迪亚的牧羊人》(法国,1630—1640)

其一,叠加。即,单一意象或复合意象之间的重合与相叠。在一般的意象运动的过程中,单一意象显得单薄和浮泛,不足以表现独特和富有美感的人生、社会、自然及人的精神,而将那些近似的意象加以叠合,便可以使之得到充实和完善,其意象便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意象,同样也不等于类似的意义上的简单相加,而是已经形成一个新的意象,而且这一意象已经具有了自身的独立性和实在性。

其二,联接。即,单一意象或复合意象之间的相连。在单一意象之间或复合意象之间,甚或单一意象与复合意象之间,均存在着相互联接的可能。这也是当原来的意象仍不足以表现主体的意念和情思时,如果将某些在一定意义上接近的意象加以联接,当会丰富这一意象,使之向着意象群或意象体系发展。不同质的意象可以联接,关键在于这些意象虽然在质上不同,但由于它们在其他某些具体特征,以及这些意象所处的环境及氛围等方面有一定的相近或相邻之处,因而也存在可以相互联结的可能。

其三,互渗、互融与化合。即,单一意象或复合意象之间相互渗透与融合。如果说,上述两个方面还是属于意象的“物理”性或者量的变化的话,那么,互渗与互融则应属于“化学”性的亦即质的变化。但即使属于质的变化,也很难完全改变原来意象的特质,只是在这种化合的过程中使某些方面的特征得以改变,而在另一些方面,仍会保留着原有的特征。意象之间的互渗与互融,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意象运动,是创造新的意象的必经之路,叠加和联接均不能代替意象的互渗和互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