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沈寿在天津传艺:沈寿刺绣与天津民间艺术的承传

沈寿在天津传艺:沈寿刺绣与天津民间艺术的承传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章用秀刺绣是天津传统民间艺术,历史悠久。沈寿还在天津法租界梨栈大街一带的生昌号丝线店开设余沈寿刺绣处。据称,沈寿所绣图底装饰花纹,均为其绘制。沈寿在天津创办自立女红传习所等,余觉亦参与其中,也曾在天津逗留数年。沈寿在天津传艺大约有两三年的时间,后应张謇之邀,去南通办南通女子传习所。沈寿在天津期间不仅培养了一批技艺精湛的女工,也催生了一批专门从事手工刺绣的民间艺人。

沈寿在天津传艺:沈寿刺绣与天津民间艺术的承传

章用秀

刺绣是天津传统民间艺术,历史悠久。旧时天津对年轻女子有“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之说,以此形容女子的品行。因此,刺绣就成为当时有身份人家妇女“必修”的功课。她们出嫁所穿的衣服、鞋子,戴的帽子、围巾,房中的门帘,床上的枕头等等,都要亲手绣制。天津流行的绣花样子多为兜肚花、荷包花、鞋花、枕头顶、门帘花等,品种有团花、角花、花边等。这些花样,不仅富户人家的女子会绣,一般人家的女子也会绣。

民国时期,天津的刺绣艺术曾得到沈寿的亲传。

沈寿,字灵芝,江苏吴县人。她的作品曾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上获得金奖,一时轰动中外,被授予“绣圣”的称号。她在30岁时因慈禧太后喜爱她为其70寿辰所绣的《八仙上寿图》,而亲书“福”“寿”二字以赐赠,从此改名沈寿。沈寿曾担任清廷农工商部女子绣工科总教习,并在北京办皇家绣工学校。(www.daowen.com)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廷瓦解,皇家绣工学校停办,沈寿来到天津办自立女红传习所,课徒授艺,教绣自给,地点在张都督种植园,即今天的北宁公园内。传习所面对普通家庭妇女,明码实价地标出学费以及刺绣对于家用谋生的好处,并且很快第一批学员就全部招齐了。沈寿还在天津法租界梨栈大街一带的生昌号丝线店开设余沈寿刺绣处。招牌上写道:“不拘年龄,暂不膳宿,每月学费二元。售出绣品余利以一半津贴学生。大约普通班每月可得二元至三元,高等班可得八元至十元。”

之所以叫“余沈寿刺绣处”,是因为沈寿的丈夫姓余,此人叫余觉,浙江绍兴人,寓居苏州,近代画家。据称,沈寿所绣图底装饰花纹,均为其绘制。光绪二十九年(1903)余觉中举人后,被委任为农工商部绣工科总理,沈寿为总教习。次年,余觉夫妇同去日本考察美术。沈寿在天津创办自立女红传习所等,余觉亦参与其中,也曾在天津逗留数年。1925年,余觉担任苏州美专讲师,教授文学书法。此后余觉绘画甚少,专注于书法的创作和研究。1930年作行书长卷参加全国第一届美术展览。天津也留有他的书法作品。

沈寿在天津传艺大约有两三年的时间,后应张謇之邀,去南通办南通女子传习所。沈寿在天津期间不仅培养了一批技艺精湛的女工,也催生了一批专门从事手工刺绣的民间艺人。她们从作坊领到绣活儿,按照对方的要求为其做加工。她们的绣品常被选往达官显贵人家,有的还输往国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