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档案里的山东红色记忆,被迫离开家园

档案里的山东红色记忆,被迫离开家园

时间:2023-08-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战后的祖国大地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被作为日寇重点进攻地区的齐鲁大地更是满目疮痍、百废待兴,人民期待在战争的废墟上重建和平、美好的家园。1946年6年,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协议,悍然发动全面内战,大举围攻我解放区。

档案里的山东红色记忆,被迫离开家园

1945年8月,日寇投降。中国人民经过十四年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抗战的全面胜利。战后的祖国大地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被作为日寇重点进攻地区的齐鲁大地更是满目疮痍、百废待兴,人民期待在战争的废墟上重建和平、美好的家园。山东党组织为了尽快开展起战后重建工作,解脱广大中青年干部特别是妇女干部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安心于革命工作,同时妥善抚养战争期间寄养在百姓家中的干部子女和烈士遗孤,由省妇联倡办,决定建立一所托儿所。这年的11月,三个保姆(后改称保育员)怀抱五个幼小的孩子,坐上两辆装满破旧家具和衣物的胶轮大车,离开当时山东省领导机关驻地——临沂,来到了靠近沂河边的一个宁静的小山村——独树头村,安下了这个抚育革命后代的幼儿之家——山东省立托儿所。

托儿所的首任所长叫李明,他带领几个事务员从战争炸毁的庙宇瓦砾堆中,扒出倒塌的屋梁木料,做成了二十一张小床和几十个小板凳,找了几间民房,因陋就简,开始了伟大而平凡的保教工作。

孩子很快增加到了四五十个,从嗷嗷待哺的婴儿到五六岁的幼儿大小不等。各项规章制度也在摸索中逐步建立、完善起来。孩子们在独树头度过了一段短暂的幸福时光:没有隆隆的枪炮声、没有饥寒交迫的困窘,在和煦的阳光下自由地玩耍,按时吃饭,按时休息,医疗、免疫也都有保障。当时负责国际救济的联总人员曾多次来参观,他们看到孩子们的饮食搭配合理,营养充足,每天基本能喝到新鲜的牛奶,吃到新鲜的鸡蛋和蔬菜,也看到保育员们细心体贴的职业素养,不由得心服口服:想不到抗日战争刚刚结束,解放区的建设竟如此全面又迅速地开展了起来。(www.daowen.com)

战争的阴影很快笼罩了这个宁静的小山村。1946年6年,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协议,悍然发动全面内战,大举围攻我解放区。孩子们的和平家园从此陷入动荡不安之中。枪炮声愈加近了,每天刚一黎明,保育员们就带着孩子,担着一天的饭和水,找附近隐蔽的树丛疏散。坚持了一月有余,敌机骚扰的次数越来越频繁。在坚决自卫、一切服从战争需要的口号下,更多的妇女干部冲上前线,托儿所更直接、更勇敢地承担起了支援解放战争的重任。为了保护孩子们的安全,在战火纷飞中找一片和平的土地,党组织毅然决定,托儿所向安全地带转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