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导线测量外业方法简介

导线测量外业方法简介

时间:2023-08-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主要包括:踏勘选点、角度测量、边长测量和起始边方位角的测定。若测区没有现成的地形图或者测区范围不大,可以到实地边勘察、边选择导线测量的路线和确定点位。进行点位选取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相邻导线点间应通视良好,便于角度测量和距离测量。对于附合导线,一般测量导线的左角,闭合导线汇总均测内角。目前已广泛采用光电测距仪测定导线边长。

导线测量外业方法简介

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主要包括:踏勘选点、角度测量、边长测量和起始边方位角的测定。

1)踏勘选点

在选点前,必须对导线进行整体的设计。由于不同的测量目的,对形式、平均边长、导线总长以及导线点的位置都有一定的要求。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这些要求,应尽可能根据测区现有的最大比例尺地形图来设计。首先在图上标出已有的控制点和测区范围,再根据地形条件和测量的具体要求来计划导线测量的路线和导线点的位置;然后到实地勘察,查看所计划的路线和导线点位置是否合适;如有必要,应作适当的改动并在计划图上注明。若测区没有现成的地形图或者测区范围不大,可以到实地边勘察、边选择导线测量的路线和确定点位。

为了使以后的导线测量计算工作不过于复杂和繁重,计划导线的路线时,应尽量布设成单一的附合导线或闭合导线,或具有少量结点的导线网。通常,导线网中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间导线长度不应大于该等级所规定导线总长的0.7倍。由于直伸导线具有较大的优越性,因而在设计时要尽量使导线布成直伸形状。

进行点位选取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相邻导线点间应通视良好,便于角度测量和距离测量。

(2)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并便于保存标志和安置仪器的地方。

(3)在点位上,视野应开阔,便于测绘周围的地物和地貌。

(4)导线边长度应参照相应的测量规范规定,相邻边长应大致相等,最长不超过平均边长的2倍。

(5)导线点应有足够的密度,均匀分布在测区,便于控制整个测区。

点位选定后,根据不同级别的导线,进行不同类别标石的埋设,同时,为了以后寻找的方便,应填写“点之记”,表明点位于周围明显地物的相对关系,并按照一定的规律,对点位进行统一编号。一般先用大写英文字母作为起算点编号,再用阿拉伯数字为待定点编号。用油漆在明显的地物上写明导线点的编号,以便点位的寻找。

2)角度测量

根据不同等级的要求,采用经过检校过的不同标称精度的经纬仪或者全站仪进行观测。当测站上有两个方向时,采用测回法进行观测;当测站上有三个以上的方向时,采用方向法进行观测。但针对不同精度的测量仪器,不同等级的导线,测回数不同,且为了减少度盘分划误差,不同测回观测的初始度盘值应平均分划180°。对于附合导线,一般测量导线的左角,闭合导线汇总均测内角。对于不同等级的导线测角技术要求列于表8-2中。

表8-2 导线及图根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

(www.daowen.com)

注:n为测站数。

测角时,一定要严格安置仪器,对中整平,并且观测过程中应该注意照准部长水准气泡的偏移情况,如偏移超出一格,应重新安置仪器进行观测。同时,为了便于瞄准,可在已埋设的标志上用标杆、测钎或觇牌作为照准标志。在瞄准时,应瞄准目标物的几何中心或者标杆、测钎的底部,以减少照准误差。在角度观测外业工作结束后,必须将外业成果做仔细的检查,尤其要注意手簿的记录和计算是否合乎规范要求,严禁涂改,其精度是否在规定的限差以内,表8-3给出了方向观测的各项限差。

表8-3 方向观测法的各项限差(″)

外业测角结束后,应按下式评定测角精度:

式中:mβ——导线测角中误差;

fβ——附合导线或闭合环的角度闭合差;

n——计算fβ时的测站数;

N——fβ的个数。

3)边长测量

图根导线的边长用检定过的钢尺往返丈量,相对误差不得大于1/3000,在地形条件复杂的困难地区允许达到1/1000。如量的是斜距,应改正为水平距离。目前已广泛采用光电测距仪测定导线边长。对图根导线,通常只需在各导线边的一个端点上安置仪器测一个测回,无需气象改正即可满足精度要求。对一、二级导线,应在导线边的一端测两个测回,或在两端各测一个测回,取其平均值,并加气象改正,作为该导线边边长。

4)起始边方位角的测定

与高级已知点连接的导线,因有已知边方位角,只需观测连接角便可以推算各边的方位角,然后推算各点的坐标。对于不与高级已知点连接的导线,则用罗盘仪测定一条起始边的磁方位角,便可推算其他各边的方位角,并推算各点的坐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