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武当山:沧海桑田,山脉见证!

武当山:沧海桑田,山脉见证!

时间:2023-08-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明代徐霞客称武当山“山峦清秀,风景幽奇”。道教一向崇尚自然,追求仙境般的理想天地,所以选择武当山为道教圣地,自然与此山之超凡脱俗的自然景色有直接关系。此外,三十六岩以雄险著名,二十四涧以幽秀见胜,十一洞吞云吐雾,三潭九泉、十池九井、十石九台等个个怪异离奇,将武当山装点得无愧为人间仙境。风景幽奇的武当山古往今来,武当山以其美妙神异的奇丽佳景、名胜古迹,吸引着无数游客。

武当山:沧海桑田,山脉见证!

武当山在古代叫做太和山,它位于湖北省北部丹江口市,最高处海拔为1612米,共有72座山峰,这些山峰都巍峨壮观,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有“一柱擎天”之美名。更为绝妙的是诸峰都向主峰微微倾斜,像是在俯首朝拜,这就是有名的“七十二峰朝大顶”的奇观。天柱峰巅的金顶,这一带的云母石英片岩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形成丰富的色彩,更是增加了武当金顶的神秘气氛,引发许多玄妙的联想。明代徐霞客称武当山“山峦清秀,风景幽奇”。

道教一向崇尚自然,追求仙境般的理想天地,所以选择武当山为道教圣地,自然与此山之超凡脱俗的自然景色有直接关系。八百里武当,自古被评为:兼具五岳之雄、险、奇、幽、秀的综合特点。它崛起于汉水平原之南,西接秦岭,东迤大洪山,南邻神农架,北临丹江口,整个风景名胜区的面积竟达240多平方千米。山上植被丰茂,雨量充沛,形成风韵各异的众多风景点。步入山中,只见高峰群立,山谷纵横,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十一洞、三潭、九泉、十池、九舟、十石、九台等胜景接踵而至。

七十二峰,有的如腾龙飞虹,有的如奔狮跃虎,有的如旌旗招展,有的似箭镞枪锋,千姿百态,争雄斗奇。此外,三十六岩以雄险著名,二十四涧以幽秀见胜,十一洞吞云吐雾,三潭九泉、十池九井、十石九台等个个怪异离奇,将武当山装点得无愧为人间仙境。

武当山的道教,信奉“玄天真武大帝”。武当山的“武当”二字,意思为“非真武不足当之”,足见武当山的命名与饮誉天下的缘由,都与真武神的传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道教经典上说,真武帝君本是古代净乐国王的太子,15岁时离宫远游,曾遇到玉清圣祖,授给他无极上道,并叫他越海去太和山修炼。净乐太子遂居武当山紫霄岩专心修炼成仙,成为威镇北方的大神。由于历代帝王对真武帝君的推崇,武当山上的许多建筑和神像都是为附合他成仙的经历而造的。(www.daowen.com)

武当山不仅因道教圣地而扬名于世,还以“武当太乙五行拳”而著称,武当拳与少林拳齐名,二者互相竞美,各有千秋。只是由于历史上某些原因,武当拳不曾有机会像少林拳那样得到皇帝的提携而闻名于天下。据史料记载,武当拳的创始人是明代著名道士张三丰。他曾在武当山结庵修真,精心观察和模仿喜鹊与蛇嬉斗的动作,创立了锦段和长拳两套功夫,发展为动静结合的太极拳十三式。随后传到武当山紫霄宫第八代宗师张守性,他又把华陀的气功五禽图的动作吸收进来,形成“武当太乙五行禽扑二十二式”,是一种手脚并用、以擒拿为主的拳术,既可健体,又可防身

风景幽奇的武当山

古往今来,武当山以其美妙神异的奇丽佳景、名胜古迹,吸引着无数游客。文人逸士慕名寻访,或沥瀚墨于烟霞之上,或抒豪情于翠峦之间,皆交口称赞它为天下名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