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融古汇今:2348工程中的建筑设计和建筑师

融古汇今:2348工程中的建筑设计和建筑师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2348”作为建设时期的工程指挥部代号深入人心,当地老人至今仍以“2348”指代后来的岳阳石化、巴陵石化。受访者在湖南云溪“2348”工程建设指挥部从事总图管理和建筑设计的建筑师,其工作涉及当时的设计机构组织和运作、三线企业的规划建设,以及参加三线建设的建筑师的执业和作品情况。受访者刘叔华近照刘晖摄于2019年《映山红——2348工程指挥部工人业余文艺作品集》封面画刘叔华绘刘晖以下简称晖刘叔华以下简称华

融古汇今:2348工程中的建筑设计和建筑师

受访者简介

刘叔华

男,一级注册建筑师。1968年华南工学院建筑学专业毕业,1970年分配到云溪的“2348”工程指挥部,先后在“2348”工程指挥部基建组技术组负责总图管理(即详规实施)、“2348”工程第一大队(后来的涤纶厂)基建组技术员、岳阳石化总厂设计院土建室建筑组助理工程师、工程师,1987年调离岳阳石化,现已退休。

采访者:刘晖(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访谈时间:2017年12月24日

访谈地点:湖南长沙湘雅三医院第37病室

整理情况:2019年1—2月,刘晖在广州整理(www.daowen.com)

审阅情况:2020年1月,刘叔华在长沙审阅

访谈背景:20世纪60年代的三线建设是在战备阴云下的一次全国性生产力重新布局,其基本建设和建筑设计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迹。三线建设贯彻的是“靠山、分散、隐蔽”“先生产后生活”和“边设计、边施工、边生产”的原则,对民用建筑设计总体上是忽视的,很多项目采取临时机构突击任务的方式完成,正规设计机构在“文革”期间被大量解散或下放,再加上知识分子还顶着“臭老九”的帽子,建筑设计专业难有施展的空间。但即使是在这样的条件下,那个时代的建筑师们依然在三线建设的企业里进行着建筑的创作。本文研究的“2348”工程是在三线建设的战备背景下,因应化纤军服面料的需要,“文革”期间由解放军原总后勤部主导,在湖南湖北交界的丘陵地带建设了大型石化企业1。从筹建至今,它的管理体制、隶属关系和正式厂名多次变更:先后主要有“2348”工程、原总后勤部化工生产管理局(后字277部队)2、岳阳化工总厂、岳阳石油化工总厂、巴陵石化公司等。但“2348”作为建设时期的工程指挥部代号深入人心,当地老人至今仍以“2348”指代后来的岳阳石化、巴陵石化。受访者在湖南云溪“2348”工程建设指挥部从事总图管理和建筑设计的建筑师,其工作涉及当时的设计机构组织和运作、三线企业的规划建设,以及参加三线建设的建筑师的执业和作品情况。此次访谈对于了解三线建设和那个时代的建筑师有一定价值。受访人与采访人是父子关系。以下访谈是由受访人手术后住院期间的一次长谈录音和其他谈话综合整理而成,对于访谈中一些与主题无关的内容作了删减,但保留了口语风格,小标题为采访人添加。

受访者刘叔华近照刘晖摄于2019年

《映山红——2348工程指挥部工人业余文艺作品集》封面画刘叔华绘

刘 晖 以下简称晖

刘叔华 以下简称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