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国家教育考试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高等教育法规》成果

国家教育考试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高等教育法规》成果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朝末期,出国留学教育考试开始出现,为了提高选拔质量,专门组织出国留学考试,这是中国教育史上一种新型的教育考试形式。民国时期的教育考试制度主要模仿日本和欧美,中间夹杂一些本土化成分。这里我们对美国、英国和日本三个国家的教育考试制度加以介绍,以促进我国教育考试制度的发展。

国家教育考试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高等教育法规》成果

(一)教育考试的沿革

教育考试随教育的产生而出现,并随着教育的进步而发展。纵观中外教育考试发展的历史,以教育考试内容的丰富程度、教育考试技术的先进程度、教育考试目的的多样化程度以及教育考试管理水平的高低程度作为标准,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教育考试的初始化阶段、教育考试的多样化阶段和教育考试的科学化阶段。

1.教育考试的初始化阶段

中国古代考试历史可以追溯到夏商王朝,有历史记载的大概始于西周,国外则一直可以追溯到到16世纪后期,都处于教育考试的初始化阶段。在这一阶段,由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较低,各方面知识积累非常有限,加之教育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统治人才,而当时的经济社会管理所需要的知识面又十分狭窄,教育的内容比较简单,主要以考查本民族语言、观念和宗教等知识为主。从目标上看,也以考查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为主,因为没有大规模、系统化的教育考试存在,也就不存在复杂的教育管理,主要是以学校自身单独管理或由教师个人进行管理为主;从方法上看,教育考试也多采取类似于今天的口试和实践考试或者观察性考试方法。

2.教育考试的多样化阶段

教育考试的多样化是教育形式多样化、教育培养目标多样化、受教育对象规模化以及教育内容丰富化的必然结果。从洋务运动开始,清末教育深受西方教育模式的影响,不论考试内容还是考试方法,都发生了较大的变革。从同文馆的设立开始,辟选性的入学考试、评价性的期中考试和鉴定性的毕业考试构成了完整的体系,考试内容更加注重实用知识。清朝末期,出国留学教育考试开始出现,为了提高选拔质量,专门组织出国留学考试,这是中国教育史上一种新型的教育考试形式。民国时期的教育考试制度主要模仿日本和欧美,中间夹杂一些本土化成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教育考试进入了一个全新时期,随着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制度的建立,到20世纪90年代末,已经形成了包括以下三类教育考试的体系:一类是包括普通高等学校入学统一考试、成人高校招生入学统一考试、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统一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内的国家级入学和认证教育考试体系;第二类是包括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和普通高中入学考试在内的省级教育考试;第三类是包括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各级各类学校学业考试在内的学校内部考试。

3.教育考试的科学化探索阶段

教育考试的科学化探索主要是针对如何进一步提高教育考试的有效性,确保教育考试的公平,减轻应试者负担并防止对其身心带来不利影响等问题,在测量工具、命题方式、考试管理、试卷评阅等方面所进行的必要改进。西方国家是从20世纪初开始,中国则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索:一是标准化考试的探索。教育考试的标准化探索是教育与心理测量的理论和技术在教育考试实际应用过程中逐步深化的。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从美国引进标准化考试模式,初期是将其用于考试大纲的制定、试题的编制与论述题评分细则的制定、题库的建设、分卷考试以及机器评卷等方面,后来则更进一步,主要集中于建立标准分数的制定上,目前国内举行的大规模考试,都采用标准化考试形式。二是考试目标、内容与形式的调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教育考试把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的考核作为主要甚至唯一的目标,因此考试内容包括科目和知识点等相应教育阶段的教学内容,相关度极强,其结果是导致教学上照本宣科和学习上死记硬背,十分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但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人们越来越发现能力的培养才是关键,因此教育的培养目标转向能力,教育考试的内容也更关注考查学生的不同个性、能力和性向。从考试形式上看,以前大都是一考定终身,现在则具有尽可能增加考试次数的倾向。三是考试过程控制更加严密化。考试结果是否客观、公正和真实有效,对考试过程的控制是关键。因此世界各国在上述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一方面都制定了系统的考试规则,严防违纪、作弊行为;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加强考试现场管理和考场环境建设,尽量为考生创造人性化的宽松的考试环境,消除影响考生发挥的不利因素等。[1]

(二)国外教育考试制度介绍[2]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全球化时代,教育已不能再固守原有的观念,需要博采众家之长,以补一己之短。这里我们对美国、英国和日本三个国家的教育考试制度加以介绍,以促进我国教育考试制度的发展。(www.daowen.com)

1.美国教育考试制度

美国教育在世界上属于领先水平,它的教育极具本土特色。美国的教育考试制度与其政治体制一致,属于地方分权制,各州负主要责任,联邦具有广泛影响,这种教育管理体制就决定了美国没有国家统一控制的考试和统一规定的毕业考试要求。目前,其大学入学考试和其他各种学历、职业证书考试,基本上由美国教育考试服务处(ETS)和美国大学测试中心(ACT)两家私人团体办的颇具权威性的考试机构负责。美国教育考试服务处(ETS)承办研究生院入学考试(GRE和GMAT)、大学入学考试(SAT性向考试)和学业成就考试(AT)。美国大学测试中心(ACT)承办大学入学考试(ACT)和各种职业考试。美国大半高等学校是四年制的本科大学,绝大多数都要经过SAT或ACT入学考试,有的名牌大学还要AT高中学生成就考试成绩。SAT、ACT、AT每年为考生提供多次考试机会,最终入学时选取最高分数。目前,SAT和ACT这两种大学入学考试方式已被相当多的大学和考生接受。

2.英国教育考试制度

英国教育发达,考试制度具有悠久的历史,考试不仅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而且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中,在社会各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学校教育方面,政府科学教育部下设课程委员会、中学考试委员会和评价委员会。三者相互制约,共同制定高等教育之前的国家教育标准。它们控制五个独立的非政府的地方考试委员会制定考试大纲,实施普通中等教育证书(GCSE)和高级水平证书(GCE-A-LEVEL)考试。普通中等教育证书(GCSE)一般考6~7个科目,鼓励多考。成绩A~G分为七个等级,证明义务教育结束时学生的学业水平,为升学求职提供参考。高等水平考试(A-LEVEL)提供给予(GCSE)后学习两年的学生更有针对性的专业科目考试,起大学预科的作用。除学校教育外,英国还有多种其他考试机构,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伦敦城市与行会考试院”,它是英国主要的专业考试及颁发资格证书的机构。

3.日本教育考试制度

虽然日本的教育史不长,但是其考试制度,尤其是大学入学考试制度善于随时代的发展而改革,极具特色。日本没有中学毕业考试制度,完成高中学业则取得毕业文凭,就可以参加高校入学考试。没有完成高中学业者报考大学,须通过文部省监督执行的全国性Daiken考试。报考国立、公立或部分私立大学,必须先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即国家中心测验(NCT),主要考查高中学业的主要内容,然后再通过各大学自己举办的学科考试。报考一般私立大学,可以不参加国家中心测验(NCT)。日本大学入学全国统一考试,首先由文部省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制定基本政策,然后由全国大学协会第二常务委员会拟订具体考试方针、办法,最后由专家委员会和国家考试中心组织考试。目前,日本“入试中心”已面向社会服务。

4.国外教育考试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纵观国外教育考试制度,在考试目标上更加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考试的内容上注重对学生个性和能力的考查,考试方式也灵活多样,对我国的教育考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改变过分重视对学生知识的考查,转而注重对学生能力和兴趣的测试。我国考试在突出选拔功能的同时,应将能力考查作为重点和核心,突出学生知识运用、问题分析、思维创新能力的体现,以此确定学生专业适应能力,同时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科之间的渗透和综合,体现现实生活的客观要求,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改变高度统一的招生制度,向学校下放自主权。这主要是针对高校而言,应该让考生与高校多沟通、多互动,让高校根据自己办学的实际情况设置招生计划,提高办学质量。[3]三是建立科学的试卷编制制度。我国一向是教考分离,考试机构编制的试题也许符合编制人员对教材的理解,但是却不一定符合学校的实际教学情况,从这两种情况出发,“教”“考”两个部门应及时有效地沟通,保证试卷编制的科学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