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全球视野下的大学生工作发展指南

全球视野下的大学生工作发展指南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校学生工作如何审时度势、因势利导,适应培养具有国际战略眼光人才的需求,在理念与思路、体制与机制、内容与方法上实现有序有度的良性国际化,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和重要抓手”。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也要结合中国社会的具体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挖掘中国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制定适合于中国高校学生工作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即所谓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的有机结合。

全球视野下的大学生工作发展指南

学生工作也是国际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学生精神生活和学习生活的健康发展有赖于国际化的学生工作。学校要注重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提升自身的国际化素质水平。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国际化素质水平高,就能培养出品德优良、视野开阔、专业过硬、善于沟通、乐于合作、善于创新的国际化人才。“高校学生工作如何审时度势、因势利导,适应培养具有国际战略眼光人才的需求,在理念与思路、体制与机制、内容与方法上实现有序有度的良性国际化,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和重要抓手”。

实现国际合作办学学生工作的快速发展,学者们认为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借鉴外国先进经验,制定符合中国实际的学生工作国际化策略

高校学生工作国际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于借鉴西方国家高校学生工作经验的态度应该是吸取其合理部分,而不是全盘照搬;吸取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按照“人的发展理论”“环境理论”以及“组织与管理理论”等融入具体的学生工作中。

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也要结合中国社会的具体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挖掘中国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制定适合于中国高校学生工作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即所谓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的有机结合。

(二)重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文化价值观的倾向性,引导学生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www.daowen.com)

全球化从来不是中立的,教育国际化也不是中立的,蕴含着意识形态领域的价值观和导向。国际办学也是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观的输出、冲撞和斗争。教育模式和新课程改革的措施也大多不是我们的,而是“舶来品”。以原版教材和多媒体教学资料为代表的国外教育资源也天然地带有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和意识形态领域的特征。如何在国际合作办学项目运行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道德风尚和价值观,将是学生工作国际化实践的重要课题。毫无疑问,东西方教育理念和文化价值观的冲突,必将对国际合作办学乃至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产生巨大的影响。

(三)国际合作办学应该与鼓励学生出国留学相结合

国际合作办学的培养模式不应只满足于国内学习四年,毕业后拿到国外学历,中国教师、中国教学法、外国课本的“新瓶装老酒”的模式,而应当真正做到与国际教育机构和教育资源对接。

出国留学是学生真正体验异国生活,感受异国文化最直接的方式。而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国际化程度与我国教育国际化的目标相去甚远。鼓励大学生在校期间或毕业后出国留学进修,也是推动我国高校学生工作国际化的一种实施策略。真正将国际合作办学的教学质量推上台阶,还是需要以学生语言和专业素质提高作为根本基础的。国外语言环境和文化氛围的熏陶比任何国内的仿真、模拟环境都更真实、直接和有效,因为生存的需要是锻炼和提高语言和交流技能的最根本动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