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晋国的霸主之路:消除威胁,稳固君权

晋国的霸主之路:消除威胁,稳固君权

更新时间:2025-09-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晋献公时期,桓、庄之族势力强盛,威胁公室,使晋献公大为忧虑。这是春秋列国中首次大规模消灭公族的举动,它有力地保证了晋国君权的稳固。通过这些措施的实行,晋国政权安定,解除了公族威胁的后顾之忧,使晋献公可以专注于对外的开拓发展。翌年,晋献公欲伐虢,士认为时机尚未成熟,必待虢公骄横而为民所弃时方可出兵。原来,虞在晋南,虢又在虞之南,所以晋师伐虢应向虞借路。

晋献公的时候,春秋时代霸权迭兴的开场锣鼓已经敲响,一些最初的“霸主”登台亮过了相,主盟霸业政坛的齐桓公正在建树伟绩。晋献公虽是一位不甘寂寞的角色,但其霸业却没有能够登堂入室。

继位伊始,晋献公就请虢公和他一起去朝拜周惠王,对周王册封之事表示敬谢。周惠王用醴——一种以麦芽酿成的甜酒——设飨宴招待晋献公和虢公,并破例允许他们向自己敬酒。为了和王室密切关系,晋献公又和虢公、郑伯一起为刚刚当上“天子”的周惠王操办婚事。他们让周卿士原庄公到陈国迎接陈国女子陈妫到京师和惠王完婚。这些事情表明,和郑庄公、齐桓公等一样,晋献公对“尊王”旗号也是相当感兴趣的。

曲沃以小宗的地位而攫取晋国政权,一跃而为大宗,这对晋武公、晋献公来说固然是极大成功,然而也为他们敲响警钟:以小宗而兼并大宗,只能到此为止了。“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7],晋献公不遗余力地诛杀“公族”,就是总结了这条经验。

“公族”是由历代国君的庶子所繁衍而形成的宗族,从成师开始的曲沃一系势力就是公族的一支。出自曲沃桓叔(即成师)的一支称为桓族,出自曲沃庄伯的一支称为庄族。晋献公时期,桓、庄之族势力强盛,威胁公室,使晋献公大为忧虑。

鲁庄公二十三年(前671年),晋献公听从大夫士的建议,让他设计谋先翦除了为桓、庄之族出谋划策的富子。第二年,士又挑拨桓、庄之族的游氏二子与群公子的关系,使群公子杀掉游氏二子和游氏的全部族人。鲁庄公二十五年(前669年),晋在聚(今山西省绛县东南)筑城,让群公子居住。这年冬天,晋献公率军围攻聚邑,杀尽群公子。这是春秋列国中首次大规模消灭公族的举动,它有力地保证了晋国君权的稳固。

为了使晋国“本强末弱”,晋献公于鲁庄公二十六年(前668年)任命翦除公族有功的士担任大司空的职务,并让他主持修筑绛(即翼,今山西省翼城县东南)都城墙,广益旧宫,使绛都规模超过曲沃。通过这些措施的实行,晋国政权安定,解除了公族威胁的后顾之忧,使晋献公可以专注于对外的开拓发展。

当齐桓公正在中原地区援燕、迁邢、封卫,高举“尊王攘夷”大旗,紧锣密鼓地建树霸业的时候,晋献公开始在今山西省汾河流域开拓疆土,兼并小国。当时在晋国南部近邻的最强盛的国家是虢,其封疆从今山西省平陆县绵延至今河南省三门峡市一带。鲁庄公二十六年(前668年),虢人两次侵晋。翌年,晋献公欲伐虢,士认为时机尚未成熟,必待虢公骄横而为民所弃时方可出兵。晋献公听从了这个建议。

鲁闵公元年(前661年),晋献公扩充兵力,由一军增至两军。晋献公率领上军,太子申生率领下军,赵夙“御戎”——即为晋献公驾驭战车,毕万为晋献公的车右武士,出兵灭掉耿(今山西省河津市东南)、霍(今山西省霍州市西南)、魏(今山西省芮城县东北)等国。翌年,晋献公派太子申生率军讨伐东山皋落氏(今山西省垣曲县东南)。东山皋落氏是赤狄族的一支,太子申生的这次征伐取得胜利,“败狄于稷桑而反(返)”[8]

鲁僖公二年(前658年),晋献公认为伐虢的时机成熟,欲发兵前往。大夫荀息建议说:

“请君主您考虑用屈(今山西省石楼县东南)地的名马和垂棘(今山西省长治市潞城区北)的玉璧为礼物送给虞(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北)国,向虞借路,让晋军通过去伐虢。”原来,虞在晋南,虢又在虞之南,所以晋师伐虢应向虞借路。此举既可便于晋军伐虢,又可顺手牵羊,将虞乘机灭掉。荀息的建议一箭双雕,是一个高明的计谋。

“名马和玉璧是晋国之宝。假若虞接受了礼物而不借路,将如何是好?”晋献公舍不得屈产名马和垂棘的玉璧。

“虞对于晋,是小国事奉大国。虞若不借路,必定不敢接受我们的礼物。假若虞接受礼物并借路给我们,那么,我们的玉璧就像从内库取出来放到外库,我们的名马就像从内厩牵出来拴到了外厩。”荀息有绝对把握。

然而,晋献公还有顾虑。“虞国有贤臣宫之奇,他必定不会让虞国接受礼物。”晋献公说的这个顾虑似乎不无道理。

“宫之奇为人虽然明达,但却很怯懦,不敢强谏。并且他自幼和国君一起在宫中长大,所以虞君虽对他亲昵,但却不敬重。说起我们的计谋,那是将玩好之物献于其耳目之前,而忧患却在一个国家灭亡之后才会发生。这种计谋须具有中等以上智慧的人才能识破,然而据臣预料,虞君之智在中等以下。”荀息胸有成竹地说。(https://www.daowen.com)

晋献公听从荀息建议,并派他送去礼品以求借路。荀息向虞君说:

“过去冀(今山西省河津市东北)国无道,曾发兵攻打虞国,为援助虞,晋曾攻冀。如今虢国无道,侵伐敝国的南鄙,所以请求借路,以问罪于虢。”

虞君答应荀息的请求,并表示可以为晋军先导前往伐虢。宫之奇果然看穿了荀息的诡计。他劝虞君拒绝荀息,虞君不听。这年夏天,晋献公派大夫里克、荀息率领晋军,会合虞国的军队,一起去讨伐虢国,灭掉虢国的下阳(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北)。

鲁僖公五年(前655年),晋献公再次派人到虞国借路以伐虢。宫之奇进谏说:

“虢是虞的外围,虢亡,虞必定会随之而亡。晋国的野心是不能让它得逞的。借路一次已经过分,难道还可以来第二次吗?谚语‘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说的就是虞和虢的关系。”

“晋和我是姬姓同宗,岂能害我?”虞公不相信晋有灭虞的野心。

“虢和晋也是姬姓同宗,现在晋却要去灭虢,晋对虞又有什么可爱惜的。桓、庄之族是晋君的近亲,尚且被灭,虞和晋君的关系能赶得上桓、庄之族吗?”宫之奇举出两个有力的证据,说明晋不会以同宗关系而保护虞国。

“我祭祀所用的祭品丰盛而清洁,神灵必定会依从我。”虞公把希望寄托于神灵的保佑。

“臣听说,鬼神不是亲近哪一个人,而只依从德行。如果晋国占取了虞,然后发扬美德,并用芳香的祭品奉献于神灵,那么,神灵难道会把祭品吐出来吗?”宫之奇说明神灵可以保佑虞,也会去保佑晋。

虞公不听劝告,答应了晋国使臣,宫之奇不忍心见虞国之亡,率领族人逃往曹国。他悲痛地说:“虞国将会很快灭亡,恐怕没有机会再举行腊祭了。晋灭虞将在此次借道以后,不会再次发兵了。”

这年八月,晋献公亲自率军通过虞国围攻虢的上阳(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南)。十二月,灭掉虢国,虢公丑逃往卫国避难。[9]晋军自虢还归途中驻在虞国,乘机发动袭击,将虞灭掉,把所俘虏的虞君及其大夫井伯作为陪嫁秦穆姬——晋献公之女嫁于秦穆公者——的媵臣。荀息一手牵着马,一手拿着玉璧,进前对晋献公说:“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10]原先献给虞公的礼物又物归原主,并借此而取得了灭虢、灭虞的胜利。此时的晋献公,其头脑是清醒的,灭虞以后他做的一件大事就是“归其职贡于王”[11],即把虞国的贡纳和赋税献给周惠王。对于“尊王”,晋献公并不怠慢,而是黾勉从事的。

晋献公有勇有谋,不仅翦除公族,稳固了君权,而且兼并诸多小国,使晋国威风大增。他本来可以建树起名垂青史的霸业,然而娉婷婀娜的骊姬却弄得他神不守舍,在通往霸主的路途中只能鹅行鸭步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