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创建陕北革命根据地,宝塔区革命老区发展史

创建陕北革命根据地,宝塔区革命老区发展史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当陕北革命根据地军民与强大的敌人进行殊死搏斗之际,谢子长率红军主力回师陕北。至此,标志着陕北红色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和巩固。

创建陕北革命根据地,宝塔区革命老区发展史

1930年,在中共陕北特委的领导下,共产党员高朗亭、刘忠善等人,秘密活动于延川、安定、清涧、横山吴堡等县,在反革命白色恐怖下坚持革命斗争,先后建立党的秘密联络站点18处,农民协会数十个,相互沟通信息,传递情报,秘密进行筹建红军游击队的活动。

1932年3月12日,高朗亭、刘忠善、杨秉权、高文清四人,出奇制胜,智取清涧淮宁湾镇(今属子洲县)雷珠山寨子,缴获民团步枪6支。于次日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延川县游击队,刘忠善为队长,高朗亭任政委,宣告陕北延安地区第一支红军游击队建立。4月,延川红军游击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西北先锋队,刘忠善、高朗亭仍分别任司令员和政委。同年10月,又改建为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九支队。九支队成立后,转战陕北各地,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成为陕北红军游击队的骨干力量,带领广大贫苦农民镇压土豪劣绅,消灭地主民团,开展游击战争,迅速扩大革命影响,使红军在陕北地区声威大震。但不幸的是,支队长刘忠善被混进革命队伍的哥老会分子暗杀,高朗亭即担任支队长。后来红九支队又改编为陕北红军第一支队。

1933年11月,改编后的红一支队因执行“左”倾错误路线,盲目出击,先后在攻打谭家岭、枣树坪,延川的战斗中,遭受重挫,伤亡较大,支队有些人情绪低落,对革命前途悲观失望,要求压枪解散,转入地下。在此紧要关头,中共北方局派谢子长、郭洪涛等同志,回陕北领导游击战争,谢子长为北方代表派驻西北军事特派员。谢子长一行回到安定后,立即召开党政军联席会议,总结经验教训,纠正了红一支队压枪散伙的错误,鼓励同志们坚持斗争,树立革命必胜的信念。在此期间,谢子长与刘志丹取得了联系,刘志丹给予陕北革命斗争以全力支援,鼓舞了大家对敌斗争的勇气和信心。

在谢子长的指挥下,游击队员刘明山等人,抓捕了当地极端仇视革命、欺压民众、民愤极大的伪保长韩九成,进行了公开处决,很快打开了局面。1934年3月8日,谢子长在安定县刘家圪崂村,主持召开了军事会议,宣布红一支队正式恢复,并改组了支队领导层,任命李盛堂、谢绍安为正副支队长,刘志清为政委。在谢子长的直接指挥下,恢复后的红一支队,如猛虎出山,发动群众打土豪、筹经费、扩充兵员武器,采取出其不意,长途奔袭,夜战突击等战略战术,连战皆捷,使部队士气大振。6月,中共陕北特委派贺晋年同志担任了红一支队政委后,又连续打了几个胜仗。在此基础上,谢子长指导地方党组织建立苏维埃红色革命政权,成立赤卫军、少先队、妇女会等群众组织,建立了安定、延川革命根据地。此后,在中共陕北特委的领导下,在谢子长亲自指导和运作下,先后建立了红二支队、红三支队,郭洪涛也组建了红四支队、红五支队,安定县红八、红十三支队和佳县的红六支队,成为保卫陕北革命根据地的骨干武装力量。

1934年7月8日,根据中共陕北特委4月佳县神堂沟党团扩大会议精神,在安定县杨道峁村,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总指挥部,谢子长任总指挥,郭洪涛任政委,贺晋年任参谋长。总指挥部成立后,谢子长经过缜密的侦察和部署,指挥红一、二、五支队和赤卫队员600多人奇袭安定县城。在城内地下党员的策应下,一举攻占了县城,歼敌数十人,占领了县政府,缴获了许多弹药和物资,解救出19名被捕的党员和革命群众。此战,给陕北红军游击总指挥部的成立献上了一份厚礼。(www.daowen.com)

攻克安定县城,给国民党陕北军阀井岳秀以极大的震撼,他急忙调兵遣将,准备对陕北革命根据进行重兵“围剿”。为了保卫陕北革命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剿”,谢子长与陕甘边刘志丹率领的红26军取得联系,刘志丹急派红26军主力红42师北上,配合陕北红军粉碎敌军“围剿”。7月28日,两军在南梁地区闫家洼子召开了联席会议。会议决定由谢子长兼任红42师政委,率红42师主力步兵第三团,由团长王世泰、政委杨琪率部赴陕北根据地协同作战。

井岳秀对陕北革命根据地的进攻,采取了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战术,每占领一个地方,就建碉堡、扎据点,烧杀抢掠,强迫群众并村,强化保甲制度,妄图阻断红军游击队与群众的联系,陕北革命根据地面临极为严峻的考验。正当陕北革命根据地军民与强大的敌人进行殊死搏斗之际,谢子长率红军主力回师陕北。两支红军部队亲密无间,协同作战,先后取得了绥德县张家圪台、清涧县河口、二次攻占安定县城、延川县青平川、安定县南沟岔、延川县贺家湾等多次作战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革命根据地的第一次“围剿”。不幸的是,谢子长在攻打清涧县河口镇的战斗中胸部中弹受伤。但他仍以顽强的革命意志,坚持工作和战斗,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27军,并指导各地建立苏维埃政权,扩大革命根据地。由于当时苏区的医疗条件有限,谢子长的枪伤没有得到及时医治,这就成为他后来的致命伤。

在陕北革命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大获全胜,广大人民群众革命热情空前高涨的大好形势下,1935年1月29日,在安定县白庙岔村,召开了陕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成立了陕北省工农民主政府,选举马明方为主席,霍维德、崔田民为副主席。至此,标志着陕北红色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和巩固。其辖区范围最大时,下辖赤源、秀延、延川、绥德、清涧、佳县、吴堡、神木9个县苏维埃政府,人口近百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