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
项目负责人:刘凯
档案号:1061
工作周期:2011—2025年
主要成果:
(1)2011—2025年间,武汉地质调查中心组织中南地区湖北、湖南、广东和广西四省(区)地质调查院开展301幅1∶5万区域地质图数据库和元数据库建设,并完成图幅的中期质量检查和成果数据的验收和复核工作。其中2025年度完成72幅(湖北16幅,湖南22幅,广东21幅,广西13幅);2025年度完成79幅(湖北22幅,湖南24幅,广东19幅,广西14幅);2025年度完成77幅(湖北21幅,湖南20幅,广东15幅,广西21幅);2025年度完成59幅(湖北13幅,湖南22幅,广东8幅,广西16幅);2025年度完成20幅(湖南15幅,广西5幅)。
(2)完成25幅数字填图与传统填图数据转换示范工作,实现了同源异构数据一体化管理与综合应用。(https://www.daowen.com)
(3)逐步完善数据库建设方法和规范,经过逐年不断开展的区域地质图数据库建设工作,在工作中不断探索总结,寻找规律,逐渐完善区域地质图数据库的建库方法,形成完整的理论基础,为今后其他建库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4)基本形成了空间数据验收的方法和流程,针对1∶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特点,结合相关标准,制定了对应的评分方法和成果评价等级。同时,在成果验收检查中使用了部分程序自动检查功能,实践证明计算机程序自动检查是可行的和高效的。通过前期的数据检查与验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基本形成了一套空间数据库验收的方法和流程,为本项目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基础,也为今后同类空间数据库的验收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5)形成完善的数据质量检查和管理方法,使生产数据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保证了数据库的完整性、一致性。通过空间数据库的建立工作,数据生产单位均掌握了空间数据库的建设方法、工作流程、文档编录和成果表达方法。通过建库工作的实施,对相关数据库建设的指南也提出了相应的补充和修改的要求,为今后更好地进行空间数据库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确保数据库现势性和稳定运行,创新数据管理方式和手段,提高数据管理和维护水平,对公益性地质数据进行综合、整理和二次开发,为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和数据资料社会化服务,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
(7)为大区中心和各省(区)地质调查院等数据生产单位培养了一批数据录入、数据检查和建库管理人才,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各数据生产与管理单位均配备了较为先进的计算机、绘图仪、扫描仪等硬件设施,同时配备了相应的建库软件,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物质保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