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了解石林彝族撒尼人的历史与文化

了解石林彝族撒尼人的历史与文化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地撒尼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依照石头的纹理打制成大小不等的石板,然后结合彝族土掌房的建筑风格,依地势建盖出结实耐用的石板房。乡政府也以此为依托,将大糯黑村打造为独具特色的撒尼文化生态村,供游客游览观赏。土库房以土坯、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用圆木做屋子支撑柱,用泥土做成土基砌墙。

了解石林彝族撒尼人的历史与文化

1.石板房

石板房是石林县圭山乡大糯黑村独具特色的传统民居建筑。大糯黑村地处石林县圭山乡,村寨四周群山环抱,树木茂密,漫山遍野都是石头,木材石材资源非常丰富。当地撒尼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依照石头的纹理打制成大小不等的石板,然后结合彝族土掌房的建筑风格,依地势建盖出结实耐用的石板房。

石板房多为两层结构的楼房,楼上楼下各三间,梁、柱、椽、楼均为木料,山墙、背墙则用石板垒砌而成。与土木结构、砖混结构的房屋相比,石板房更加坚固结实耐用,外观也更加独特美观,特色鲜明。

除石板房外,大糯黑村的撒尼人还用石头来建盖石板墙、石板路、石板烤烟棚、石板猪圈、石板羊圈、石板鸡圈等,形成当地独特的撒尼建筑景观。因此,不少摄影家、画家纷纷到此摄影、写生。乡政府也以此为依托,将大糯黑村打造为独具特色的撒尼文化生态村,供游客游览观赏。

2.茅草房

茅草房以石林县北大村乡月湖村的传统民居建筑最具代表性。过去,月湖村的周围是方圆数十里的茂密森林,林间茅草灌木丛生,当地撒尼人就地取材,修建出独具特色的茅草房。

茅草房为土木结构,以石块为地基,以夯土为墙壁。屋内用结实的圆木做柱子,方木做承重梁;房顶为双面斜坡式样,上面盖着厚厚的茅草。盖草顶时,先把草绒清理干净,然后在茅草上浇泼冷水,使其浸透,接着用火燎茅草,从而使盖好的草顶不仅结实,不易腐烂,而且还具有较好的防火性能。这种茅草房用料简单,成本较低,较为简陋,但却冬暖夏凉、牢固耐用,通常是三四十年才需更换一次草顶。(www.daowen.com)

图1 大糯黑村的石板房

图2 月湖村的茅草房

3.土库房

土库房又称“土掌房”,以石林县圭山乡海邑村最为典型。土库房以土坯、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用圆木做屋子支撑柱,用泥土做成土基砌墙。屋顶构造为先在横梁上铺一层木板,并覆盖上茅草,再铺上一层不含杂质的泥土,洒水夯实,形成平坦的屋顶,上面既可以晾晒衣物,又可以晒粮食,十分实用。

4.篱笆房

篱笆房主要分布在圭山乡和合村一带。这种房屋以石头为墙基,以竹条、树枝编织成篱笆,再糊上泥土,刷涂平整,成为墙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