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甘肃省志·农垦志(1989~2010):财务管理与国际接轨

甘肃省志·农垦志(1989~2010):财务管理与国际接轨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省农垦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核算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财会法制进一步完善,财会队伍日益壮大。从企业投资、融资、资产管理、财务预算、财务报告、会计核算等方面进行规范化管理。

甘肃省志·农垦志(1989~2010):财务管理与国际接轨

省农垦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核算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财会法制进一步完善,财会队伍日益壮大。

(一)从财务包干向上缴所得税过渡

1991年,财政部、农业部《发布〈关于“八五”期间国营农垦企业财务包干的几项规定〉的通知》,要求实行财务包干的农垦企业,其事业经费仍列入各级财政预算拨款,实行“定额包干,一年一定,结余留用,超支不补”的办法。1994年,国家将农垦企业纳入国家所得税序列。1995年,省地税局有关文件明确,甘肃农垦为预算内企业,在1995年底前以甘肃省农垦总公司为统一纳税人,在兰州市就地缴纳所得税。1997年,财政部和税务局下发有关财税文件,省地方税务局、省财政厅、省农垦总公司联合发文明确,1997年起,省农垦总公司为纳税人缴纳企业所得税,其他48户企业为独立经济核算企业(法人),为纳税人缴纳企业所得税。2008年,国家出台财税和国税有关文件,甘肃农垦企业执行新的企业所得税法。

(二)企业会计制度转轨

1992年以前,省农垦执行行业会计制度。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财政部颁布《企业会计准则——基本会计准则》,制定发布《企业财务通则》及13个行业的会计制度和10个行业财务制度,即“两则”“两制”。省农垦总公司1993年对全垦区企业进行大规模的培训,顺利进行会计制度的第一次转轨。

2000年,国家财政部颁发《企业会计制度》,2004年配套制定了《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和办法。省农垦总公司根据全系统实际情况,在部分业务运算中运用了制度和办法。2006年,国家财政部颁布新的企业会计准则。2008年至2009年,省农垦集团公司按照农业部农垦局和省国资委的要求,根据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结合企业实际,制定《甘肃省农垦集团公司企业会计制度》,同时组织全垦区企业对相关人员开展培训,实现农垦第二次会计制度转轨。

(三)集团公司建章立制

2002年起,省农垦集团公司加大对企业的财务管控力度,根据《会计法》等有关制度和农垦财务管理要求,制定和修订《甘肃省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甘肃省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暂行办法》《甘肃省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财务总监委派和管理暂行办法》《甘肃省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财务预算管理暂行办法》《甘肃省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对所属控股、参股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暂行办法》《甘肃省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企业会计制度(试行)》《甘肃省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甘肃省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负债担保暂行办法》《甘肃省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投资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从企业投资、融资、资产管理、财务预算、财务报告、会计核算等方面进行规范化管理。

(四)完善财务会计职能

1.为创建现代企业服务

甘肃农垦在企业改组、改造过程中,需要界定产权,进行债务整理和资产、债务的分离及剥离企业办社会等财务工作。建立了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现代财务制度,包括资产计量和管理制度、资本运营制度、债务运作制度、成本考核与核算制度、财务评价与分析制度、资产清算和重组制度、产权管理制度等。

2.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在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基础性调节作用的同时,农垦财会主管部门积极发挥调控导向作用,实现资产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宏观上,财务部门在安排资金投入和投向时,优先于农业投入,尤其是用于名优特产品和骨干支柱企业(产业)技术改造;微观上,每一个具体项目,财务部门都进行可行性论证,减少重复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提高项目的成功率。

3.加强国有资产管理

省农垦健全和落实国有资产常规管理制度、产权变动登记制度、产权收益管理制度、资产诊断报告制度、资产评估制度等,加强了财务监督和监管的力度,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4.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省农垦财会工作通过强化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以下简称“两个中心”),促进财会工作的转型。抓好企业的基础工作,健全财务会计制度,加强资金、成本管理,落实企业各部门、岗位、人员的经济责任制,保证企业各项管理工作高效运转。

5.全面参与企业管理

省农垦财务工作由“保障型”向“用账型”转变,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由被动执行政策向主动优选政策转变。(1)发挥“核算与监督”职能。既保证会计核算的及时、准确和真实,又依据国家法规、政策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进行合理性、合法性、有效性和真实性监督,从过去单纯的事后监督转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与控制。(2)发挥预测和决策职能。财务工作对市场发展前景、筹资、投资等经济活动,对产品价格、资金、成本、费用和利润的形成变动等进行动态预测,实现超前纠正偏差。企业财务工作全方位、多角度地参与企业经营决策,包括市场目标定位和定向决策、筹资融资决策、合资投资决策、新产品开发和新技术引进决策、债务重组和内部分配决策、资产存量和增量优化决策、产权重组和流动决策等。(3)发挥计划和考核职能。按照企业全员责任制的要求,全垦区财会考核贯穿于企业内部各个环节、部门、车间(生产队)甚至个人,进行合理的利益分配。(4)发挥控制与协调职能。对企业经济活动过程、目标和结果进行调节和约束,包括预算控制、决策控制、资金控制、物流控制、成本控制、期间费用控制等。(5)发挥信息服务职能。财会工作为企业管理提供丰富的信息量,并有较高的信息精确度

6.开展企业清产核资

1995年,省农垦总公司开展清产核资工作,组织48户企业全面开展清产核资。彻底清查企业资产,清理债权债务,摸清“家底”。明确国有资产产权界限,理顺产权关系。对国有资产价值进行重估,对土地进行重估。核定企业占用的国有资产总额,核定国有资本金,进行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确定产权关系。通过清查资产净盘亏6512万元,其中固定资产净盘亏274万元,流动资产净盘亏6238万元。

2004年,省农垦集团公司开展第二次清产核资,在农垦19户企业进行清产核资,主要进行财务清理、资产清查、价值重估、损溢认定、中介审计、结果申报、资金核实及财务处理等。省国资委、省财政厅对省农垦集团公司清产核资结果进行了批复,核准企业资产净损失10.35亿元(含国有土地资产减值8.1亿元)。

(五)财务管理模式

1.财会工作规范化(www.daowen.com)

省农垦根据企业实际,制定《甘肃农垦财会工作规范化标准》,在会计机构与人员、会计核算与监督、会计组织管理、会计电算化等方面规范运作。大力宣传《会计法》,完善企业自查、互查、主管部门抽查和重点检查制度,打击利用虚假会计信息损害国家和公众利益的行为。农垦企业财务主管部门严格审核企业年度会计报表,规范会计报表编报程序,建立和完善企业经济利益审计制度、经营者任期审计和任期结束审计制度、重大项目审计和日常财务收支审计制度、会计信息质量核查制度,整顿会计秩序,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2.财会体制现代化

(1)健全财会机构。省农垦根据《会计法》规定,建立健全财会机构,或在有关机构中设置财会人员并指定财务主管人员。对于个别不具备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委托会计事务所或财政部门批准的代理记账机构代理记账。

(2)探索会计职业化管理制度。“九五”计划期间,亚盛集团等大型企业着手研究建立会计职业化管理制度,进行服务和管理机制改造,接受省政府和省农垦总公司授权,探索会计人员待业性管理、契约性服务、自由化流动和社会化淘汰的新思路

(3)推行总会计师制度。农垦大中型企业推行并配置了总会计师,从制度上保证和落实总会计师的职责和权利。

(4)建立岗位责任和人员管理制度。根据企业规模大小、业务工作量多少,设立出纳总账、往来、稽核等岗位。建立企业内部稽查制度,指定专人对财会资料进行核对。建立内部规章制度,管钱与管物分开。试行集团内部、控股公司内部和企业内部财会人员统一管理、统一任免、统一奖惩制度。

3.建立经营管理型会计模式

(1)强化财会基础工作,健全各项原始记录。明确各项原始记录、会计凭证、台账以及填报要求,确保其真实、完整、正确、清晰、及时。建立合理的定额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产物资管理制度及清仓盘点制度、场内计划价格制度、投资决策程序、各项收入成本及费用预算编制的调整程序和办法,建立内部财务分析、考核制度。

(2)完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办法。“九五”计划以来,甘肃农垦制定和实施了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办法。财务管理办法包括:资金筹集、货币资金及往来结算、存货、固定资产、对外投资、成本费用、收入和分配以及利润管理、财务报告、财务评价和选择符合企业特点的财务政策;会计核算办法包括:科目设置、核算形式、账务处理办法、成本费用核算办法、内部控制和稽核程序、会计报表体系和编制办法、会计档案管理、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人员管理等。全垦区30%基础条件较好的企业实施会计准则。2004年以后,基本实现农垦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与国际惯例接轨。

(3)引进和推广现代化会计管理方法。甘肃农垦企业较早引入“模拟市场核算”“成本否决法”“场(厂)内银行(或结算中心)”等财务管理方法,同时,农垦企业全面参与企业筹资、投资、技术改造、产权重组、签订经济合同等重大决策的调研和可行性论证,充分发挥财会工作的预测、决策、核算、控制、分析和考核的功能。

4.健全企业会计信息管理体系

(1)健全财务信息质量承诺和保证监督体系。省农垦贯彻《会计法》关于企业经营者对本企业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负法律责任的规定,要求下一级财务部门必须对上一级财务部门提供信息资料的真实性负责。上级主管部门对会计资料的合法、真实、准确、完善依法实施监督、检查,并实施奖罚。农垦企业对外的财务报告、会计资料,自执行“九五”计划起全面实施注册会计师审验制度。

(2)建立甘肃农垦会计信息中心。按照“数出一门,信息共享”的原则,省农垦建立统一搜集和利用会计报表信息为基础的财会信息中心,初步构建农垦会计信息中心体系的基本框架,实现农垦各垦区之间的计算机联网和宏观信息共享。截至2000年底,部分农垦企业实现微机联网,并在财务信息上形成财会报表、投资决策资料、财务分析评价、企业效益评价、人才资源、企业市场、产品价格等多维信息交流共享体系。

(3)推动会计电算化应用。1996年至1998年,省农垦对全垦区1200多名财会人员进行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培训,给企业财务部门配备了计算机,开始使用财务软件记账和编制报表。2000年,省农垦在独立核算企业中全部配备中档微机和相应设备。企业会计报表处理、固定资产核算、工资核算等重要核算项目,基本实现了会计电算化。2002年,省农垦55周岁以下财会人员,通过培训和自学,大多数获得财政部统一颁发的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合格证“初级证书”,并且持证上岗,其中财会人员的中级、高级证书获得者逐年增加。2003年和2008年,两次更新升级财务软件,农垦企业全部应用财务软件进行财务管理。

(4)研究制定会计电算化递进和发展办法。农垦制订了分阶段实施计划。不断加强硬件投资建设,为会计电算化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认真实施各类培训,在财会队伍中进行计算机知识“扫盲”。同时,在软件开发上以《甘肃农垦会计核算软件》为蓝本,进行企业的二次开发,使软件既符合财政部商品化软件的要求,又符合农垦企业的实际。注重加强电算化管理制度的建设,建立了机房管理、软件管理、安全保密和操作规程等管理制度。

5.建立科学的财会人才培养体系

省农垦加速财会人才培养,完善财会人员岗前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建立财会人员业绩考核、评价和奖惩机制;加强财会人员的在职教育。1992年实施“两则”“两制”,农垦举办培训班14期,培训财会人员1200多名。2002年颁布《企业会计制度》,农垦举办培训班5期,培训财会人员1200多名。2003年起,省农垦举办会计人员继续教育。2006年、2008年、2010年,对全垦区财会人员进行了业务轮训。与此同时,要求不具备专业学历的人员系统学习专业知识或取得必要的学历,注重培养既懂经营管理又懂会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鼓励和推荐优秀人才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考。加强财会理论研究,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功能。

截至2010年底,省农垦具有高级会计师职称的在职财会人员共有10人。见表2-31。

表2-31 省农垦在职高级会计师

注:李克恕、司晓红,2007年12月被评为高级经济师。

(六)企业内部审计

1988年,省农垦总公司从计财处抽调人员成立审计处,开展农垦内部审计监督和评价咨询工作。由于没有专业的法律和实施标准,仅按照财经法规等会计人员遵守的制度和办法,对下属企业的会计事项进行事后复核和审计。

2003年,国家出台内部审计规定、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以及具体审计标准,省农垦内部审计工作即步入正轨,逐渐形成“以国家审计为主体,以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为两翼”的审计架构。2006年,省农垦集团公司在董事会设立审计委员会,成立内部审计处,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工作。内部审计主要实施全垦区所属企业的财务审计、预算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企业法人代表离任审计)、基建审计、内控制度评价、经济效益审计(年度经营目标完成情况审计)以及其他审计事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