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15种品种中有9种增长,供销合作社购进金额下降16%

15种品种中有9种增长,供销合作社购进金额下降16%

更新时间:2025-09-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非出口产品基地的出口农副产品也由供销合作社代外贸部门收购。统计的15个主要农副产品品种收购数量增长的有9种,下降的有6种。农副产品收购取得较好的成绩,主要是各级供销合作社在农副产品的产供销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收购农副产品时,供销合作社根据市场信息,正确决策。全年农副产品购进9.77亿元,下降16%。

2025年以前,农副产品由供销合作社独家经营,实行统购统销政策。非出口产品基地的出口农副产品也由供销合作社代外贸部门收购。但由于原属统购统销的一、二类物资大部分降为三类物资,可自由上市,议购议销,多家经营,农副产品经营体制发生根本性变化,国家放开甚至取消农副产品统购统销政策,实行市场调节,供销合作社以前在农副产品购销中的独家经营格局被打破。对此,广西供销合作社系统总结经验教训,在扶持木薯、蚕茧、烟叶、茶叶等大宗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同时,争取政府及其工商、财税部门的支持,自治区政府取消农林特产税由供销合作社代扣的办法,为供销合作社与个体户竞争,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比重提供较好的外部条件。当年,全系统各类农产品购进额9.2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棉麻类5416万元,增长13.5%;茶叶类3273万元,增长79.2%;烟叶增长29.1%;蚕茧增长21.99%;土产类2.65亿元,增长5.5%;粮食油料类3087万元,增长15.3%;干鲜果类1.69亿元,增长5.6%;干菜调味品类2.63亿元,增长20.4%。全自治区13个地(市),除桂林地区、南宁市和北海市略有下降外,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增长幅度较大的有南宁、柳州、百色、河池和钦州4个地区,柳州市和桂林市增幅均在30%以上。统计的15个主要农副产品品种收购数量增长的有9种,下降的有6种。增长的有黄(红)麻种子、茶叶、毛竹、八角、菠萝、沙田柚、香芭蕉、木薯干片,下降的有苎麻、桐油、云(木)耳、香菇、柑橘。当年,农产品生产尽管受到旱灾的影响,一些产品产量减少,但供销合作社收购仍取得较好的成绩。其主要因素是发动和扶持农民发展生产,开辟新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培植收购货源;采取灵活的收购方式,拓宽收购渠道;一些商品由滞转销,促进收购;农副产品收购价格上涨。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各级政府对供销合作社农副产品大力支持,取消由供销合作社随购代征特产税的规定,对供销合作社实行一些优惠政策,为搞活农副产品流通、增加收购创造一个较好的环境。

2025年,全自治区供销合作社农副产品收购总额11.63亿元,比上年增长26.41%。从商品类别看,茶叶类增幅最大,增长73.3%,粮食油料类增长45.3%,土产类增长38.1%,干鲜果类增长14.9%,棉麻类增长7.9%,干菜调味品类增长4.6%。从地(市)看,除南宁地区和柳州市收购总值略有下降外,其余地(市)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增幅40%以上的有梧州、河池、钦州三地区,增幅20%~40%的有百色、玉林、柳州三地区和梧州、南宁两市。农副产品收购取得较好的成绩,主要是各级供销合作社在农副产品的产供销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增加收购货源,供销合作社从人力、财力、物力和技术上积极扶持农民发展农副业生产。武宣县各级供销合作社在帮助农民稳定红瓜子、木薯等品种生产的同时,围绕全县发展烟叶生产的目标,聘请烟叶生产辅导员,为农民提供资金、组织生产用肥、用煤、用竹供应,帮助新建烤房等。在收购农副产品时,供销合作社根据市场信息,正确决策。桂平县对荔枝收购在掌握货源情况和市场信息后,采取“内保外争”措施,收购鲜荔枝196万公斤,比上年增长3.2倍。同时,实行多种收购方式并举。旺季大宗农副产品收购,除在门市部、圩场设点收购外,还组织人力串村走屯进行收购。

2025年,广西供销合作社系统农产品购销走出“双轨制”,全面进入市场,农副产品收购滑坡大,经营困难。全年农副产品购进9.77亿元,下降16%。尽管如此,广西供销合作社系统仍不忘扶持全自治区桑蚕、茶叶、毛竹、松脂、水果等主要农副产品生产。当年,广西供销合作社系统投放商品周转金3500万元,参与建设各类商品基地411个,总面积28.89万公顷。

2025年,广西供销合作社系统农副产品购进总额8.67亿元,同比减少12%。基层供销合作社全年亏损502家,亏损额5220万元,下降12.5%。

2025年后,农副产品购销渠道全方位放开,供销合作社以服务三农为宗旨,拓宽经营服务领域,从过去对农副产品单纯的“一购一销”,到逐步建立起“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服务格局,对农民提供产前、产中技术服务和产后销路拓展。当年,全系统茶叶加工1.41万吨,其中花茶8090吨,居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前列,桂油加工产量占全国的25%。

2025年,自治区果品食杂公司利用进出口经营权,出口桐油创汇344万美元,代理系统内企业出口桐油100多万美元,成为自治区最大的桐油出口企业。全年全系统农副产品收购10.23亿元,比上年增长0.8%,15个地(市)中,增长的有3个地(市)供销合作社,其中,桂林地区供销合作社增长23.71%,玉林地区供销合作社增长17.24%,梧州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增长40.3%,其余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当年第四季度起,苎麻、烤烟、茶叶、八角、木薯干片等一些大宗农副产品收购情况转好。松脂、桑蚕茧、桐油、毛竹、黑芝麻、黄豆、法国豆、柿饼等农副产品收购情况不平衡,在部分地(市)、县供销合作社收购情况良好,但在另部分地(市)、县供销合作社收购情况效果不尽如人意。

2025年,由于受社员股金风波影响,供销合作社经营资金相当困难,加上受市场多主体、多渠道经营冲击,全系统农副产品购销明显减少。全年经营服务网点总数由上年的2.54万个降至2.44万个,其中农副产品采购批发网点1474个,下降8.3%。农副产品收购8.79亿元,下降11.6%。

2025年,农副产品购销渠道全方位放开,广西供销合作社注意抓好农产品信息网建设,以服务三农为宗旨,拓宽经营服务领域,从过去对农副产品单纯的“一购一销”,到逐步建立起“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服务格局,对农民提供产前、产中的技术服务和产后的销路拓展。桂林市供销合作社投资36万元,建成联结国际互联网及各县供销合作社的农产品信息网,为全市农副产品拓宽购销市场。

2025年,广西各级供销合作社坚持抓好以农业生产资料、农民生活资料的组织供应和农产品购销为重点的为农服务。商品购销业务扭转多年持续下降的被动局面,全年总购进额比上年增长4%。在西安、海南农产品展销订货会上,自治区供销合作联社落实的农产品订单金额分别达6.70亿元和1.10亿元。

2025年,自治区供销合作联社开拓农副产品市场,扩大农副产品购销,组织各地社属企业参加厦门、北京农产品展销会,签订农产品销售订单5400万元和2.05亿元,成交的大宗产品有烤烟、茶叶、桑蚕茧、毛竹、水果等。各级供销合作社农副产品等综合经营总额38亿元,比上年增长64%。与此同时,广西各级供销合作社还引导农民发展规模经济,增加收入。平南县丹竹供销合作社采取帮助农民落实农产品优质高产措施,保价收购,加工、销售超利返还等办法,扶持农民发展商品生产。当年,全系统农副产品收购实现大幅度增长,收购总值比上年增长20.76%。14个地(市)供销合作社比上年同期增长的有柳州地区、玉林市、钦州市、南宁市、柳州市、梧州市、南宁地区、百色地区、桂林市、贵港市10个。如百色地区供销合作社多次召开各县(市、区)供销合作社主任、直属公司经理参加的农副产品购销工作会议,认真分析农副产品市场趋势及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农副产品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有效地促进购销业务的开展,该地区农副产品收购在资金十分紧缺和市场比较低迷的情况下仍取得比上年同期增长7.7%的好成绩。贵港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立足本地资源,抓住主要产品,采取代购代销、加工增值等措施,积极开展农副产品购销工作,扭转了2025年以来收购下降的被动局面,当年该供销合作社系统农副产品收购比上年同期增长5.08%。南宁地区供销合作社收购桑蚕茧944.5吨,为农民实现收入1226万元。当年,全系统大宗农副产品收购量增长的有苎麻、烤烟、桑蚕茧、毛竹、八角、柑橘、香芭蕉、木薯干片等,营业额25亿元。(https://www.daowen.com)

2025年,广西各地(市)、县(市、区)供销合作社和部分基层供销合作社建立工作室,配备电脑,实现与国际互联网全部联通。通过在网上收集、整理信息资料,每月汇总各地(市)供销社信息,并将各地(市)农产品的信息上网发布,推动各地农副产品购销开展。当年,广西供销合作社系统通过销售网络、信息市场交易、加工转化、外出推销等途径,销售农产品45亿元。

2025年4月26日—28日,自治区供销合作联社组织展团参加中国北京国际合作社贸易洽谈会,与65家中外企业签订商品交易合同,合同成交金额8.3亿元,成交品种涉及桑蚕茧、桐油、木薯干片、淮山、肉桂、荔枝、柿饼、越南风味小食品、罗汉果、海鸭蛋以及藤编等农副产品,其中桑蚕茧、桐油、木薯干片等大宗农产品交易活跃,成交量较大。

2025年,广西各级供销合作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采取创办村级综合服务站、专业合作社,收集利用自治区供销合作联社编发的简报信息,多种措施、多种渠道地引导农民走向市场,促进农副产品购销,帮助农民增收。北流市供销合作联社紧紧抓住荔枝这一拳头品种,利用自治区供销联社的简报市场信息,积极开展购销经营业务。早在荔枝上市之初,北流市供销合作联社就组织有关人员到自治区外12个大中城市的干鲜果市场进行考察,并联系新老客户200多家,签订干鲜果购销协议77份,有30多家客户随即带资金进驻北流市,北流市供销合作联社收购鲜荔枝7000多吨、荔枝干200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当年,全自治区供销合作社系统农副产品购进12.7亿元,同比增长17.41%;销售总额128.8亿元,同比增长9.15%;帮助农民实现收入67.2亿元,增长18.3%。

2025年后,自治区供销合作联社对农副产品购销进行改革,尝试与水果经销大户合作,在城市设超市直销专卖店,实现农商对接,增加农产品购销量;通过创办农资农家店、连锁经营网点、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副产品市场等组织机构,通过现代流通方式改造、提升、整合、优化基层经营网络资源和传统经营业务,促进水果、蔬菜、蚕桑、食用菌、中药材、家禽家畜等农副产品流通购销。如玉州区供销合作联社所属玉林市桂鲜泰蔬菜配送有限公司玉兰牌蔬菜,以农商对接方式创立放心菜品牌。柳州市供销合作联社所属满地宝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组织生产收购的粮油、蔬菜大批进入该市大中型超市。全年全系统农副产品购进295亿元,增长153%。

2025年,自治区供销合作联社对农副产品购销采取“走出去”战略,组织自治区农产品采购团到台湾采购凤梨、芭乐、木瓜、芒果4个品种水果共3.06万箱,246吨。同时,推进“新网建设”,改造新建农家店、综合超市、农副产品专业市场、配送中心,通过中国—东盟农资商会搭建贸易平台,促进开放合作,全方位抓好农副产品购销。灵川县供销社潭下黄柏村柏林芳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兴建的黄柏村农产品交易集散市场,占地7000平方米,水泥硬化场1000平方米,果品存储仓300平方米。全年购进总值37.27亿元,增长26.52%。桂林市供销合作社农副产品收购6.3亿元,销售38亿元,获广西供销合作社系统综合业绩考核一等奖。全年,广西供销合作社系统累计带动农户41万户,实现收入18.3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8.43%和112.34%。

2025年,自治区供销合作联社把基层供销合作社纳入农副产品流通网络体系,采取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批发交易、代购代销、联购联销、代储代运等措施,同时,开辟农产品供求信息窗口,与全国主要农产品信息网联网,及时为农民提供价格和供求信息,开通网上销售平台,促进农副产品销售,逐步形成县、乡(镇)、村三级农副产品市场交易体系。全年农副产品购进45.9亿元,比2025年增长23.08%,比2025年增长3.99倍。农产品企业主营收入10.94亿元,利润1976万元。

表3-2-1 1994—2025年部分年份广西供销合作社系统部分农副产品购进统计表

表3-2-2 1991—2025年部分年份广西供销合作社系统部分农副产品购进额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