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立山记忆:棉花弹转身打造中国钟表

立山记忆:棉花弹转身打造中国钟表

时间:2023-09-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时他们纺棉花,榨棉花籽,用于军需装备,为了防止中国人破坏,他们在现在的北胜利路水源交通岗附近修建了一个直径10米,高5米多的炮楼子!同年3月,仪表厂厂长到国家轻工部开会回来兴奋地宣布:我们要成立鞍山钟表厂了!厂长把这宝贵的13个人派到哈尔滨仪表厂学习技术,回来后就靠他们做骨干制造中国钟表!同年,经国家轻工部批准:鞍山钟表厂正式成立了。

立山记忆:棉花弹转身打造中国钟表

据当年的老工会主席、今年74岁的张蕙林回忆说:“早在1931年,鞍山钟表厂的前身是日本人开办的鞍山棉花株式会社。主要是加工棉花和简单的棉制品,为他们全面侵略中国提供物质保证。”

当时他们纺棉花,榨棉花籽,用于军需装备,为了防止中国人破坏,他们在现在的北胜利路水源交通岗附近(钟表厂原址)修建了一个直径10米,高5米多的炮楼子!鬼子天天站岗,厂里的工人大多是来自附近立山屯的穷苦百姓,能有100多人,整天披着麻袋片给鬼子纺棉花!寒冬腊月很多工人自己身上没有一片棉花,吃苦挨累,受尽奴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里成立了教工印刷厂文化用品厂,生产一些如大头针、曲别针、订书器等简单的文化用品。

1959年改名鞍山仪表厂,生产一些简单的电工仪表和煤气表之类。同年3月,仪表厂厂长到国家轻工部开会回来兴奋地宣布:我们要成立鞍山钟表厂了!

20世纪60年代钟表厂装配车间(www.daowen.com)

成立钟表厂,没有技术人员怎么办?没关系,那个年代什么都是就地取材,就从原来弹棉花、做大头针的工人中选出13个小学以上文化的人,他们就是厂子未来技术员了。厂长把这宝贵的13个人派到哈尔滨仪表厂学习技术,回来后就靠他们做骨干制造中国钟表!

这13个人中只有两个人做过仪表,一个人修理过钟表,其他的人根本不懂,可是,那时国家很困难,没有技术员可以委派,一切都要靠白手起家!这13个人知道自己的担子有多重,他们拼命地学习技术,因为大家在等他们回来做钟表。他们先后又到上海烟台等地实习,为钟表厂的开张做技术准备。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个月的反复试验,1959年7月1日,在全厂工人特别是13个技术员的共同努力下,第一只“白鸽牌”闹钟试制成功,向党的生日献礼!同年,经国家轻工部批准:鞍山钟表厂正式成立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