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鹤年坊朱宅、邹宅、毛衙街4号民宅和横河街林宅分析

鹤年坊朱宅、邹宅、毛衙街4号民宅和横河街林宅分析

时间:2023-09-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鹤年坊朱宅、邹宅位于宁波海曙区三支街48、54、62号。据调查,原宅主人为朱祥云,同时邹姓商人为朱之朋友,也造了一套有着近代建筑风格的住宅,并共同商议拼用围墙。毛衙街4号民宅位于宁波海曙区中营巷7号,建筑坐西朝东,由大门、仪门、三门、正屋组成。横河街林宅位于海曙区桂芳巷1号,为民国时期砖木结构建筑,共由前后两进组成,主体建筑坐北朝南。

鹤年坊朱宅、邹宅、毛衙街4号民宅和横河街林宅分析

位于宁波江北区槐树路101号,中西合璧近代建筑。整幢建筑坐西朝东,由前后两院落组成。院落右侧为甬道.甬道口为门楼.内又设有一西洋式仪门。门楼饰西洋式罗马拱券,爱奥尼式石柱。

据调查,原宅主人徐氏为工商业者,产业涉及渔业、副食品加工及百货等,财力雄厚,于1930年左右始建此宅。

槐树路徐宅

坐西朝东,占地面积约900平方米,面阔三间重楼,屋顶采用洋瓦硬山式,梁架采用近代西式三角形木屋架。该宅另连二层楼附属用房一幢,是我市现存为数不多的一座敞开外廊式近代建筑。

槐树路临江建筑群杨宅

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为450平方米,由前后二幢二层楼建筑物组成,平面呈正方形,屋面采用洋瓦人字坡硬山式,山墙顶饰有较规则的长条形几何纹样图案,附有一西式壁炉烟囱,外墙西式木格玻璃窗。

槐树路临江建筑群孙宅

“恒裕坊”近代石库门建筑群位于江北区天福巷11〜18号。由8个石库门式院落建筑组成,中间为一甬道,甬道口为纯红砖式石库门,门上有三角形门楣装饰,内有中西混杂式图案,其正中有一匾额,书有“恒裕坊”三个大字。穿过“恒裕坊”,迎面也是左右各四幢平面、结构类同的精致石库门建筑院落。每幢院落大门也均采用水泥磨石子式和砖质石库门,门框采用梅雨石,门楣内饰有半圆形玫瑰山花。每一进院落主体建筑均朝东南方向。主楼高二层,有外廊,外廊栏杆采用近代车木栏杆,廊台口板外端有少量雕花,梁架采用中西结合的穿斗式和三角形木屋架。平面均为三合院式,屋面采用小青瓦,山墙脊采用水泥造仿观音兜式,屋身较高,设西式百叶窗。建筑内还雕有如意纹、回纹、团寿纹等并残留着一些精美的彩绘图案。据调查,宅主人分别有陈、王、陆等人,均是近代宁波旅沪商人,于20世纪30年代共同出资向当时的房地产商购买,其中陈姓还有后人在上海

这里是宁波城区内保存较完整、规模较大的近代石库门建筑群,对研究近代建筑和商业史均有一定的价值。

说起上海石库门,几乎无人不晓,而宁波石库门却鲜为人知。其实宁波石库门同上海石库门一样,历史悠久,建筑精美,在浙江省是首屈一指的。

位于宁波海曙区孝闻街146号,为民国时期的砖木结构建筑。主体建筑为二层楼房,坐北朝南,五开间,硬山顶。两侧厢房延伸至南边平房,形成闭合三合院落,门楼朝西,位于西侧山墙,西洋外形,上书“宁安坊”三字。该建筑整体布局比较独特,保存完整。

位于宁波海曙区横河街44.50、56号,为民国时期的砖木结构二层楼房,共由三进风格一样的建筑组成。整体建筑坐西朝东,每进北侧外墙上开设大门,上面分别写有“鹤年坊一弄”、“鹤年坊二弄”、“鹤年坊三弄”。一弄面阔六开间、二弄面阔七开间、三弄面阔八开间,都无檐廊。现房子保存较完整,布局独特,是现存较少的又较有特色的民国时期建筑。

鹤年坊

朱宅、邹宅位于宁波海曙区三支街48、54、62号。为三幢并列独立院落,拼用外围墙,三幢主体建筑均坐北朝南,南立面上有三道西式石库门,各通院落,石库门上有三角形图案,内饰玫瑰山花,拱券状门洞上有砖质匾额,惜文字不清。

据调查,原宅主人为朱祥云,同时邹姓商人为朱之朋友,也造了一套有着近代建筑风格的住宅,并共同商议拼用围墙。三幢建筑采用一中一西相隔的平面布局,在宁波地区近代建筑中较有特色。

海曙区毛衙街22号,为民国时期的二层楼房。主体建筑坐北朝南,由主楼和后楼组成。大门朝东,上有“丹凤朝阳”木雕。主楼、后楼都是五开间,采用车木栏杆,轩形挂面上有雕刻、有垂柱,廊楼板端面有雕刻,前廊下有雕花牛腿,雀替上雕有石榴图案,做工考究。房子保存完整。

位于宁波海曙区中山西路191弄45号,为民国时期近代建筑,由前后两进楼房及偏屋组成。主体建筑坐西朝东,面阔三开间,有前廊,近代车木栏杆,平屋顶上有平台,平台四周有水泥拦杆围护。大门朝西,为水泥造石库门,上有卷草纹。在西北角有一界石,上书“延寿堂刘”。

位于宁波海晤区毛衙街4号,民国时期传统三合院二层近代建筑,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大门朝东,拱券形,外墙为青红砖相隔叠涩而成。主楼坐西朝东,坡形顶,外廊饰有三间砖砌拱券,用格扇玻璃门。该宅小巧别致、色彩丰富。

毛衙街4号民宅

位于宁波海曙区中营巷7号,建筑坐西朝东,由大门、仪门、三门、正屋组成。大门朝北,门房三间一弄,平屋。仪门牌楼式。三门为石库式,进内为五间二弄重檐楼房,车木栏干,山墙为水泥盖顶的仿观音兜式,正屋后墙有花园,植花草树木,假山数处,花园两旁各有小平房一间。

位于宁波海曙区横河街38号、孙家巷13号,为东、西独立的两个院落,民国时期西洋式建筑。其中东院落大门朝北,用水泥磨石子罗马柱。门楣上书“德门重辉”。主体建筑坐西朝东,共由前后两进组成,旁有偏房。保存完好,气势宏大,为宇波中西合璧建筑中的佳作。西院落平面呈工字形,为一幢小巧别致的民国时期建筑,保存较完整。界碑上书“林信房界”。

横河街林宅

位于海曙区桂芳巷1号,为民国时期砖木结构建筑,共由前后两进组成,主体建筑坐北朝南。第一进主楼为平面呈工字形的二层楼房,用铁花栏杆,廊楼板端面有雕刻,柱础呈花篮状且有雕刻,左右有面阔三开间的厢房。第二进为面阔七开间的二层楼房,用车木栏杆。山墙饰观音兜,券形砖窗,界碑上书“陈禄房己墙”,是典型的民国时期传统民居。

桂芳巷陈宅

海曙区郁家巷7号,建于民国。由主房和东边的偏房组成,主房主体建筑坐北朝南,平面布局呈三合院式,主楼为五间二弄中西合璧的二层楼房,东西厢房二开间,大门在东厢房处。前檐柱为砖砌,主楼明间门上有较精致的雕刻。该宅保存完整,是一处较有特色近代建筑。

郁家巷陈宅

海曙区陈巷35号,民国时期近代建筑。大门朝东南,清水外墙;主楼朝向东南,三间二楼,观音兜山墙,硬山屋面,水泥方柱,一楼为涡形雀替,二楼为爱奥尼式柱头,水混栏杆。

位于宁波海曙区大桥街17、19号,典型的民国时期民居,共由两幢建筑组成,整体建筑朝东略偏南。17号为三合院建筑,后有偏房。大门朝东南,梅园石素面门框。三合院主楼为三开间硬山式二层楼房,饰马头墙,石板铺地,前檐柱方形木柱,花篮状柱础,二楼用车木栏杆。19号为四开间硬山式二层楼房,大门在东山墙,天井偏小,前廊有月梁、牛腿承挑檐枋。

陈巷陈宅

大桥街徐宅

民国时期传统三合院建筑,坐北朝南。大门位于建筑的东南部,梅园石门框,正房为三间两弄二层硬山式楼房,东西两侧观音兜式山墙。一层石板铺地,方形木质抹角檐柱,二层装饰有木质栏杆,西山墙有砖砌券形窗。

位于海曙区郁家巷19、20、22号,为民国时期三进二层楼建筑,采用三合院式。廊楼板端面有卷草、莲花纹装饰,水泥地坪和墙壁上有较规则的几何图案,墙壁上还残留着一些彩绘,玻璃窗采用彩色玻璃,山墙饰观音兜。据调查,原主人董梅生曾开过纺织厂。

大桥街34号民宅

董梅生宅

位于宁波海曙区广仁街21号,民国时期宁波特色民居,三合院式砖木结构二层楼房。大门在东山墙处,梅园式素面门框。主楼三开间、硬山式,面朝南略偏西,石板铺地,檐柱木质方形,柱础方形,前廊楼板下有梁,下有雀替,二楼用铁花栏杆。厢房为单开间硬山式楼房,西山墙有砖砌券形窗。

位于宁波海曙区广仁街17—2、3号,民国时期典型传统民居。整体建筑朝南略偏西,共两进。两道门在东山墙,第一进为三开间硬山式两层楼房,西边一间俗称“登科第”,堂名“燕翼堂”。第二进亦为三开间硬山式两层楼房,两进房子风格类似,砖木结构,石板铺地,车木栏杆作成菱形,扶手及廊楼板端面皆有雕刻。

位于宁波海曙区广济街56号,现存建筑为一幢西式近代洋房,坐北朝南,面阔三开间,高二层,屋面采用洋瓦四坡顶,梁架为三角形木屋架,外墙为清水做法,开有多扇木门窗。据调查,该建筑始建于1938年,房主陈氏曾为宁波大昌绸缎局老板,解放后归宁波市卫生学校所有。如今该建筑已拆除。

广济街近代建筑

位于宁波海曙区莲桥街88号、毛衙街3号,清末民初时期建筑。整体建筑坐北朝南,共由前后两进前带厢房(建于清代)及一小洋楼(建于民国)组成,两进间用月洞门相通,小洋楼位于西边。大门朝南,梅园石门框、素面。第一进主楼为三间二弄重檐硬山式二层楼房,进深六柱,前廊有月梁前端素面,前檐柱上施十字斗拱,石板铺地。西厢房二开间硬山式平屋,东厢房已毁,现新建。第二进为三开间重檐硬山式二层楼房,进深六柱,前廊装饰与第一进相似,石板铺地。小洋楼单开间二层楼房,墙体用水泥磨石子。该宅为一典型的传统民居,据调查,原主人姓余。

毛衙街民宅群由毛衙街18号张宅和毛衙街20号陈宅两幢相连的建筑组成。陈宅为建于民国时期的砖木结构二层楼房,平面布局呈回字形,台门在东边。主体建筑坐北朝南,面阔都为五开间,铁花栏杆,廊楼板端面有雕刻,轩形挂面上有透雕,有垂柱,是一座保存完整的中西合壁、雕刻精致的优秀建筑。

毛衙街20号民宅群陈宅

位于海曙区塔前街2、6号,由民国时期传统三合院格局的二层近代建筑与西侧偏屋组成,占地面积约377平方米。主体建筑坐北朝南,面阔为四开间,二楼廊前用瓶式水泥栏杆。厢房单开间,块状水泥饰外墙,墀头残存黑白绘画;大门朝南,西式门楼饰花草浮雕。外墙为清水空斗墙,西侧转角呈圆弧形,乃依街而造,见证了宁波道路发展的历史,是塔前街道路的标志性建筑。

位于海曙区五台巷55号,为较有特色、小巧精致的民国时期民居建筑。平面布局为三合院,旁有偏房,主体建筑坐北朝南。主楼为三间二弄二层楼房,前廊下有卷棚顶,下有月梁,雕刻有宝瓶、石榴花等图案,都较为精致。有牛腿承檐枋,月梁前端呈象鼻状。厢房为二开间二层楼房。大门朝东,有砖雕

位于海曙区小沙泥街75号,由民国时期的小洋楼及其西侧的传统民居组成,共占地637平方米。主体建筑坐西朝东,面宽三开间,二层楼房,玻璃门窗,当心间后半部设车木扶手转角楼梯。东面外墙为实叠清水墙,屋顶覆盖黑色洋瓦,造型灵巧生动。现存建筑均保存完好,是比较典型的近代民居。

位于海曙区西河巷2、6号,建筑结构格局、院落围合保存完整,而且规模较大,是清末至民国时期宁波民居的典型代表。主体建筑坐南朝北,五间二弄,进深六间,二楼双檐三合院,单步梁、雀替等构件雕刻精美,梁架用材宽绰,木质窗格扇采用格子及回纹图案,东、西两面水泥窗台外挑,窗楣多檐成券拱状,四面清水砌筑围墙,南面两上角有花卉彩绘。东、西出入圆拱门与附属建筑相通,按纵轴线分布,分别为东面二进五开间、西面一进五开间和西北角的一进三开间建筑,其中西面一进建筑的山墙有蝙蝠图案砖雕花窗。据调查,原宅主人李志慧早期曾在上海因买白鸽票中得2000元银元后,购买了邻宅房产

西河巷李宅

位于宁波海曙区郁家巷8号,是老城区不可多得的大体量典型民居建筑,由台门及南北二个院落组成。台门位于左侧围墙,砖雕门楼,上书“福”字。南院为前后二幢近代建筑及两侧厢房组成一小四合院。主体建筑均为单檐二层楼房,挂面饰券形及垂珠,面宽五开间,回廊饰车木栏杆,方柱及方形柱础,檐柱柱础饰如意纹,墙面及水泥地坪均浅刻各种不同样式的几何图案,墀头彩绘;天井、屋顶“四水归一”。整体装饰具有浓厚的西洋风格。北院为清代古建筑,惜不完整,尚存二开间,穿斗式高平屋,做工规整。

位于海曙区带河巷3号,民国时期传统建筑,由台门、主楼、西侧厢房及北边后屋组成。台门位于东侧山墙,面向带河巷,西式门楼;主体建筑坐北朝南,二层楼房,前为单檐,后为重檐,面阔三开间,山墙饰观音兜,扁圆形柱础,用材讲究;厢房为二开间平屋,与台门相对:后楼为三开间平屋,做工及用料均不甚讲究,北外墙与海曙区文保单位“盛氏花厅”共用。该建筑结构完整,保存完好,是宁波民国初期民居的代表作之一。

位于孝闻街84号,建于民国时期,由主楼和两侧厢房组成三合院,南边另有单层偏屋三间。主楼坐西朝东,面阔三间,二层楼房,屋顶呈硬山造。厢房均为单开间楼房,墀头原饰黑白绘画,现大部分已剥落。据调查,该宅主人姓董,为延泰钱庄会计

位于孝闻街88号,由主楼和两侧厢房组成三合院,西侧有偏屋三间。主楼坐北朝南,面阔五间,二层楼房,屋顶呈硬山造。厢房均为单开间二层楼房,东侧厢房为一过街弄。前檐柱为方柱,方形石质柱础。山墙墀头饰黑白绘画,题材有兰花寿桃、回纹等。

建于民国时期,由前后两进组成,均为二层楼房。前进由前楼和西侧厢房组成,呈不规则“L”形;后进主楼坐北朝南,面宽三开间。

位于海曙区云石街24〜26号、象鼻巷12号。清晚期至民国时期建筑。共二进,旁有偏房。主体建筑坐北朝南,大门朝南,为梅园石门框,上有石雕雀替。第一进为民国时期三合院式二层楼房,主楼面阔三间二弄,进深八柱,用车木栏杆,前檐廊有方形木柱,方形石质柱础,石板铺地。第二进为清晚期三间二弄重檐硬山式楼房,进深八柱,前檐柱上施十字斗拱,地面用石板。山墙用马头墙。据调查,原主人余氏系明代余有丁之后商。

民国时期砖木结构楼房,整体建筑朝南略偏西,由回字形主楼和后楼组成。大门位于主楼第一进明间,梅园石门框。主楼第二进为硬山式四间二弄二层楼房,石板铺地,前檐柱为方形木柱,石质方形柱础。二楼用车木栏杆,廊楼板端面有雕刻,厢房墀头有彩绘。后楼为三开间硬山式二层楼房,风格与主楼相似。整幢建筑规模较大,其中主楼与二楼四周相通,颇有特色。

位于江东潜龙路30号、虹桥巷12号,为一中西结合的三合院建筑。大门朝南,梅园石门框,雀替分别雕饰梅兰竹菊四君子图,内侧西化装饰,有拱券及几何图案。主体建筑坐北朝南,欧式二层楼房,面宽五开间,山墙饰观音兜,实叠清水墙。明间后部设楼梯通楼上,楼梯瓶式车木栏杆。檐前多立克柱子简洁大方,檐下水泥壁柱浅刻涡纹,楼上栏板几何图形成菱形,扇形窗楣上饰拱券,内有浮雕花纹。室内石在平项、吊灯装饰,用料讲究。两侧厢房均为传统形式,重檐楼房,硬山顶,元宝砖屋脊,面宽五开二弄。檐下单步梁,牛腿呈象鼻状,雀替雕饰石榴。檐柱均为方柱,方形梅园石柱础四面均雕刻花卉。山墙、围墙皆清水空斗墙,墀头残留彩绘,围墙转角处嵌有界碑石。该宅布局规整,体量较大,保存完好。为江东区仅存为数不多的传统建筑与近代建筑完美结合的实例之一。

位于海曙区天一巷12号,为民国时期的三合院式二楼住宅。主体建筑坐北朝南,按中轴线呈左右对称分布。正门部分雕饰豪华、精巧。一组较为高大的砖砌封火墙于山墙相连,内外局部施有彩绘,山墙两面开设多檐窗户。正屋重檐硬山顶,面宽五间二弄,进深四间,檐廊两边卷棚顶,形式新奇,建筑构件精巧华丽,工艺水平较高,至今保存完好,是江南民居的杰作。

位于海曙区横河街55号,民国时期典型的三合院建筑,保存完整,现供宁波市教学仪器站使用。

位于逍林镇逍路沿村许家江路112号,建于20世纪20年代,是近代“宁波帮”代表人物上海医药界巨子徐之萱先生为其母所建。院落精巧,主楼坐北朝南,为三开间三层楼房。大门石库门样式,门楣所刻“厚德载福”表达徐氏积善行德的家风

整体建筑融西洋风格和中国传统建筑要素于一体,也体现了“宁波帮”商帮艰苦创业、德行兼备的传统风尚。

位于海曙区莲桥街5号、五台巷29号,人称“小港李家”,由两幢相邻的民国时期建筑组成。主体建筑都是坐北朝南。莲桥街5号由主楼、后楼和厢房组成,主楼、后楼都是面阔三间二弄的二层楼房,用车木栏杆,山墙饰观音兜。五台巷29号有二进,都是面阔三间二弄的二层楼房。第一进用车木栏杆,廊楼板端面有雕刻,明间有格扇玻璃门,檐柱上有雀替,上透雕石榴等,门、窗都为拱券状。房子规模较大,前面四层楼以前为花园。该建筑保存完整,是较有特色的近代建筑。据调查,该宅主人人称“小港李家”,其后代现居台湾、上海。

位于莲桥街14、15、16号,民国初期建筑,由三个相连的院落组成。大门位于围墙的东南端,梅雨石门框,略饰砖雕。靠东边两院落由月洞门相通。主体建筑面阔七开间,重檐硬山顶楼房,前廊月梁前端呈象鼻状,雀替有石榴等雕刻。第三个院落为民国时期三开间二层楼房。后面还有一排平房。据调查,原主人胡荣生开有“胡荣记营造厂”,此处即为当年的厂址。

位于奉化市锦屏街道红墙外弄69号,建于1937年,是一座花园式洋房。2003年被认定为奉化市文物保护点。

其头门砖石结构,高达7米,宽约4米,巍然耸立,额枋上用隶书题写着“鹤庐”二字。颇有气势,跨入头门,曾是一个偌大的花园,占地300平方米(现在建有房管处公房),故主楼只能从西门出入。这里是一处很典型的三合院,二层的主楼坐北朝南,面阔五开间,宽19.6米,进深7.8米,东西二侧各建厢房,主楼与厢房间有一适心的过廊,过廊的栏杆已是中西合璧,木质的圆滑扶手,与之相配的却是铁质栏板。主楼保存基本完整。

鹤庐

“鹤庐”的那个“鹤”字乃书法异体写法。多年来周围的居民往往看作“雀"字,鹤字乍看也真像雀字,而含意却恰恰相反——燕雀安知鸿鹄之志。鸿鹄者,天鹅是也。有意思的是这幢楼内也曾飞出一只志向远大的“白天鹅”。筑建此楼的主人有一媳妇,叫方冀达,她律师出身,长于言词,又热衷政治,曾为民国政府中央立法委员。可这座建筑考究的民宅,仅风光一时,筑就不久,抗战全面爆发,奉化落入日寇控制之下,主人们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颠沛流离,很少踏进这处家园。

建于民国17年(1928),现为区委机关办公场所。位于招宝山街道辖区内,东濒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镇海口海防遗址吴杰故居,南临城河路,西靠镇海中医院,北接镇海区人民大会堂、区文化馆。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39平方米。主建筑为三间二弄木结构和钢混结构相间的楼房1幢。屋面平脊覆以平瓦,两堵山墙挑出屋脊,系悬山顶式。外墙粉刷混凝土,拉有大块横线条,与窗楣挑出披水,似乎西式风格。檐木盾与二楼阳光为钢混浇制结构,立体形廊柱显得庄重,地坪用拼花地砖铺装,围以铁铸图案栏杆,通埭玻璃移窗,西洋风格浓郁。内室铺装企口地板,上顶置有塑图泥海,室内安装壁炉,还有抽水马桶,为当时镇海最新式的居住设施。

镇海区徐宅

正楼前庭有花坛一座,时称徐家花园,面积约150平方米,布置精致,植有苏铁、红枫等名贵花木。

原朝南启开大门,门额题有“霜红小筑”四个字,1985年胜利路拓宽、延伸时南大门拆除关闭。2000年12月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www.daowen.com)

由庄氏裕顺行老板叶子祥建造,建于民国20年(1931),是由庄氏裕顺行老板叶子祥建造,解放后有庄氏后代庄熙雄居住。

庄熙雄宅,坐西朝东,四周砌砖墙,东边墙正中开一大门,西边端正中开一小门,建筑面积290平方米,面阔三间二弄14.5米,进深10米,木质方柱,穿斗形式。楼下第一檩为穿通走廊;楼上第一檩为穿通走廊,廊顶有圆拱形木板装饰,楼上第一槐横梁雕刻花草图案,楼上屋檐下栏板齐腰隔断,上面设置多个木框玻璃窗。2000年12月被认定为区级文保点。

庄熙雄宅

宁波江北区鄞慈镇路17号是一幢近代石库门式建筑,大门朝鄞慈镇路,采用石库门楼式,高二层,用水泥磨石子抹面,门洞采用半圆形拱券,立面装饰着一些规则的几何图案,外墙采用清水实叠砖墙,屋面为小青瓦硬山式,梁架为穿斗式,地面铺设青石板。主楼面阔五开间,二层楼,用传统木构架。

据《宁波帮大辞典》载.1890年,水手王宝仓开德兴铜匠店,修理洋锁、灭火机等。王去世后,由其徒弟徐荣贵继承其业。1900年,徐氏扩大经营范围,改店名为顺记机器厂,开始机器修理业务。1924年,顺记机器厂加入“大中华民国机器公会",为天字号会员。1951年,该厂由国家收购,改为公营顺记机器厂,后成为宁波动力机厂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为部队家属宿舍。大门已毁,主楼面阔五间二弄,高二层,屋面采用小青瓦硬山式,梁架为穿斗式有前廊,二层廊前用车木栏杆,栏杆有圆形及回纹等几何雕刻图案。地面铺设青石板。

位于宁波江北区新马路21号,三合院式近代民居。走进朝向新马路的大门之后是左侧厢房,主楼面阔五间二弄,高二层,屋面采用小青瓦硬山式,梁架为穿斗式带前廊,廊柱方形,廊前有近代车木栏杆,栏杆图案用回纹,地面铺设青石板。宅后还有花园、马房等附属用房。据调查,原宅主人姚绍伦曾是洋行老板,其夫人包梅珍曾为上海华盛烟草公司董事长。

大门有改动,尚留偏门,偏门为石库门。该宅平面布局为三合院式,主体建筑坐北:朝南,屋面为洋瓦硬山式,梁架采用近代西式三角形木屋架,有前廊。

位于宁波江北区新马路23号,民国时期砖木结构建筑。主体建筑前后两进坐西朝东,北面出入口朝向新马路。石质框架铁皮大门,两边涡卷纹牛腿装饰,门楣砖雕拼图,局部已毁。主楼面阔五开间,进深三间,明间额枋雕刻精致。山墙饰观音兜,窗檐采用叠涩砖挑出,界碑书“赵姓己墙”。

位于宁波江北区新马路25号,民国时期的三合院式二楼住宅,主体建筑坐北朝南,原大门被毁,西边新开的大门,通过檐廊与尽头的圆洞门相望。主楼面阔五开间,进深五间,进深桁下花草雀替。楼梯、廊楼栏杆大量运用车木技术,二楼廊楼挂面形式新奇,雕饰精巧华丽。该建筑具备典型的民国时期小木作特色。

建于民国,平面由两个“L”形的楼房组成一个三合院式院落。主体建筑坐西朝东。大门条石边框,拱形门楣,墙体堆塑花草图案。主楼重檐硬山顶。面阔三开间,牛腿承托檐枋,雕花雀替。主楼南侧的过街楼与另一组面阔三开间的建筑相通,别具一格。厢房山墙开窗,砖砌窗楣,檐口叠涩砖出挑。空斗山墙局部施有彩绘。该宅建筑形式新奇,院落围合保存完整。

民国时期宁波市区民宅受欧陆风影响的重要实例。平面呈“L”形,主体建筑坐西朝东。石框大门朝南面向新马路,门头装饰自上而下分为三段,中式望柱、科林斯柱头、涡卷纹牛腿,砖雕极尽豪华、精巧。主楼面阔三开间,索面月粱,方形柱础,雀替雕刻精细,明间檐柱几何形架面。主楼、厢房及北面的偏房组成院落,墀头残留彩绘,围墙、山墙开窗,主楼两面山墙尖拱通气窗,窗檐采用叠涩砖挑出。

位于宁波江北区正大路61弄19、21号,民国时期,由一组三合院及偏屋组成。大门门框青条石砌筑,两侧上端雕刻花草、八宝图案。主体建筑坐北朝南,以大门为中轴,三间两弄二厢的楼房两边对称,两部楼梯一个设在檐廊西面,另一个设在梢间,外檐柱上的牛腿支托檐枋,雀替雕刻精美。外墙青条基石,两面青砖实叠墙门窗石质边框高出墙面,几何图形雕刻,其他三面为空兜墙。吴宅现保存完好,尤其西墙立面表现手法别具一格,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风格。

江北区新马路38、40、42号,新马路36弄1、5号新马路石库门建筑群,主体建筑为二楼传统建筑,坐北朝南,三合院式建筑平面布局,每进院落前均为石库门。建筑群中间以甬道相连。

位于江北区新马路36弄11号,由前楼、洋房及偏房组成。前楼面阔三开间,高二层,有车木瓶式栏杆,屋而采用小青瓦硬山式,梁架采用传统穿斗式。其后天井内两侧种植两棵高大的广玉兰。洋房面阔也为三开间,高二层,屋顶为平顶,平顶上是晒台,晒台四周设有水泥栏杆,栏杆用圆形等几何图案装饰。该宅是一处典型的中西合璧建筑物。

位于江北区新马路36弄13号,是一座精致的小洋房。主楼面阔三开间,共二层,其正立面外形较特殊,明间为平面,次间为外凸六边形的一半,明间二层有外廊,外廊用水泥栏杆围护。屋面采用近代西式木构架,由水泥洋瓦覆盖,地面为水泥磨石子。外墙上有长方形图案装饰。

位于江北区新马路36弄15号,由主楼与后房等建筑组成,石库门大门为东南朝向,采用砖头和磨石子混合式,门上有长方形、正方形等几何图案。大门外墙为清水墙。主楼面阔三间二弄,二层,屋面采用硬山式双坡顶洋瓦覆盖。天棚内顶为木板条,其中明间及二弄有前廊,次间无廊,山墙为实踏错缝清水砖墙,并开有西式窗。梁架采用西式木屋架,前廊栏杆为水泥瓶式,上有磨石子扶手。正立面上有水泥磨石子柱,柱上端饰有卷草等精美图案。

位于江北区新马路12号,是石库门式近代建筑。大门朝南,水泥磨石子式石库门,其上有正方形、长方形、菱形等几何装饰图案。主楼高二层,屋面采用小青瓦硬山式,梁架为近代西式木构架,山墙为混水砖墙,还开有多扇西式木窗。

位于江北区新马路18号,是一幢近代西式建筑。大门采用西式磨石子石库门,主楼面阔四开间,左厢房为平顶,四周设水泥围护栏杆,旁有水泥楼梯。屋面采用洋瓦硬山式,屋架为西式近代木屋架。山墙顶上有三角形几何图案和卷涡纹,并开有多扇西式木窗。立面外廊上有水泥西式柱。该宅布局中西合璧,结构完整,雕刻精湛,有一定艺术价值科学价值。

位于江北区新马路22号,是一座近代西式洋房,屋面采用洋瓦硬山式,梁架为近代西式三角形木屋架,屋面上还开有天窗,主楼面阔三开间,有前廊,廊前为水泥栏杆,底层为水泥地坪,外墙为混水墙,其上有长方形等几何装饰图案。

刘宅位于江北区戴祠巷5、7号,由二进石库门建筑和花园水池茶厅组成。二进石库门建筑之间有一甬道,甬道进口也为石库门,石库门采用砖拱,其上有水泥雕塑,顶为尖券状。两进石库门建筑平面布局、结构类同,均为三合院式,主楼梁架采用穿斗式并带前廊,高二层,廊前有长方形几何图案装饰的木栏杆,屋面采用小青瓦硬山式。山墙为水泥造仿观音兜式,其墀头及围墙上还残留部分彩绘,水池略呈正方形,四周有铁栏杆。茶厅高二层,临水池而建,面阔四开间,屋面采用西式木屋架,并用洋瓦盖顶。二层前部为木栏杆,上置通长木格玻璃窗。下层有廊,廊有水泥栏杆,栏杆采用圆形、长方形等几何图案。

刘宅

位于江北区生宝路6弄1、3号,三幢并列式石库门建筑,其建筑结构类同,平面布局均为三合院式。大门为水泥磨石子与砖头制的石库门,石库门上有半圆形、正方形等几何图形装饰,门框为水泥磨石子。主楼面阔五开间,有两厢,前廊有瓶式车木栏杆。廊地板前端还雕有如意纹、卷草纹等图案。屋面采用小青瓦硬山式,山墙顶为水泥造仿观音兜式,其上还有西式近代木窗,梁架为穿斗式。该宅保存完整,对研究宁波近代商业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位于宁波江北区生宝路10弄3号,为三合院式建筑,主楼面阔三间二弄,屋面采用小青瓦硬山式,梁架为穿斗式,并带前廊。二层为木地板,底层为青石板,二层前廊有铁花栏秆,铁花栏杆制作精美,上有弧形、圆形、回纹、长方形等几何图案,廊木地板前端面有卷草、菱形、回纹等雕刻。廊檐雀替也相当精美,为透雕卷草纹和如意纹,柱下石柱础雕刻着梅花和如意云纹。两厢山墙犀头和围墙上还残留着一些彩绘,在山墙脚上还有一块具有风水意义的泰山石敢当青石。该宅保存完整,雕刻精美,规模较大。

位于江北区大吉弄1、2号,由二幢近代民居组成。1号主楼坐东朝西,面阔五开间,高二层,屋面采用小青瓦硬山式,梁架为穿斗式。2号主楼坐北朝南,屋面也为小青瓦硬山式,梁架为穿斗式带前廊,前廊有卷棚,车木栏杆雕刻精美,有团寿、回纹等图案,其大门已毁。据调查,宅主姓董民,是近代旅沪商人,曾投资教育事业。

位于江北区人民路439号,精致的近代三合院式民居。大门为砖雕门楼,有石雀替,上雕动物、植物及人物等图案。主楼面阔三开间,有两厢房高二层。前廊廊前栏杆雕刻图案精美,主要有回纹、牡丹及圆寿纹等。屋面采用小青瓦硬山式,梁架为穿斗式。据调查,宅主姓曹,是近代宁波旅沪的工商界人士。

德记巷18号方宅

位于江北区德记巷18、20号,由两个石库门建筑院落和一个传统结构偏房组成。两个石库门类同,均为水泥磨石子式,门上有半圆形门楣,内饰卷草纹及菱形、方形图案。18号内主楼曾发生火灾,已烧毁,现为新建。19号前后共两进,前进主楼平面布局为三合院式,面阔三开间,进深四间,后进为平屋,梁架主要采用穿斗式。据调查,原主人姓方,为麻袋店老板。

位于江北区复兴巷15号,主要由洋房和部分偏房组成。洋房为中西合璧式,面阔三间二弄,高二层,屋面采用小青瓦硬山式,梁架为穿斗式,二层为木地板,底层为水泥磨石子地坪,有前廊,二层廊前设有栏杆。据调查,原宅主人许仁根为正大火柴厂高级职员。

位于江北区泗洲街9号,由甬道和一幢近代洋房组成。甬道口为一石库门,二门也为石库门,门上有半圆形装饰,其下为门匾,上书“似阑斯馨”。门框采用水泥磨石子式。洋房面阔三开间,带有前廊,廊前为水泥栏杆,风化严重。屋面为洋瓦硬山式,梁架为西式木屋架,室内顶为石膏顶,地面铺设精美的花地砖,柱子采用水泥磨石子式。据调查,宅主姓章,曾开有烧酒厂。

位于江北区泗洲街8号,由前楼、后楼两进建筑组成。大门为石库门,主楼面阔三开间,有前廊,廊前有水泥制的栏杆。屋面采用洋瓦硬山式,梁架为西式木屋架,山墙采用水泥造仿观音兜式,顶上还有卷涡状装饰。屋内顶为石膏项,柱子采用水泥磨石子式。据调查,原宅主人为鄞县富商严康茂。

位于江北区人民路375、379号,由清晚期传统楼房和民国时期洋房各一幢组成,江北区现存典型的中西合璧民国时期洋房建筑。洋房面阔五开间,高二层,屋面采用小青瓦硬山式,梁架为穿斗式带前廊,山墙为水泥造仿观音兜式,其上还有精美的雕刻图案,并设有多扇西式木窗。传统楼房面阔也为五开间,屋面为小青瓦硬山式,其后面原还有花园及偏房数间,现毁。据调查,宅主姓陈,是近代宁波旅沪商人。

位于江北区贝家巷1号,民国时期三合院民居。主体建筑为砖木结构二层楼房,主楼面朝东南,面阔三间二弄,明间铺设水泥刻花地坪,左右厢房各为一开间,二楼与主楼相通,廊前车木栏杆,廊楼板端面有连珠纹等雕刻,精致华丽,石榴状雀替,檐柱仍残存铁皮,保留了当时建造工艺的一大特色。大门朝向东北,右厢房后面即为过街弄。据调查,原宅主人姓王,曾以教书为生。

位于江北区贝家巷23号,民国时期近代民居,现为部队家属宿舍。大门为水泥磨石子式石库门,门楣上饰有几何图形。主楼高二层,面阔五开间,带两厢。屋面为洋瓦硬山式,采用近代西式木屋梁架。墙面上设有西式木窗,地面铺设菱形地砖。正立面上有水磨石子柱,柱上端有卷草装饰。据调查,原宅主人姓杜,为银行高级职员。

杜宅

江北区贝家巷14、15号,贝家巷14号为建于民国时期的砖木结构二层楼房,坐西朝东,面阔三开间,明间后部设楼梯,二楼廊前车木栏杆,轩形挂面上有透雕纹饰,方形檐柱及柱础,廊前铺设红、白两色磨石子地坪,其间用黑色相隔。大门位于南侧外墙,该外墙与贝家巷15号相连,为清水空斗墙,墙边原有井一口,上书“光绪”等字样。据调查,该宅原主人姓孙,发迹后建造了这座做工讲究的西式洋房。贝家巷15号建筑形式与14号近似,原宅主人也姓孙,为医生,曾开设诊所。

颖川巷石库门建筑群

位于江北区颖川巷1〜9号,玛瑙路102〜104号,建筑群中间为一甬道,甬道口为石库门,门上有三角形门楣装饰,内有中西混杂式图案。甬道左右建有平面、结构类同的石库门建筑。

位于江北区使君巷1~2号,为单体三合院近代石库门建筑,主体建筑坐北朝南,外围墙较高,采用传统的清水砖墙,山墙上开有两扇西式木窗,墙门为中西合璧的近代石库门,门楣为半圆形,内饰规则的几何图案,门框上端的石质雀替内浮雕着梅兰竹菊,正房三开间带两厢二层,有外廊,采用车木栏杆,梁架为穿斗式,均素面无雕刻,其旁使君巷2号曾是使君巷1号的耳房,耳房大门也采用石库门式样,门楣上饰有“迎春坊”三个大字。

位于江北区生宝路20弄24号,民国时期的传统三合院式近代民居,坐北朝南,略偏西。大门朝南,砖砌石库门,上置巴洛克风格的山花,两侧为砖砌科林斯列柱。主体建筑为五间两弄硬山式二层楼房,方形前檐柱,雀替造型别致,东西厢房各一间,东西山墙上下开有四个券形窗,前廊两端有券形门。据调查,此宅原主人姓徐,为甬上旅沪商人。

民国典型三合院式的中西合璧建筑。主楼为砖木结构二层楼房,面朝东南,面阔三开间,明间后部设楼梯,二楼廊前瓶状车木立柱与轩形挂面上有浮雕和透雕,山墙两侧饰观音兜。两侧厢房面宽二开间,二层与主楼相连,山墙两侧亦饰观音兜,并与主楼观音兜垂直相连,成为有别于宁波现存同类型建筑的一大特色。台门为石库门式门楼,高浮雕卷草纹等,但门框石制雀替雕饰图案为极具中国特色的人物故事及双狮戏球等,反映了宅主人外表西化,内心传统的思想面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胡家闾门,有着典型的中西结合建筑风格。其外墙大门为仿西洋式建筑,且门额中央刻“山水四环”四字。门额上下堆塑花卉纹,顶部呈现西洋式的半圆形,中堆塑宝相花,门框两侧施有磨石子望柱。

该民居的主要特色是重在雕刻。如明间的前立面有六扇玻璃格扇门,后部施着的六扇围屏上雕饰满了花卉纹和嵋蝠纹,似有祥云缭绕。这些雕刻姿态各异,饰而不繁,寓意洪福。众所周知,在我国古代,民间图案一般采用寓意的手法,以蝙蝠、桃子表示福寿双全等。由于“蝠”与“福”同音,故蝙蝠被认为是幸福的象征。蝙蝠也常作为吉祥物,出现在许多吉祥图案。

胡家闾门

见屋主一味地推崇喜庆之气,推想,这应是大户人家的房子。果不其然,经过详细地调查,发现该屋主人从事商业,由于他头脑精明,善于经商,号称“胡元仁”。

民国时期是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也是东西方文化互相碰撞的时代。奉化市文物普查队员在溪口镇跸驻村又发现一处民国建筑——新屋里。

新屋里的建筑融合了中西方建筑文化的风格,内涵丰富。传统式的坐北朝南、前庭后院,仿西洋式的东围墙里的大门,就是一个典型。其大门顶部半圆形,有点西方味,上堆塑花卉条纹,又是中国传统式。进门一瞧,传统味道更浓厚,门的左侧为花园,右侧为照壁,并且照壁两侧有月洞门通正屋,有曲径通幽之妙。正屋是重檐硬山造,敞堂的梁架五柱九檩,前出廊,一步架更显出中国传统民居式样的古朴劲儿。

奉化新屋里

东围墙的朝东大门上有砖雕楷书“归云草舍”四字。《西征赋》:“吐清风之飕戾,纳归云之郁蓊。”自然风景好,郁郁葱葱一片云显出古代隐士的豪放情致。这里的草舍反而显出主人的城府之深,不显山露水式的谦虚。

该建筑有如下特色:雕刻精美,门楼是仿西洋式建筑,整处建筑显现出中西方建筑交融的风格,属于典型的中西合璧式民国建筑,有一定的文物价值,加之主体建筑保存尚好,在当地实属少见。

尚田镇的下皈村发现了一个名字很有意思的阊门——缸行间门。初听有点俗气,但里面的建筑风格能让人感受得到主人“以俗为雅”的情趣。

举步入内,观之该建筑坐北朝南,一正三厢三合院式,重檐硬山造。跟多数阊门一样,头门朝南,大有风水上“居南或朝南有可纳阳采气”之意。二门开于正屋,西山墙,砂石榄框,额施堆塑主窗,中窗阳刻楷书“襟山带水”四字,两侧刻“进来谭稼事,人去听书声”楹联一对,边窗分别饰梅和竹图。看来,主人虽经商,但对文墨也略通一二,按照他意图所设计的房屋体现了他热衷文化的儒商风范。再来看其格局,比较规整,保存完好,采用传统手法建造,西部融入了西洋建筑元素。尤其是我们要提到的百叶窗,更令人赞叹。

在所施的花窗上,是一个整体能启闭的木质百叶窗,其中有一个木杆,跟许多百叶窗口相联,它的移动可带动所有的小叶窗的启闭,完全可以达到现代所设计的功效,“体现了先人在设计上的匠心独运和聪明才智”。据介绍,由于它设计独特,并不多见,因而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陆埠镇上一处保存较为完好的民国建筑,中式结构中融入了西式装饰和摆设,典雅而颇具气势。该宅位于陆埠镇上街树场弄12号,坐北朝南.略偏西。格局沿中轴线由南往北依次为门、石库门、主楼、后罩屋,石库门与主楼之间为天井,主楼西侧为花园,设朝南侧门,四周围以高墙。谢氏祖父从绍兴迁居至此,开米店发迹,店号“谢广和”,请陆埠有名的阿昌木匠建造了此宅。

主楼为硬山顶楼房,前单檐置阳台,后重檐。三开间,穿斗式,七柱九檩。阳台外沿设精雕线条收边.车木栏杆。后檐柱设牛腿承檐檩,牛腿雕刻精细纷繁。柱础上沿施雕花,山墙墀头施彩绘。明间的木隔门及次间的木隔窗均采用彩色玻璃。明间地面铺设水泥,堂前堂后地面刻画了不同纹饰,富有层次感。楼梯置于退堂后,杉木地板完好。阳台两侧山墙设有观景门洞,置扶栏。明、次间设普通玻璃木隔门窗,采光较好。该宅的另一特色是宅内摆放有各种用途的中式西式家具,典雅而精致。

谢家墙门为中国传统的院落,却融入了不少西洋因素,反映了这一时期“中体西用”的建筑理念。该宅至今仍保存了许多当时的家具陈设,凸显出其独特的人文价值。

余姚市一处民国时期的山区民宅王氏洋房。该宅位于四明山镇芦田村,坐西北朝东南,由台门、主楼及后楼组成。解放前此宅为芦山乡伪乡长的老宅,后作乡公所驻地。解放后亦作芦山乡乡公所,后改为四明山敬老院。

台门为圆洞石库门,上置坡顶,置两柱。外侧设抱鼓石,上浮雕兰花、梅花及卷草纹。门龙粗宽且素面。

主楼为五开间硬山重檐,两侧山墙为双马头墙,穿斗式梁架,六柱八檩。明次间前设廊,月梁索面,上承檐檩及挑檐檩。两侧山墙及后墙窗洞上置砖砌窗罩。门窗皆为木格玻璃窗。地面铺设水泥。主楼用材粗壮平直,显示了宅主的殷实家底。

后楼亦为五开间硬山重檐,穿斗式构架,四柱六檩。檐柱设牛腿承挑檐檩,地面已浇水泥。立面基本已改。后进梢间与主楼之间有厢楼相接,形成狭长天井。北厢楼后墙设砖雕台门,较朴素。门额上题字漫漶不清。

此宅为民国时期建筑中保留较完整的一处,以中式结构建筑为主体,装饰中处处洋溢着西式风情,显示西风东渐之下,如此偏远之山区,亦有开怀容纳世界之气象,有一定的建筑和历史价值。

位于余姚市凤山街道同光村苏家97号,建于民国14年(1925)。北侧钟家山矗立其后,东侧同光直河缓缓流过。河上有桥,桥边有炮楼,现桥改造,炮楼已毁。

金山新墅整体为中国传统布局,坐北朝南,成四合院结构。现仅存门搂、东西厢楼、后罩屋等4幢建筑。原宅主为蔡伯钧,为当时上海工商资本家。解放后该宅曾为蜀山乡政府,1956年后又作当地小学。1986年一场大火将原七间两弄的主楼焚毁,现仅留水泥地面。

南侧围墙开门楼。南立面呈巴洛克风格,水泥方格纹割缝。门坊刻有“金山新墅”四字,右侧有“民国十四年九秋”字样。其上有圆弧“波浪状”山花,辅雕西式缠花纹,石质。两侧饰水泥薄柱,火焰状柱头。北立面为典型中式砖雕门楼,可惜部分雕刻被毁,仅存的框上及框两侧花卉纹仍精巧细致。门楼南西北中,体现中体西用之时代精神。

东西厢楼为双层洋楼,面阔两开间,墙面为清水磨砖墙。厢楼北有封火山墙。主楼(已毁)与东西厢楼上下回廊贯通。相连处廊后为小天井。回廊筑水泥磨石子拜占庭风格栏杆,均饰石膏平顶。厢楼进深五柱,廊柱为水泥方柱,柱头雕有山花,屋内均为传统木质圆柱。厢楼墀头正面及内、外侧均饰有各种中西式图案,着力凸现中西相融之意蕴。门窗多采用西式风格,拱券结构。

金山新墅虽主楼被毁,但从现存的建筑看,处处体现中西合璧之特色,显然为屋主刻意营造,反映了时人的审美情趣和时代的风貌,具有相当的历史和建筑价值。

建于1923年,整座建筑总占地面积805平方米,因由南北各5间、东西各2两间共计14间房组成且房与房之间均有廊相通,故得名十四间走马楼。该楼西式大门风格明显,门楣上刻“亦爱吾庐”,构件雕饰精美完好,花格玻璃门窗亦保存完整。该建筑有别于较为常见的传统形式走马楼,为宁波少见。西风影响的重要实例。平面呈“L”形,主体建筑坐西朝东。石框大门朝南面向新马路,门头装饰自上而下分为三段,中式望柱、科林斯柱头、涡卷纹牛腿,砖雕极尽豪华、精巧。主楼面阔三开间,素面月梁,方形柱础,雀替雕刻精细,明间檐柱几何形架面。主楼、厢房及北面的偏房组成院落,墀头残留彩绘,围墙、山墙开窗,主楼两面山墙尖拱通气窗,窗檐采用叠涩砖挑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