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小流域治理管理:政策回顾与实践成果

中国小流域治理管理:政策回顾与实践成果

时间:2023-09-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管制性政策是指国家对社会所实行的具有强制约束力的水土保持政策;引导性政策则是指国家对水土保持志愿行动通过经济激励和宣传教育等所作的倡导和要求。图4.1中国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政策体系框架水土保持政策的执行手段。

中国小流域治理管理:政策回顾与实践成果

4.2.1.1 政策变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受到社会经济体制环境农村土地所有制模式不断变化的影响,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政策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合作化运动背景下的水土保持政策,主要依靠集体组织群众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二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背景下的水土保持政策,开展重点治理,促进治理责任制创新;三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的水土保持政策,实施《水土保持法》,实行依法治理水土流失;四是生态环境建设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背景下的水土保持政策,实施生态修复,水土保持项目逐步纳入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管理。

从以上四个阶段可以看出,中国的水土保持政策适应于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经历复杂的调整而不断走向完善,其变迁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

(1)从适用范围来看,由最初的重点省区的试点,到全国地区的大规模实施,水土保持政策在先行地区实施所取得的成效,为其他地区争取适用水土保持政策提供了示范效应。

(2)从政策的内容来看,水土保持政策的内容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已经发生了与最初规定不尽相同的一些变化。这些变化既包括反映在政策条文中的明确规定变化,也包括由于各地具体情况的千差万别而发生的事实上的改变。

(3)从政策实施的过程来看,水土保持政策在实施中由最初的不规范逐渐趋于规范化。在水土保持的历史沿革中,治理目标、治理主体、治理区域发生了阶段性变化,采用了不同的相应政策手段,主要包括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组织推动、行政改进、技术创新、经济多元化管理等。

4.2.1.2 政策体系(www.daowen.com)

(1)水土保持政策体系框架。对水土保持政策根据其实施运用中更多依赖行政管理或经济激励和社会动员方式,可以划分为两类,即管制性政策和引导性政策。管制性政策是指国家对社会所实行的具有强制约束力的水土保持政策;引导性政策则是指国家对水土保持志愿行动通过经济激励和宣传教育等所作的倡导和要求。水土保持政策体系框架如图4.1所示。

图4.1 中国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政策体系框架

(2)水土保持政策的执行手段。我国已经运用了包括行政控制、经济管理及规劝等多样化的水土保持政策执行手段,形成了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政策矩阵,如表4.5所示。

表4.5 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政策矩阵——政策与执行手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