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杨家铺突围:突围同志英勇牺牲,战斗后报社失去领导

杨家铺突围:突围同志英勇牺牲,战斗后报社失去领导

时间:2023-09-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机关的同志们往北移到杨家铺北山。这时,几路进击的敌人,就把攻击的目标集中到杨家铺。结果大部分同志得以突围,但是,也有三百多位同志英勇牺牲。杨家铺战斗之后,报社失去了领导,为了坚持出版,冀东行署的领导给予很大的关怀。

杨家铺突围:突围同志英勇牺牲,战斗后报社失去领导

一九四四年,日寇侵华已成败局,敌人进行垂死挣扎。冀东地区的敌人采取所谓“远距离奔袭合击”的战术,企图搞垮我们的一些领导机关,以挽救其失败的命运。

为避开敌人箭在弦上的所谓“合击”,十月十二日夜晚,报社的同志们与特委机关一起,从还乡河上游张庄子一带,转移到丰润北部的李夏庄子(李庄子与夏庄子的合称)。第二天,也就是十月十三日凌晨,从丰润县城出动准备对我们进行合击的敌人,与特委警备部队遭遇,当即展开激战。机关的同志们往北移到杨家铺北山。这时,几路进击的敌人,就把攻击的目标集中到杨家铺。特委、报社及其它机关的同志们,都陷入了敌人的包围之中。当时,和我们一起在杨家铺的部队数量不足敌人的十分之一,而机关工作人员不仅缺乏打仗的经验,而且也缺乏武器。但是,大家以坚强的革命意志,同敌人殊死搏斗,进行了一场足以惊天地、泣鬼神的突围战。这场战斗从上午七、八点钟开始到下午三点左右,持续了八个多小时。结果大部分同志得以突围,但是,也有三百多位同志英勇牺牲。这是冀东在抗日战争中最大的一次损失。

在这场突围战中,报社牺牲了五位同志:

吕光同志,云南人,苗族。牺牲前任冀热边特委宣传部长、《救国报》社社长、《新长城》社理事长。

李杉,即崔林同志,河北省玉田县人。《救国报》的创建人,第一任社长,牺牲前任冀热边特委秘书长。

刘海山同志,河北丰润县人。《救国报》创建人之一,牺牲前一直担任《救国报》社的交通员。(www.daowen.com)

烈华、生华同志,都是《救国报》收报组的收报员。

在杨家铺突围战之前的历次反“扫荡”斗争和其它战斗中,光荣牺牲的同志还有:报社总务科长寒潮同志和他的助手张西庆同志;印刷所所长刘敏,即孔三华同志;采购员伊田同志;刻写员育才同志;印刷员石方同志;通讯员张书元同志;以及于布、尹铭钰、冯国玺、顾宁等同志。

杨家铺战斗之后,报社失去了领导,为了坚持出版,冀东行署的领导给予很大的关怀。在行署的指导、支持下,报社的同志们又回到了鲁家峪东峪,这里是还没有恢复的劫后焦土,但这里的人民却是坚强不屈的,抗日工作在劫后不久就恢复了正常。报社的编辑组、刻写组安置在东峪唯一没有被烧毁的古庙里,电台安置在豹子峪,印刷所设在白园。很快报纸就同读者见面了。这时出的报叫做《救国时报——临时版》。《新长城》只得暂时停刊。不久之后,学习材料和政治读物的翻印、出版工作也恢复了。

在黎明前的这一艰苦时期,报社的干部损失很大,设备、物资也损失了不少。冀热边特委和特委书记、冀东军区司令员李运昌同志对报社工作备加关怀并作了许多指示。为了防备敌人失败前的反扑,根据李运昌同志的指示,报社又在迁西县滦河南岸建立了第二个基地。由于敌人力量越来越虚弱,鲁家峪的工作环境基本稳定,故而滦河南岸的这个基地没有使用。后来,冀东新华分社成立,这个基地提供了方便。《救国报》在鲁家峪一带,一直坚持到日寇投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