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智慧城市规划要点及总体规划

智慧城市规划要点及总体规划

时间:2023-09-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智慧城市的规划结构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在构建智慧城市总体框架中属于顶层地位,它与评价体系和运行管理一起,三者组成紧密的一副框架结构。3)智慧城市总体网络结构分布图。7)智慧城市数据资源中心结构图。8)智慧城市机房站点布局分布方案图。以下为编制智慧城市总体规划可供参考的例图。

智慧城市规划要点及总体规划

(一)智慧城市的规划结构

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在构建智慧城市总体框架中属于顶层地位,它与评价体系和运行管理一起,三者组成紧密的一副框架结构(图6-4)。

978-7-111-53249-1-Chapter06-10.jpg

图6-4 智慧城市的规划结构总体框架

(二)智慧城市总体规划要求

智慧城市正在影响到传统的产业构成、交通组成、物流运输、公共服务及城市管理等多种功能的总体布局,目前在许多城市尚处于初创阶段,国家尚无健全的指导性法规体系可供遵循。为便于开展工作,建议可编制下列图纸:

1)智慧城市土地利用决策分析图。

2)智慧城市总体系统平台结构示意图

3)智慧城市总体网络结构分布图

4)智慧城市地下管网管理与应用平台图。

5)智慧城市一级平台结构图

6)智慧城市总体软件结构图。

7)智慧城市数据资源中心结构图。

8)智慧城市机房站点布局分布方案图。

除此以外,尚应编制规划说明文本及系统工程总体概算。

以下为编制智慧城市总体规划可供参考的例图(图6-5、图6-6)。

978-7-111-53249-1-Chapter06-11.jpg(www.daowen.com)

图6-5 三维辅助规划决策系统

978-7-111-53249-1-Chapter06-12.jpg

图6-6 城市综合地下管网二三维一体化管理与应用平台

(三)智慧城市的交通规划经验

1.用信息化降低通行时间:增加实施智能接入解决方案

不少国际大都市如纽约斯德哥尔摩新加坡等,都有用提供智能科技设备缓解交通拥堵的成功经验,如纽约在1.2万个交通灯上安装了摄像机,用采集的数据分析控制,以此提高了道路效率,弹性地调整交通灯时长,使平均通过时间减少了12%。

2.发展“绿波”交通

所谓“绿波”交通,就是在一系列交叉口上,安装一套具有一定周期的自动控制的联动信号,使主干道上的车流依次到达前方各交叉口时,均会遇上绿灯。这种“绿波”交通减少车辆在交叉口的停歇,提高了平均行车速度和通行能力。在单向交通的道路系统组织“绿波”交通,由于没有对向交通的约束,就比较容易实现。

早从20世纪中叶开始,在欧美一些汽车交通繁忙的城市,开始研究发展绿波式交通系统。我国近年来也有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开始规划绿波交通,如烟台市的绿波交通设计通过图解法和数解法很好地解决了交通堵塞难题,达到了降低路口停车率,缩短路口停车延误时间的目的。

达到“绿波”的三项技术前提是:

1)交叉口的间距大致相等。

2)车流与信号灯变化的周期相适应。

3)按设定车速匀速行驶。

3.将智能科技融入城市的整体交通

经验证明,只有成为城市综合交通的一部分,造价高昂的智能技术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作用。智能科技还可以通过不断完善系统,以改善易堵车的局部道路状况。北京正在推进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与政策和基础设施一起发挥叠加效应,从而着手解决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