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四川上古史新探:葭萌苴与汉中褒揭秘

四川上古史新探:葭萌苴与汉中褒揭秘

时间:2023-09-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则苴侯之封,或已久矣。兹所当考者,为苴国境域与其人民的族属问题。汉中,即褒国故域也。葭萌即故昭化县,在嘉陵江与白水汇合处的西岸,原是汉中盆地的西部,去蜀最近,故营国邑,阻江以自固。固未虞招致与蜀巴同亡之祸。苴侯既是因褒国之旧以为国,则其人为羌支民族可无疑。发展成与巴、蜀鼎立,同灭于秦,亦同时建为巴、蜀、汉中三郡。

四川上古史新探:葭萌苴与汉中褒揭秘

华阳国志·蜀志》:“蜀王别封弟葭萌于汉中,号苴侯。命其邑曰葭萌焉。苴侯与巴王为好。巴与蜀仇,故蜀王怒,伐苴侯。苴侯奔巴。求救于秦。”同书《巴志》云:“秦惠文王与巴、蜀为好。蜀王弟苴,私亲于巴。巴蜀世战争。周慎王五年,蜀王伐苴侯。苴侯奔巴。巴为求救于秦。秦惠文王遣张仪、司马错救苴、巴。遂伐蜀,灭之。仪贪巴道之富,因取巴,执王以归。置巴、蜀及汉中郡。”

同一书中,《蜀志》谓苴侯为蜀王之“弟葭萌”,《巴志》谓“蜀王弟苴”,常璩原文必不如此。应是弟字下的“葭萌”与“苴”字,皆后人窜入,宋刻缘之而衍。即应是“蜀王封其弟于汉中(苴故国),号为苴侯”。未可定为何时之蜀王。以理度之,不是最后之蜀王,盖自扬雄《蜀王本纪》已失其名。《华阳国志》于开明氏十二世蜀王中,失名者九世。则苴侯之封,或已久矣。其非最后蜀王之亲弟甚明。若是最后蜀王亲弟,则能封之,即能召回废之,何至于出师讨伐?唯其封国传世已久,乃能与秦巴为好而背其本族之祖国,以至于战争。《史记·张仪列传》:“苴、蜀相攻击,各来告急于秦。”言相攻击,则其为敌国已久,非兄弟之国也。

兹所当考者,为苴国境域与其人民的族属问题。

徐广《史记集注》引“谯周曰:‘益州天苴,读为包黎之包(《晋书·徐广传·注》亦引此文,包作苞)’”。《韵补》苞,“逋侯切,音近褒”[21]。今按苴,有包裹之义,古音义并与苞通。《礼记·曲礼》“凡以弓剑、苞苴、簟筍问人者”之苞苴,为双声语。如今云包袱,亦双声语(伏羲,一作包羲,古音同也)。包、苞、褒,蜀语音同,古苴国即褒国也。褒姒,褒谷、褒斜道,皆缘褒国为名。其国即今陕南之汉沔平原。犬戎灭周后,其地亦属于戎。秦国既强,遂有其地,作南郑城以镇之。见于《秦本纪》。战国时,为楚、巴、秦、蜀四国互争之地(事详《华阳国志校补图注》),最后为蜀所得。常璩谓蜀王杜宇“以褒斜为前门”,又谓“周显王之世,蜀王有褒汉之地,因猎谷中,与秦惠王遇”。是当时蜀与秦以褒、斜二谷之分水秦岭为界,两王同猎于界上而相遇晤也。褒国故地已为蜀有可知。此蜀王亦非最后的蜀王。此王之后,乃有遣五丁力士迎石牛,开通车道之事。又其后,乃有迎秦女事(在周显王二十二年)。又其后,乃有苴蜀相攻击,以致秦灭巴蜀事(在周慎王五年)。是蜀之封王弟于苴,起码在周显王初年,又五十余年而后灭蜀。还可能早到杜宇之世,则三百年左右矣。(www.daowen.com)

蜀得褒国故地,势必建为重镇,以御秦、巴及楚,应是封王弟以建藩国的原因。故《华阳国志》曰:“封于汉中。”汉中,即褒国故域也。唯其地距蜀甚远,王弟不愿远处,故营国邑于葭萌。葭萌即故昭化县,在嘉陵江与白水汇合处的西岸,原是汉中盆地的西部(嘉陵江为西汉水,与汉沔坦道相通,故今略阳至昭化一段亦为汉中盆地的西部),去蜀最近,故营国邑,阻江以自固。

苴侯以国接秦巴,修邻好而聘问秦巴,又通商以致盐、铜、工巧之货,是必然的。而蜀王禁之,遂相攻击。亦恃有巴秦之好,故敢于叛蜀。固未虞招致与蜀巴同亡之祸。秦汉中郡辖境,包有葭萌,远达梓潼,而以武都、阴平为蜀郡北部(《汉书·郡国志》广汉属国都尉曰:“故北部都尉,属蜀郡。”),褒国故境固如此也。

苴侯既是因褒国之旧以为国,则其人为羌支民族可无疑。盖远古时,羌支猎人缘陇阪与秦岭,下达褒谷,开辟汉沔盆地,而致富强,与申、郙同为周族婚姻之国。周东迁后,褒国衰亡。至蜀,建为苴国。发展成与巴、蜀鼎立,同灭于秦,亦同时建为巴、蜀、汉中三郡。古音苴、苞与褒无别,秦汉时乃别有沮音。(沮县与沮水,皆汉时地名。因苴之字而音转为“千余反”。见颜师古《汉书·地理志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