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巴国的衰亡及巴族的迁都阆中原因分析

巴国的衰亡及巴族的迁都阆中原因分析

时间:2023-09-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巴族把国都徙到垫江,为的是羡慕周王畿和蜀国的富饶,从而决心发展农业。巴族国都,从垫江徙到阆中的时间,大约在战国之初。巴国徙都阆中,还有第四个原因。即是为了与秦、蜀、楚国互争汉中之地。战国中叶,巴国曾经乘汉中人民叛秦之际,据有汉中与苴国之地。巴国便是这样覆灭了的。今涪陵巴先王墓虽尚未发现,按地理形势言,枳之成为巴国要邑是肯定的。

巴国的衰亡及巴族的迁都阆中原因分析

巴族把国都徙到垫江,为的是羡慕周王畿和蜀国的富饶,从而决心发展农业。这是显而易见的一个方面的原因。更还有人所不易看见的一个方面,那就是王族已经由于长期养尊处优,逐步腐化。他们要求实物征用的范围扩大,就需要它的属民农业有所发展。《华阳国志·巴志》说:“土植五谷,牲具六畜,桑、蚕、麻、、鱼、盐、铜、铁、丹、漆、茶、蜜、灵龟、巨犀、山鸡、白雉、黄润、鲜粉,皆纳贡之。”这不是泛谈巴国的物产,而是说的巴王族征取于属民的物资的广泛,其中绝大部分是农民生产的。其时巴无田赋,只有力役之征和土贡。土贡是无定额的,王族可以任意规定,予取予求,漫无限制。农民愈多,农业愈发展,王族的生活便可愈丰足。所以需要发展农业。

农业发展以后,王族生活美好,变成了社会的寄生虫,盐业商业和一切产业都委于奴隶,而不自己经手了,甚至于兵力亦衰败不振。这就成了它必然亡国的原因。

巴族国都,从垫江徙到阆中的时间,大约在战国之初。那时他们的贵族已经不再是经营水上商业和煮盐等生产劳动的奴隶主,而是巴国官吏,只顾管理土民,发展农业,以丰富他们的寄生生活了。所以要徙都到红土丘陵的中心部分来。

若还要探索徙都的第三个原因,还可以说是为了贩卖奴隶的方便。巴蜀地区,原是以贩卖奴隶著名。岐周购买的奴隶,大都来自江汉之间的巴蜀。《史记·货殖列传》《汉书·食货志》把这项商业活动表述得很清楚。所谓“南贾滇僰”的“僰僮”,实际包括有“百濮”之人在内。而《左传》文公十六年贾所谓“百濮”,就是这一红土丘陵山区原始住民的统称。他们正是因需要食盐而臣服于巴王的土民,也就是巴王族掠卖奴隶的对象。

巴国徙都阆中,还有第四个原因。即是为了与秦、蜀、楚国互争汉中之地。在巴与秦、楚三国灭庸而分有其地之后,四国争夺汉中的拉锯战便开始了(其事与盐泉无关,本文不论,另在《华阳国志校补图注》阐述)。战国中叶,巴国曾经乘汉中人民叛秦之际,据有汉中与苴国之地。又后乃为蜀人夺去。《华阳国志·巴志》说:“周显王时,秦惠文王与巴、蜀为好。蜀王弟苴(侯)私亲于巴,巴、蜀世战争。周慎靓王五年,蜀王伐苴侯,苴侯奔巴,巴为求救于秦。秦惠文王遣张仪、司马错救苴、巴,遂伐蜀,灭之。仪贪巴道之富,因取巴,执王以归。置巴蜀及汉中郡。”巴国便是这样覆灭了的。

【注释】

[1]遂宁、遂州,这些地名,可能援巴遂山名取得。(www.daowen.com)

[2]我曾在泸定县的沈村土司署外山间一个水池中,发现养的金鱼和种得结实丰满腴美的菱角。又在炉霍土司地面,发现夹道的酸梅树。又在德格河坡,发现桃树林。又在新龙的博孜村,发现一棵良种的核桃树。皆是其他蕃区所不见的。经叮咛访问,才知是土司朝贡时引种的,所以别处无有。这类的事,所见还多,可以为此文真实性作证。

[3]这些民族,另篇论述。

[4]《华阳国志·巴志》:“巴子时虽都江州,或治垫江,或平都。后治阆中。其先王陵墓多在枳。”今涪陵巴先王墓虽尚未发现,按地理形势言,枳之成为巴国要邑是肯定的。既有陵墓,当曾建都。常氏叙次,倒平都于垫江之后,足见其地理形势未明,摄取旧文资料,有所脱误。

[5]已详著于《华阳国志校补图注》。

[6]周族是以购买南国奴隶,并能优待奴隶,从而取得奴隶愿为之出死力搞生产和作战的效果,以致强大起来的。其说另详《周诗新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