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寻衅挑事,消灭异姓王,秦汉韬略

寻衅挑事,消灭异姓王,秦汉韬略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发展到最后,刘邦只有寻衅找茬,把异姓王翦除掉才能安下心来。两军交战,英布不敌,后被长沙王诱杀。寻衅找茬,就是故意挑毛病,制造事端。当初,刘邦分封几个异姓诸侯王本非心甘情愿,而是出于消灭项羽集团的目的,以封王为手段拉拢他们。所以,对刘邦而言,这些异姓诸侯王都是以一时的权变和狡诈的力量获得成功,都被封为诸侯得到封地,南面称王。一旦主要目标项羽被消灭后,刘邦马上转而着手对付异姓诸侯王。

寻衅挑事,消灭异姓王,秦汉韬略

高帝九年(前198),未央宫落成,汉高祖刘邦在宫中大宴群臣。酒酣面热之际,他起身向其父太上皇敬酒祝寿,并志得意满地说:从前您老人家总认为我不成材,不能经营产业,比不上二哥能干。现在您看看我所挣得的这份家业同二哥比谁更多?太上皇乐呵呵,文武群臣都欢呼“万岁”,大笑为乐。正是由于刘邦把天下看作是自己“争于气力”夺得的私产,所以他时刻提防“气力”不比自己逊色多少的异姓王来夺取这份家产。发展到最后,刘邦只有寻衅找茬,把异姓王翦除掉才能安下心来。

楚汉战争时为了笼络韩信而封其为齐王,楚汉战争一结束,刘邦首先袭夺了这个威胁最大的韩信的军权,并徒封其为楚王,后来又以“人告公反”为借口把韩信降为淮阴侯,安排在身边监控。

接着,刘邦又认为韩地多精兵,又控制着中原要害地带,韩王信勇武善战,也使人不大放心。便在高帝六年春,下令把韩王信迁到北边防御匈奴,都晋阳(今太原南),韩王信提出,晋阳离边塞太远,不利于对匈奴袭扰的防御,要求迁都至马邑(今山西朔县)。这年秋天,匈奴看到中原麦熟便大举南下,包围了马邑。韩王信在援兵不至的情况下,投降了匈奴。刘邦率兵追击,仅被匈奴诱围于平城白登山(今山西大同),七日七夜方得脱身。其后,韩王信经常作为前锋为匈奴犯边,到高帝十一年(前195)才被汉军击杀。

高帝五年(前202),赵王张耳病故,其子张敖继位为赵王,以刘邦长女鲁元公主为王后。高帝七年,刘邦经过赵国,故意轻侮张敖。赵相贯高等欲替张敖打不平,等刘邦再次经过赵国时,埋伏刺客准备暗杀刘邦,却没有成功。有人告发此事后,刘邦查明张敖确对此毫不知情,便降他为宣平侯,算是看在鲁元公主的面上从轻处理了。

高帝七年(前200)十二月,刘邦立小儿子如意为代王,由于年幼实际上仍让他居长安。另委阳夏侯陈豨为相摄理国事并统辖赵、代边兵,对付匈奴。后来刘邦多次派人查处陈豨部下在赵国的不法行为,终于牵连到陈豨。高帝十年九月,陈豨自立为代王,起兵反叛,刘邦领兵亲征击平代国,樊哙率部追斩陈豨。刘邦班师后,听说韩信已被吕后等处死,“且怜且喜”。

刘邦征讨陈豨时曾向梁国征兵,梁王彭越称病不从。刘邦怒,派人责备彭越。后来梁国一官员告发彭越,查明“反形已具”。刘邦贬彭越为庶人,流放到蜀郡青衣(今四川芦山)。彭越在流放途中见到吕后,受吕后欺骗,带回长安诬告其谋反而处死,并灭族。(www.daowen.com)

彭越被处死后,刘邦下令将其尸体剁为肉酱,遍赐诸侯以儆效尤。淮南王英布十分惊恐,知道自己的下场不会比这更好,便准备谋反。但为其中大夫贲赫告发,提前发兵。刘邦不得已亲率大军前往征讨,问英布为何谋反,英布很干脆地回答:想当皇帝罢了!两军交战,英布不敌,后被长沙王诱杀。

在陈豨反叛之初,燕王卢绾也曾派兵攻打陈豨。后来却又听从臣属张胜的劝告,向陈豨通风报信,想使战争拖长而从中渔利。陈豨的降将揭发了这件事,刘邦征召卢绾入京,卢绾称病不朝。刘邦派审食其前往迎接卢绾,卢绾及其左右官员避而不见。刘邦大怒,派樊哙领兵击燕,卢绾逃出塞外,不久也投奔了匈奴。

短短七八年的工夫,刘邦把建国之初分封的八位异姓王,消灭了七名,只余下一个长沙国,由于其国又小又弱,且又需要保留其作为与南越间的缓冲,长沙王吴芮才幸得无事,并被刘邦特别褒奖为忠臣。此外,刘邦还封了许多列侯,这些人基本没有遭祸,主要是因为列侯们不临土治民,只衣食租税,对皇权构不成什么威胁。

寻衅找茬,就是故意挑毛病,制造事端。是一方决心主动去击另一方,作为另一方是无法回避的,如果不面对现实、采取有效的对策,必定会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而遭到失败,甚至于遭到灭顶之灾。

当初,刘邦分封几个异姓诸侯王本非心甘情愿,而是出于消灭项羽集团的目的,以封王为手段拉拢他们。所以,对刘邦而言,这些异姓诸侯王都是以一时的权变和狡诈的力量获得成功,都被封为诸侯得到封地,南面称王。一旦主要目标项羽被消灭后,刘邦马上转而着手对付异姓诸侯王。为了名正言顺,刘邦故意找出各种借口,而实际上却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诸侯王因拥兵据国,总使刘邦感到不安,而这些诸侯王,身居危位而不谋保身,确实失策,因而被刘邦找借口一个个地予以翦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