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刘秀借符称帝,建立东汉王朝

刘秀借符称帝,建立东汉王朝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物质上有力地支持刘秀在河北的军事行动。邓禹、寇恂、冯异等诸将在河东、河南成功的消息不断北传,刘秀身边的将领知道他早有称帝之意,便乘机“上尊号”,劝刘秀称帝。遭到刘秀的再次拒绝。也就是说刘秀之所以一再拒绝称帝倒不是他不愿称帝,而是因当时全国一片混乱,如果过早称帝则容易成为众矢之的,招致覆亡之祸。刘秀称帝的欲望出于战略和发展的考虑而强自抑制。刘秀即位,是谓光武帝,改年号为建武,正式建立东汉王朝。

刘秀借符称帝,建立东汉王朝

刘秀击败王郎,立足河北后,通过“焚叛己书信”,使内部不安者自安,又通过“降将统降卒”扩大了自己的队伍。建武元年(25)四月,刘秀亲统军北上消灭了尤来、大抢、五幡等农民起义军,从而控制了河北全境。与此同时,乘赤眉和更始两支农民大军剧烈火并之机,刘秀又派部将邓禹率军西征,进攻河内。六月,邓禹打败更始军王匡部,迫使黄河北岸的更始军撤退,与此同时,刘秀又派部将冯异扼守孟津(今河南孟县东北);寇恂任太守留守河内,以控制河南咽喉战略要地。寇恂在此练兵习射,砍伐淇园的竹子,制成一百多万枝箭,养马两千匹,收租粮四百万斛,运送前方供给军队。从物质上有力地支持刘秀在河北的军事行动。不久,冯异拔上党两城及成皋以东十三县,又引兵渡河,进围洛阳

邓禹、寇恂、冯异等诸将在河东、河南成功的消息不断北传,刘秀身边的将领知道他早有称帝之意,便乘机“上尊号”,劝刘秀称帝。起先,其部将马武对刘秀说:“天下无主,如果有圣人趁衰败的局面兴起,即使孔子为相,孙武为将,还要担心不能有所补益。泼出了的水是收不回的,机会失去,后悔无及。大王虽执意谦让,怎么对得起汉家的祖宗和天下呢?”世上没有后悔药,要他不要错过时机,回到蓟县就登位,刘秀惊曰:“何将军出是言,诚可斩首!”这年四月,巴蜀的公孙述天子。刘秀也顺利解决了蓟县的农民军问题回到中山,部将又奏请他称帝,说:“论武力没有谁敢抗拒您,讲文德则更没有话说。即论文论武,你都是天下第一,因此希望大王为国家着想,为天下百姓着想,早登帝位。”遭到刘秀的再次拒绝。早就对帝位梦寐以求的刘秀,为何一再拒绝部将的好意而忸怩作态呢?还是让我们来看看刘秀自己的回答吧,“寇贼没有剿灭,四面受敌,何必匆匆称帝呢?”也就是说刘秀之所以一再拒绝称帝倒不是他不愿称帝,而是因当时全国一片混乱,如果过早称帝则容易成为众矢之的,招致覆亡之祸。与其这样,倒不如不动声色地聚积力量,以待最佳时机的到来。

刘秀称帝的欲望出于战略和发展的考虑而强自抑制。当部队行至南平棘的时候,诸将再次坚决请求刘秀登基,耿纯进言晓以利害,说:天下的有识之士“捐亲戚,弃土壤”,跟随刘秀出生入死,无非是希望攀龙附凤,成全自己的志向。现在功成名就,全国的民众都起来响应,如果大王“留时逆众”,不登皇位,会使大家感到绝望而离开,而大家一旦分散,再要聚集起来就很难了,众人的愿望不可违避。刘秀见耿纯所言甚恳切,并深为感动,回答“吾将思之”。六月,刘秀一行到达鄗城(河北柏乡县北)时,恰有刘秀从前的同学,儒生强华从关中捧《赤伏符》来献,符文是:“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按当时流行的谶纬之学和五德终始说解释:“四七”二十八,自西汉高祖建立汉王朝至刘秀初起,共二百二十八年,即“四七之际”,汉为火德,“火为主”即汉室应该复兴了。这是“天”要刘秀当皇帝的证据,众将因此又复奏请,要刘秀登皇位以顺应天意,满足民众要求。既然自己当皇帝不仅深孚众望,而且是“天意”,“天意”是不可违的,刘秀当然“不敢”再推辞了。于是,就在鄗县南边的千秋亭举行登基典礼。刘秀即位,是谓光武帝,改年号为建武,正式建立东汉王朝。

在登基大典上,刘秀告祭天神地祇的祝文:“皇天上帝,后土神祇,眷顾降命,把黎民百姓托付我刘秀,为人父母,秀不敢当。群下百官,不谋同辞,都说:‘王莽篡位,秀发愤兴兵,破王寻、王邑于昆阳,诛王郎、铜马于河北,平定天下,海内蒙恩。上符天地之心,下为百姓所归心拥戴’。谶记说:‘刘秀发兵捕不道,卯金修德为天子’。秀还是坚决推辞,一辞、再辞,以至三次推辞。群下都说:‘皇天大命,不可稽延’。我刘秀敢不敬承天命。”这篇祝文实际上就是刘秀的就职演说。其中除了进一步强调自己的功业而外,最主要是利用谶语,说明他即皇位是“天意”和“民望”。从而表明在众多的称帝者中,他登基称帝的合理性,是无可比拟的“真命天子”。(www.daowen.com)

自秦以来,中国封建社会的皇位继承便有正统和非正统之别。具有正统地位的嗣君继袭皇位在人们的心目中是天经地义,自然而然的事,谁也不会去怀疑他的合法性。而那些通过武力征战或阴谋政变手段夺取皇位的所谓非正统之君,尽管他们完成了“朕即国家”的愿望,但在人们的心目中毕竟有“僭位”之嫌,按皇位世袭的正统原则,他们是不应继承皇位的。因为,他们称帝缺乏为天下臣民真正信服的正统性,这无疑会损害“一言九鼎”的君主们的威信。于是,历史上开国君王登位之初所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恐怕就是证明自己登基的正统性及树立自己的威权。因而要借助神的力量,制造天意,即君权神授的舆论。

刘秀借谶纬之言证明他即位的正统性,合理性,正是利用人们信神、信天命的心理,借助“天意”这一至高无上的威严来慑服臣民,使臣民自愿、虔诚而不是被迫地听从他的号令,从而建立起自己的威权,以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统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