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形纹色光:掐丝珐琅之美

形纹色光:掐丝珐琅之美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鉴于其焊接工艺的特点,器型与装饰纹样大多十分饱满,中国传统纹饰锦地纹客观地造就了掐丝珐琅在配色复杂的同时兼具整体性的特色。传统掐丝珐琅独有的蓝色与其他色彩相互结合,釉色与金属色的配比关系使掐丝珐琅具有独特的辨识性。缠枝莲纹饰花朵饱满,花瓣肥厚,花叶茎部有水涡形纹饰,这种装饰使得珐琅釉料粘得更为牢固。由此,华丽夺目的蓝色成为掐丝珐琅的标志,形成了特有的艺术风格。

形纹色光:掐丝珐琅之美

掐丝珐琅海水龙纹五峰笔架,清乾隆,长22厘米,宽6厘米,高15厘米

珐琅一词源于隋唐西域地名拂菻,是外来工艺名称的音译。又称佛郎、法蓝,是将石英长石矿物质原料以及纯碱、硼砂等熔剂按照适当的比例混合,分别加入各种呈色的金属氧化物,经焙烧磨碎制成粉末状的彩料后,再依其珐琅工艺的不同做法,填嵌或绘制于以金属做胎的器体上,经烘烧而成为珐琅制品。我国的珐琅器工艺来源于西方,传入我国后,迅速地融入了大量的中国文化元素,得到了统治者的喜爱,进而成为皇家彰显权贵尊严的象征之一。金属胎珐琅器由于加工工艺不同,可分为掐丝珐琅器、錾胎珐琅器、画珐琅器和透明珐琅器等几个品种。

广珐琅暗八仙纹面盆,清中期,高4.7厘米,口径13.3厘米

随着历史的发展,掐丝珐琅的纹样及色彩不断更新,颜色具有“饱、满、繁、复”的特色。鉴于其焊接工艺的特点,器型与装饰纹样大多十分饱满,中国传统纹饰锦地纹客观地造就了掐丝珐琅在配色复杂的同时兼具整体性的特色。传统掐丝珐琅独有的蓝色与其他色彩相互结合,釉色与金属色的配比关系使掐丝珐琅具有独特的辨识性。传统配色方式受皇族的审美要求和釉料颜色的局限所形成的用色原则,多为对比色、互补色的搭配,而同色系、近似色的搭配较少,且纯度和明度相对较低,配色多选色调纯正的红、绿、黄、紫、白等釉色,这些色彩单纯搭配在视觉上并无特色。掐丝珐琅的独特之处在于点缀其中的金色丝线,每种颜色由金丝相隔,在高纯度对比色中隐约可见的金色,不但符合皇室贵族富丽堂皇的视觉审美,也形成了独特的颜色搭配方式。掐丝珐琅所使用的色釉的原料,绝大多数是从植物或者矿物质中提取而来,最能代表其颜色特征的是蓝色,而如此经典的釉料就是来自天然矿物质——绿松石。传统的掐丝珐琅都是以这种天然的蓝色釉作底,盖饰其他颜色的花纹。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元,通高13.9厘米,口径16厘米,足径13.5厘米

元代掐丝珐琅的工艺美术发展有其独特的风格,简单朴素,器型以炉、瓶为多,还有洗、盘、高足杯等,胎体十分厚重。纹饰保留有元代特点,主要是以缠枝莲纹为主,釉色及构图风格多有相同。汉代许慎在《说文》中关于“缠”字解释道:“缠,绕也”,正是形容缠枝莲纹“缠绕回转”的特点。缠枝莲纹饰花朵饱满,花瓣肥厚,花叶茎部有水涡形纹饰,这种装饰使得珐琅釉料粘得更为牢固。

元代掐丝珐琅釉料质地细密,色泽纯净,表面色彩光亮,呈半透明状,有水晶般的清透感。这一时期使用的是进口珐琅釉料,主要颜色有:浅蓝、深蓝(宝石蓝)、红(宝石红)、草绿、墨绿、绛黄、白、葡萄紫。在众多色彩中,宝石红和宝石蓝、墨绿色和葡萄紫这几种颜色的珐琅釉是当时最受欢迎和最具特点的。

459 C
C2 M4 Y67 K0
R222 G205 B99

180 C
C7 M93 Y94 K1
R190 G58 B52

5535 C
C89 M56 Y71 K74
R24 G48 B41

5395 C
C86 M71 Y60 K77
R9 G31 B44

279 C
C66 M31 Y0 K0
R65 G143 B222

铜胎掐丝珐琅龙纹多穆壶,明晚期,观复博物馆藏

景泰蓝胆式瓶,明,高17厘米

多穆壶为元代流行壶式之一,在明代也十分受欢迎,是藏族蒙古族存放奶制品的器物,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左页图是明晚期铜胎掐丝珐琅龙纹多穆壶,壶口沿呈花瓣形,壶身竹节形,弯流饰龙头,柄为龙形。藏铜錾缠枝花卉纹,三条箍带将器身分作四层,以天蓝釉为底,装饰红、黄、蓝各色海水云龙纹,龙首表情凶悍,彰显威严。

到了明代的景泰年间,掐丝珐琅获得了史无前例的空前发展,故后世习称掐丝珐琅为“景泰蓝”。这一时期,掐丝珐琅器无论是在器型、纹饰还是色彩上都已经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尤其是蓝色的釉料有了新的发展。天蓝颜色偏淡,而且微微泛绿;钴蓝颜色十分凝重,酷似琉璃;宝蓝,顾名思义,颜色像蓝宝石一样浓郁,这些颜色都被视为底色的最佳选择。由此,华丽夺目的蓝色成为掐丝珐琅的标志,形成了特有的艺术风格。当然,底色除蓝色外,也有饰红、浅绿、深绿、白、葡萄紫、翠蓝等色穿插搭配,而且表面同元代水晶般的透明效果不同,颜色沉稳浓郁,表面光泽温润,釉料饱满蕴亮。如左图,为标准的明代景泰蓝胆式瓶,造型优美,是制胎工艺杰出的体现;纹饰疏密有序,是掐丝工艺精细的体现;色彩华丽,是釉料配制成熟的体现;光泽璀璨,是打磨和镀金技术高超的体现。由此可见,景泰蓝绝对是融传统工艺中造型、装饰、色彩为一体的独特工艺品。

632 C
C93 M9 Y11 K0
R0 G147 B178

533 C
C100 M89 Y34 K51
R32 G42 B68

景泰蓝缠枝纹蒜头瓶,明,高27.5厘米

484 C
C21 M96 Y100 K12
R154 G51 B36

632 C
C93 M9 Y11 K0
R0 G147 B178(www.daowen.com)

5395 C
C86 M71 Y60 K77
R9 G31 B44

143 C
C0 M24 Y82 K0
R241 G180 B52

5535 C
C89 M56 Y71 K74
R24 G48 B41

577 C
C27 M0 Y53 K0
R169 G196 B127

632 C
C93 M9 Y11 K0
R0 G147 B178

484 C
C21 M96 Y100 K12
R154 G51 B36

Cool Gray 1 C
C2 M1 Y0 K0
R217 G217 B214

143 C
C0 M24 Y82 K0
R241 G180 B52

缠枝莲鎏金螭龙双耳象首三足鼎式壶,清中期

到了清朝,珐琅工艺全面兴盛并达到了巅峰,形成了内务府造办处、扬州、苏州、广州等几大工艺中心。乾隆时期,继续仿制前朝各种器皿的同时还从事仿古铜器和宗教仪典方面所用的工艺品,如佛像、佛龛、佛塔、满达、七珍八宝等供具。后来在造型上另辟蹊径,烧制各种动物造型的实用兼陈设的器皿。一般日常生活用具,例如饮食用器、文房用具,日用的花瓶花盆、轿瓶、香薰、脸盆、浑天仪、暖手炉、渣斗、镜子、挂屏、灯座、帽架、鱼缸、如意等不胜枚举。此时珐琅器皿装饰繁缛,纹样采用传统的螭龙、吉祥纹饰、兽面、莲塘、山水等,同时也出现各种西式的花朵纹样。乾隆皇帝喜爱珐琅,常把古代书画名家的作品与掐丝珐琅的纹样巧妙地结合起来,以追求绘画艺术与珐琅工艺的完美结合。掐丝的技术到这时已经更为娴熟,粗细均匀,色釉种类繁多,可选择性大大提升,釉色艳丽洁净,但大多数缺乏透明温润的质感。

广珐琅八宝纹攒盒,清中期,高14厘米,直径37.5厘米

533 C
C100 M89 Y34 K51
R32 G42 B68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双耳樽,清乾隆,径18.5厘米,高33厘米

2381 C
C57 M29 Y0 K0
R94 G147 B219

293 C
C100 M75 Y10 K2
R0 G61 B165

掐丝珐琅勾莲纹六方贯耳瓶,清乾隆,高30厘米,口径6.8厘米

283 C
C30 M6 Y0 K0
R54 G116 B157

286 C
C100 M79 Y11 K4
R0 G50 B160

纵观掐丝珐琅发展历史可以发现,掐丝珐琅在每个时代具有不同的创新点,所表现出的不同时期的风格,也在一定程度上诠释着每一朝代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征。新中国工艺美术历史和理论研究的重要奠基者之一田自秉先生用“形、纹、色、光”来概括景泰蓝的特点,正如初见景泰蓝工艺品的文人雅士都被它们宝石般的色彩所吸引,可见色彩运用在景泰蓝制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也使其成为掐丝珐琅的代表,掐丝珐琅以其独特的造型和丰富的色彩成为中国艺术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