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氤氲·中国文化的色彩构成(第二卷)

宋代汝窑釉色:青如天,面如玉

《通雅 》,方以智著,明代汝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因位于汝州而得名。据史料记载,北宋晚期的二十年为汝窑兴盛之时,汝窑位于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首,因其时间短而极为珍贵。汝窑瓷器宛若天成,有“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满釉足”等典型特色。汝瓷釉色基于天青、天蓝色,色泽温婉柔美。作为北宋皇室御用的汝窑瓷器,釉中掺杂玛瑙,青釉色为主色,釉面温润,釉色则光亮晶莹。
理论教育 2023-09-21

朱砂墨:中国古代御墨的颜色与特性

朱砂墨,主要成分就是朱砂,是为了适应古时绘画及圈点批文所需而生产的一种朱红色墨。朱砂墨是用天然的矿物质朱砂研磨后加胶制作而成的,颜色浓艳通透,而且具有永不褪色的特性。上等的朱砂墨在古代又称“御墨”,朱砂含量比例高,比同等体积的黑色墨分量要重,大多在宫廷中使用。清代皇帝通常采用朱砂墨批阅奏折,也会在收藏的绘画作品上题词。
理论教育 2023-09-21

《卧虎藏龙》电影中的竹:文化色彩探秘

竹的身影在艺术领域中随处可见。电影《卧虎藏龙》中的竹海比剑片段,借竹海这一自然景观,凸显中华武术的内在美。在中国的武侠文化中,竹林有着相当深远的含义。竹子作为高人隐士的代名词,是审美的标准,这种文化心理融入了中国人的血脉。此次研究,可能存在对色不够精确,受环境光线影响等不可控因素,造成最终的色彩呈现有些许偏差,但总体上不会影响到对竹子色彩的判断。
理论教育 2023-09-21

指尖上的艺术:蔚县剪纸

蔚县城楼蔚县,河北省张家口市辖县,距京240多公里,是染色剪纸的发源地。蔚县剪纸是我国剪纸艺术中唯一以阴刻为主,阳刻为辅的点彩剪纸。在民间,每逢佳节或喜宴宾客之时,人们常将剪纸贴置于窗户上映衬团圆和喜气,因此剪纸也被称为“窗花”。蔚县剪纸制作工具蔚县剪纸的工艺流程有其严格的步骤,第一步称作“熏样”。蔚县剪纸的工具是刻刀而不是剪刀,这样不仅对剪纸艺人刻制工艺有所要求,握刀和用刀也有着严格的标准。
理论教育 2023-09-21

中国古典文化的色彩:竹的五种色彩

竹器也是最能体现中国古典特色的容器之一,有一种独特的精神风貌。新生竹叶和竿为嫩黄色,后渐为金黄色,各节间有绿色纵纹,有的竹鞭也有绿色条纹,叶多为绿色,少数叶有黄绿色彩条。青竹植株高800厘米左右,粗4厘米至6厘米,枝叶多为深绿色或黄绿色,竹叶一般呈披针形,叶面多为深绿色,背面颜色较淡,质薄而较脆。728 C C7 M31 Y49 K0 R205 G160 B119141 C C0 M13 Y65 K0 R242 G199 B92585 C C5 M0 Y59 K0 R219 G222 B1127492 C C16 M0 Y52 K0 R191 G204 B128紫竹,亦名黑竹,竿成长后为紫黑色。
理论教育 2023-09-21

光影之间:皮影的色彩艺术

武将皮影的敷色来自传统的色彩观念,尤其是象征性的表达上与传统的观念相一致。在皮影的色彩应用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两种颜色是红色和绿色。皮影的用色中白色和黑色属于无彩色中的极色,位于色彩系统之中的上下两极,是最亮的色彩和最暗的色彩。黄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皇权,在皮影的敷色上也多为皇家专用,民间皮影不可随意使用。
理论教育 2023-09-21

蔚县剪纸:以戏曲为主题的文化艺术

早期蔚县剪纸主要以日常活动接触较多的植物、动物为常见题材。在独特生活娱乐方式的影响下,形成了蔚县剪纸的一大种类,即戏曲人物剪纸。蔚县剪纸艺术深深根植于培育它的这块土地,地域气候与建筑结构决定了色彩的浓重,不同行业匠人的参与改变了工具的使用,文化的交融丰富了创作的题材。蔚县民间艺人通过自己的双手为平静生活增添了一分被色彩渲染的情感与希望。
理论教育 2023-09-21

宋锦的颜色:历史与文化的交融

宋锦的颜色给人带来的感受与文学和自然都有很深层次的关联,史书和诗词中对这些颜色的描述非常符合宋锦的颜色气质。在如此重要的国际性会议上将中国传统服装材料宋锦推向世界,这正说明了宋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也让国内外许多对宋锦陌生的人有机会了解这项跨越数千年的传统织造技艺。以暗紫色和墨绿色为主色的新中装充分体现了宋锦在织造和配色上的卓越工艺,并大力弘扬了宋锦文化。
理论教育 2023-09-21

中国文化的五色氤氲:云肩的色彩之美

可见云肩得名与其造型和色彩绚烂变化如云有一定的关系。云肩的颜色与外衣颜色搭配,强调色彩的和谐统一,使其合乎整体的审美需求。因此,云肩与服饰的颜色搭配应遵循“整体协调,局部凸显”的原则。《雍正行乐图》中汉人装扮的女子缎地包花绣云肩,19世纪晚期,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云肩与服装色彩的搭配常与场合相关,因此民间更重视一件云肩与多种场合所穿服装搭配的灵活性。
理论教育 2023-09-21

形纹色光:掐丝珐琅之美

鉴于其焊接工艺的特点,器型与装饰纹样大多十分饱满,中国传统纹饰锦地纹客观地造就了掐丝珐琅在配色复杂的同时兼具整体性的特色。传统掐丝珐琅独有的蓝色与其他色彩相互结合,釉色与金属色的配比关系使掐丝珐琅具有独特的辨识性。缠枝莲纹饰花朵饱满,花瓣肥厚,花叶茎部有水涡形纹饰,这种装饰使得珐琅釉料粘得更为牢固。由此,华丽夺目的蓝色成为掐丝珐琅的标志,形成了特有的艺术风格。
理论教育 2023-09-21

皮影中的叠色部分-五色氤氲·中国文化的色彩构成

而在光源下,皮影的前后重叠部分显示出的色彩变化更加丰富。以上四图分别提取了红色部分、绿色部分和皮子本身的颜色之间的关系,红色、绿色在皮子之上和在皮子之下,在皮影戏强光的照射下,其重叠部分的颜色都是不相同的。书生灰皮影“马饮靠”灰皮影被称为皮影中的贵族,流行于清代。灰皮影保持了皮影高大舒展的形态的同时,加入了更加细腻精巧的刻工。
理论教育 2023-09-21

点翠工艺的材料与色彩

据载,翠鸟具有多种类别。中国有11种,常见只有斑头翠鸟、蓝耳翠鸟、普通翠鸟三种。取自背部的羽毛称为“软翠”,翅膀部位的羽毛称为“硬翠”。软翠色泽鲜亮,质感细腻柔顺;硬翠则相对色差较大,色暗质硬。为什么翠羽的颜色如此鲜艳?这些微观结构形成的羽毛被称为光子晶体。在行家看来,最好的点翠分“宝蓝”和“翠蓝”两种基本色泽,其中尤以宝蓝为佳。而根据工艺的不同,点翠还可以呈现出蕉月、湖色、深藏青等不同色彩。
理论教育 2023-09-21

中国清代官式建筑彩画:五色氤氲

“雕梁画栋”作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组成部分,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人们的审美变化而不断发展。清代官式建筑彩画依据画法的主要特征,可分为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在和玺彩画出现之前,旋子彩画一直占据着清代官式彩画的主导地位。到了清代晚期,形式活泼的苏式彩画使用的范围有所扩大。
理论教育 2023-09-21

五色氤氲·中国文化的色彩构成:活着的色彩

我们认为,色彩设计的基础性研究工作也包含着设计的方法研究,色彩研究甚至可以超越专业的分类和局限而达到一种更为根本和广义的研究领域。人们被人工色彩所包围,对于物的研究是通过对自然色彩的研究进而认识自然的过程。所以在此类型课程中我们有意识地强调了色彩图形的研究提炼,色彩可以被认为是沟通设计框架的主角而进行叙事。
理论教育 2023-09-21

马勺脸谱的色彩分析:中国文化中的五色氤氲

马勺脸谱的色彩分为主色和衬色,其中常用的色相为银朱红、石黄、铅粉、石绿、油烟、大红金等,其中基本主色为银朱红、石黄。纯色之间则以黑白二色进行间隔,起到了调和的作用,可以使整体颜色艳丽而不浮躁,强烈而统一,是色彩搭配的有效调色剂。俗话说“鲜花还需绿叶配”,在脸谱绘画中加入适当的冷色搭配调和,会使整体色彩艳丽却不失和谐与活泼。这种衬色多用在面部花纹处,并且与暖色穿插搭配运用,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理论教育 2023-09-21

马勺脸谱色彩分析及组合

在马勺脸谱的主色处理方式上,色相类似的颜色可以处理成渐变的色彩效果处理,这种处理方法会使颜色在视觉冲击强烈的基础上变得更加丰富。136 C C0 M19 Y78 K0 R255 G191 B36151 C C0 M55 Y100 K0 R255 G130 B01788 C C0 M96 Y75 K0 R238 G39 B551795 C C0 M100 Y94 K0 R210 G39 B48151 C C0 M55 Y100 K0 R255 G130 B01655 C C0 M82 Y100 K0 R252 G76 B21815 C C27 M100 Y100 K29 R124 G38 B41右图是作者根据马勺脸谱的色彩分析,重新组合的“新马勺脸谱”,颜色遵循主色和衬色的规律,暖色为主,冷色为衬,银朱红为最主要的色彩。
理论教育 2023-09-21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