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大学生安全教育:培养安全意识

大学生安全教育:培养安全意识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学生日常生活当中,无论是校内同学交往,还是校外社会活动事务的处理、交往,最首要的是要考虑安全问题,要有自我防范意识。遵纪守法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和行为准则,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更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意识。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是社会文明的群体代表。因此,大学生在遭遇挫折时要具备积极应对挫折的心理意识。

大学生安全教育:培养安全意识

1.国家安全意识

国家安全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事,关系到民族的命运,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之所在,是国家安全发展的根本保障。当前我国面临的环境复杂多变,安全形势不容乐观。这主要表现为:境外敌对势力和间谍情报机构为达到分化、西化中国的目的,利用各种渠道,以公开或秘密的方式,传播西方的政治经济模式、价值观念以及腐朽的生活方式,培养和平演变的“内应力量”和“未来力量”,把希望寄托在年轻人身上;他们采取金钱收买、物质利诱、色情勾引、出国担保等手段,或打着学术交流、参观访问、洽谈业务等幌子,刺探、套取、收买国家和单位的秘密。大学生对国家安全还停留在军事战争、国防、领土、情报、间谍这样一些传统的、局部的认识上,对非传统安全缺乏认识和了解。当前,国家安全既包括国土安全、主权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国民安全等传统内容,也包括文化安全、科技安全、金融安全、信息安全、生物安全等方面的新内容。因此,大学生在思想认识上要全方位理解国家安全,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和国家忧患意识

2.对社会治安形势和校园安全状况的认知意识

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重大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个领域正在发生巨大且深刻的变化,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各利益格局矛盾逐渐呈现。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执政能力不断加强,国家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整个社会治安可以说是大局稳定。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大变革时期,各种意识、价值观此消彼长互相影响。我国也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新旧体制矛盾,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境内境外因素相互作用,影响社会治安大局稳定的问题仍然不少,有的地方问题还十分突出。而当今学校作为一个小社会也逐步融入了大社会当中。受社会治安状况的影响,校园犯罪也在与社会上的犯罪发生着更多的联系,犯罪种类多样化,其安全形势同样非常严峻、非常复杂。

3.主动的自我防范意识和面对突发事件的应变意识

当前社会安全形势严峻,学校安全状况复杂,势必要求每一个大学生积极主动地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大学生日常生活当中,无论是校内同学交往,还是校外社会活动事务的处理、交往,最首要的是要考虑安全问题,要有自我防范意识。如防火、防盗、防抢劫、防诈骗、防性侵害、防食品中毒、防交通事故、防被人殴打等。另外,大学生还要不断提高自己处理安全问题的能力。学会掌握自身安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包括事故前如何预防灾害的发生,事故中如何有效减轻受伤害的程度,事故后如何及时施救等方面的技能。还要认真学习法律,学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维护自身安全。(www.daowen.com)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事情,其事件发生、发展的速度很快,出乎意料,可能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或非常规方法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比如2008年的“5.12”汶川地震和2010年的“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突发事件在生活当中可能随时出现,因此大学生必须要有面对突发事件的应变意识和能力。

4.遵纪守法的自律意识

自由须自律。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不仅要学习现代科学知识,培养专业技能,而且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大学生要学会做人、做事,注意从点滴小事做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讲文明礼貌,遵纪守法,克服不良的习惯,重视自身的道德修养,做一个人格高尚、品行端正、有较高文明素养的大学生。遵纪守法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和行为准则,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更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意识。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是社会文明的群体代表。在我们这个正在走向法治化的国家里,大学生更应该成为遵纪守法的楷模。当前,极少数学生道德和法治意识淡薄,违法乱纪现象屡有发生,而且随着近年来学校办学规模扩大、校园开放,大学生违法、违纪事件呈现上升趋势。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必须严格自律,牢固树立遵纪守法意识,遵守社会基本准则,依法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不做侵犯国家、集体的财产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不危害社会,不参与违法犯罪活动

5.积极应对挫折的健康心理意识

任何人的成长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挫折将伴随着人的一生。如何看待和处理挫折是大学生成长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健康、人际关系等方面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挫折,它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发展进程及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大学生在遭遇挫折时要具备积极应对挫折的心理意识。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冷静、客观地认识挫折、分析挫折、克服挫折,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努力做到方向明确、目标专一、心胸开阔、朝气蓬勃。其次,要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大学生不会永远处在学校这个象牙塔中,迟早要走入社会,而社会与学校相比,生活环境、工作条件、人际关系等大相径庭,这些变化难免会使那些心存幻想、踌躇满志的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较大的反差和强烈的冲突。这时,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是第一位的。只有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使自己在心理意识上与外部环境协调一致,才能正确认识社会的复杂性、多样化,才能正确看待社会的各种事物,消除自己在认知社会进程中的心理异常现象,促进认识结构各要素间的关系相互协调发展,自我调整心态,克服心理障碍,提高意志行为水平,避免情绪的极端化和走极端,避免“钻牛角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