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大学校园安全:校园诈骗的主要手段

大学校园安全:校园诈骗的主要手段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过了一段时间后,周某突然对王某说家里发生了一些事,向王某借钱,王某很爽快地答应了。公安机关经过查证,周某通过这样的手段曾与几个女孩建立了恋爱关系并骗得钱物。知识要点1.假冒身份,流窜作案手段。利用假合同或无效合同诈骗的案件,近几年有所增加。勤工俭学已成为不少大学生谋生求学的重要手段。目前,作案人用假货和假钞进行诈骗的手段越来越“高明”。

大学校园安全:校园诈骗的主要手段

【案例】王某通过寝室姐妹认识了一位风流调傥、谈吐不俗的外校大学生周某,之后周某经常约王某到市内一些娱乐场所游玩,经常请王某吃饭并给王某买礼品和衣物,两人很快坠入爱河。过了一段时间后,周某突然对王某说家里发生了一些事,向王某借钱,王某很爽快地答应了。一次、两次……半年内,周某共从王某处借走了6000多元,王某越来越觉得不对劲,就去找周某,结果见到他正和另一个女孩亲热。王某哭着跑回寝室后对同学说明了情况,在同学的鼓励下,王某向公安机关报了案。公安机关经过查证,周某通过这样的手段曾与几个女孩建立了恋爱关系并骗得钱物。

【解析】谈恋爱要理智,谈恋爱是心灵的沟通,而不是经济上的互通有无。无论男女同学,在和对方确立恋爱关系前一定要充分了解对方,不要盲目追求浪漫,在恋爱时也不要有较大数额的经济往来,以免被骗后,给自己身心带来伤害的同时造成财产的损失。

知识要点

1.假冒身份,流窜作案手段。诈骗分子往往利用假名片、假身份证与人进行交往,有的还利用捡到的身份证等在银行设立账号提取骗款。骗子为了既能骗得财物又不暴露马脚,通常采用游击方式流窜作案,财物到手后即逃离。还有人以骗到的钱财、名片、身份证、信誉等为资本,再去诈骗他人、重复作案。

2.投其所好,引诱上钩手段。一些诈骗分子往往利用被害人急于就业和出国等心理,投其所好、应其所急,施展诡计而骗取财物。

3.真实身份,虚假合同手段。利用假合同或无效合同诈骗的案件,近几年有所增加。一些骗子利用高校学生经验少、法律意识差、急于赚钱补贴生活的心理,常以公司名义、真实的身份让学生为其推销产品,却不兑现诺言及薪酬。

4.借贷为名,骗钱为实的手段。有的骗子利用人们贪图便宜的心理,以高利集资为诱饵,使学生上当受骗。

5.以次充好,恶意行骗手段。一些骗子利用教师、学生“识货”经验少又苛求物美价廉的特点,上门推销各种产品而使师生上当受骗,或者利用网上购物的方式行骗。

6.招聘为名,设置骗局。勤工俭学已成为不少大学生谋生求学的重要手段。诈骗分子往往利用这一机会,用招聘的名义对一些急于求职打工的学生设置骗局,骗取介绍费、押金、报名费等。

7.骗取信任,寻机作案。诈骗分子常利用一切机会与大学生拉关系,骗取信任后寻机作案。

8.编造谎言,骗取同情手段。在车站、码头,甚至在校园内,一些青年人假冒外地来本地实习的学生、病人等,以各种方式表达遇到困难需要帮助,以此骗取大学生的钱财。(www.daowen.com)

图3-10 “热心”的陌生人不可轻信

9.用假货和假钞行骗。目前,作案人用假货和假钞进行诈骗的手段越来越“高明”。他们已经不像过去那样,一人拿着所谓的“名贵”假货直接来问被害人买不买,而是两人以上共同作案,扮演各种角色引诱被害人介入后,再“灵活机动”地针对不同的“猎物”变换不同的手法行骗;一是邀约被害人一起买了“赚大钱”;二是通过抵押别的假货,向被害人借钱买“名贵”假货;三是制造混乱,以假钞换真钞。

10.编造突发事件行骗手段。针对被害人的特殊心理编造突发事件,让其在焦急中上当受骗,是诈骗的又一伎俩。近年来,诈骗者利用同学通信录上的地址和电话号码,以及在乘车途中了解到的情况,乘学生在回家或返校途中的机会打电话给家长、老师,谎称学生突发疾病或出车祸等进行诈骗的事情时有发生。

11.发短信、打电话行骗手段。此种诈骗方式多样,令人防不胜防。有的以发短信、打电话的方法称机主中奖或退税等等,让机主先汇款或电话咨询。如汇款肯定被骗,如不汇款用手机回电咨询,则手机费用被扣。

图3-11 汇款信息置之不理

12.借用储蓄卡汇款行骗手段。骗子冒充学生混进校园,以各种借口谎称银行卡被盗,先借被害同学的电话打电话,有意安排同伙在外地接听电话承诺汇款,接着提出借同学的储蓄卡号码让汇款救急。把被害同学银行卡的密码骗到手后迅速将卡上的钱取走,溜之大吉。

13.假装“掉包”行骗手段。这是个老套的骗术了。作案人按照钞票的尺寸装一叠纸或仿真冥币,上面和底层各放一张真钞。同伙中的一人骑自行车摩托车行至被害人的前面,假装将这钱失落在地上让被害人拣起,另一人冲上来提出到僻静处分钱,后以各种借口或让受害者交出身上的钱款或贵重物品,实现废纸换真币的目的。

14.以恋爱为名行骗手段。骗子以同大学生交朋友谈恋爱的形式,骗感情骗财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