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识别心理健康的标志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识别心理健康的标志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大学生关心的是如何能有效识别自己是否心理健康。这涉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问题。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所处的特定社会角色和环境特点,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符合以下标准。心理健康的人必然有与同时代、同年龄大多数人相符合的心理行为特征。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识别心理健康的标志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大学生关心的是如何能有效识别自己是否心理健康。这涉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问题。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所处的特定社会角色和环境特点,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符合以下标准。

1.能正确认识自我和接纳自我

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做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给自己确定的理想目标较为符合实际情况。即使在最困难的条件下,也能理智地对待自我,使自己的心理状态在运动变换中达到平衡。

2.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往往乐于与人交往,不仅能接纳自我,而且能接受他人,能够认识到他人存在的重要性,同时也能被其他同学所理解和接受。能够与其他同学较好地沟通和交往,使人际关系达到和谐状态。

3.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大学生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应该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不仅能面对现实和接受现实,而且能进一步地改造现实,而不是逃避现实。能够与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需要和愿望,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社会协调一致。

4.具有顽强的意志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在大学生活中,能够保持对学习较浓厚的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并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5.具有良好的情绪状态

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虽然也会出现悲伤、忧愁等消极情绪,但是不会长久,能很快地让愉快、乐观、开朗等积极情绪替代。

6.具有完整和谐的健康人格

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其人格结构包括气质、能力、性格、理想、信念、需要、动机和兴趣等各方面都能得到合理的平衡发展。如果一个大学生具备了这种健康的人格特征,那么,他将会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www.daowen.com)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举止言行各有与年龄相适应的特点。心理健康的人必然有与同时代、同年龄大多数人相符合的心理行为特征。当一个人的心理行为严重滞后于自己的年龄特征,滞后于社会时代发展的趋势时就必然会产生各种有异于大多数人的言行,与周围群体格格不入,容易产生各种消极的心理状态,这些都是心理不健康的具体表现。

(二)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情感恋爱问题

时下的大学校园,恋爱已经成了普遍现象,部分大学生还没有来得及认真思考就匆匆加入“恋爱族”。由于一开始缺乏正确的恋爱动机,同时对爱或被爱缺乏正确的理解,大学生们往往饱受失恋之苦,但又难以自我调适,常常陷入感情的漩涡难以自拔。还有的同学陷入多角恋不能自拔,或者受到单相思的痛苦,以及未婚同居的恐惧、焦虑、自责等不良情绪的困扰。

2.人际关系问题

与高中阶段相比,大学生对人际关系往往更为关注。一方面,他们渴望真诚的友谊,另一方面,又由于他们缺乏打开心扉的勇气与顺利交往的技巧而使他们陷入人际交往的困惑之中,由此而引起孤独、苦闷、缺少支持和关爱等痛苦感受。

3.学业问题

大学生常见的学习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目的问题、学习动力问题、学习方法问题、学习态度问题,以及学习成绩差等。大学期间,学习往往不再如高中阶段那样得到绝大多数人的重视,目的不明确、动力不足、态度不好构成了学习问题的主要方面。

4.生活适应问题

大学生从中学迈入大学,全新的角色面临着全新的环境与生活,有些同学不能及时适应,产生了包括独立生活困扰、角色认同困扰、学习能力困扰、人际关系困扰、职业规划困扰等心理适应不良的现象。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个体不能及时地适应变化了的新环境。

5.消极情绪问题

大学生由于其心理的日趋成熟,开始对自身有了更深入的关注。他们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迅速而敏感,因此内心的情绪体验更为丰富。焦虑、愤怒、抑郁、嫉妒、冷漠等消极情绪时常围绕在他们身旁,困扰着他们的正常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