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吴老:医学遗产传承者,医林奇杰的故事

吴老:医学遗产传承者,医林奇杰的故事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继承发扬祖国医学遗产,吴老耗尽了毕生心力,勤勤恳恳为中医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同道称誉他为永不知道疲倦的“医林奇杰”。但回家后又得赶写教学讲义和编写《国医旬刊》稿件,有时深夜还要处理急诊或出诊。归根到底,一是出于为人民健康服务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的热忱,一是坚持锻炼身体,注意饮食卫生。其能增光医界,载誉述林,洵非偶然。

吴老:医学遗产传承者,医林奇杰的故事

为了继承发扬祖国医学遗产,吴老耗尽了毕生心力,勤勤恳恳为中医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同道称誉他为永不知道疲倦的“医林奇杰”。就作者多年随师所知,先生非常珍惜分阴寸秒,其作息时间几若固定,甚有规律,每天清晨至卓午,仅在“退补斋”候诊治病者,就达百数十人,先生不论亲疏贵贱,总要诊治完毕,才匆匆午膳。饭后片刻,就得出诊,直至晚餐前,始有片刻闲暇。先生每星期内,还得安排二三个下午,亲到医校讲课。晚上,除星期日外,几乎天天都要到医校主持教务,或为研究班上课。夜夜非在十时以后,从不回家。但回家后又得赶写教学讲义和编写《国医旬刊》稿件,有时深夜还要处理急诊或出诊。先生当时已是年逾花甲,鬓发如霜,早年又患过肺病出血,何以竟然如此精力充沛,不知疲乏?归根到底,一是出于为人民健康服务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的热忱,一是坚持锻炼身体,注意饮食卫生。先生平日既无烟酒嗜好,夏日更是少进肉食,淡泊自甘。虽隆冬腊月,晨昏亦以冷水漱洗,与其所著《卫生学》提倡体育锻炼,预防为主,注意环境卫生,提倡社会文明,改造社会风气之精神,若合符契。

先生素重经验总结,平生著述颇多,除晚年在新加坡时之著作及部分手稿未及备载外,计有《中西温热串解》六册,《删补中风论》二册,《新订奇验喉症明辨》八册,《中西脉学讲义》二册,《评注陈元择三因方》八册,《校正圣济总录》六十册。以上作品,多由上海文瑞楼书局印行。尚有《四时感症》、《伤寒纲要》、《诊断学》、《卫生学》等铅印医校教材各一册,另有《难经》、《伤寒》、《病理学》、《中药学》、《内科学》、《妇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等各科油印讲稿,因抗战爆发未及付印。吴老著书立说,其理论源于《内》、《难》、《伤寒》等书,参以各家学说之精华,证于七世家传之经验,以及个人数十年临床之心得,是故立论确切,阐发机理,丝丝入扣。如先生认为中医治疗外感,溯源六气,乃至精至微之学。叶天士最善继承张仲景之学说,故伤寒、温病之义理,本无二致。清代陆九芝大力攻讦叶氏“逆传心包”,与吴鞠通以三焦辨治温病之学说,时贤张山雷竟亦从而和之,不可谓非智者千虑之一失。先生自称积四十年之经验,细按“邪入心包”与“邪入胃腑则不识人”之症候,确有种种不同之情况,治法一用芳香辟秽以提其神,一用荡涤大便以下其秽,差之毫厘,则谬以千里,岂容混淆。诸如此类,可见先生识验之超颖,与指迷棒喝之苦心。此外,先生还坚持按期出版《国医旬刊》、《厦门医药月刊》,并以卓越的史才、史识、史笔,于1928年间主编印行《同安县志》十二大册,成为宝贵之历史文献。书中推崇郑成功开府思明以收复台湾的功业,纠正旧志对郑氏贬义的评价。凡此种种,可知先生治学之谨严,立言之精辟,修身之勤奋。其能增光医界,载誉述林,洵非偶然。(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