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大学生体育锻炼环境的选择

大学生体育锻炼环境的选择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体液平衡的变化当外界温度超过体表温度时,人体就需要不断散热来降低温度,维持体内温度的平衡,因此排汗量会大大增加,机体就没有时间对汗液中的钠和氯化物(电解质)进行吸收。汗液中的钠和氯化物的含量会较高,体内大量电解质的流失可导致体内环境发生变化,降低运动能力。此外,大学生体育锻炼还应选择在良好的天气进行,避免在有雾霾、大风、沙尘的天气中进行。

大学生体育锻炼环境的选择

不同的体育锻炼环境对体育锻炼者的生理影响和心理影响不同,锻炼效果也会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对于良好、适宜的体育锻炼环境的选择非常重要。

下面重点从生理方面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环境的选择进行详细分析:

(一)冷环境

1.冷环境对个体的生理刺激

低温环境中,个体的体温每下降超过1℃,就会对其身体机能产生很大的损害。根据人体体温变化,低温刺激下人体有三个阶段的明显变化:

兴奋增强期—体温下降到34℃,中枢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增强延脑的呼吸和血管中枢的兴奋性,植物性机能亢进。外在生理表现为打寒战。

兴奋减弱期—体温下降到31℃,人体会丧失对痛刺激的感受性,体内的代谢活动会降低,皮肤毛细血管产生收缩,皮肤苍白;机体肌肉僵直;呼吸和心率缓慢。

完全麻痹期—体温下降到20℃,人体反射性反应会消失,呼吸微弱,血压下降,脉搏微弱,可出现昏睡状态,如不及时救治会有生命危险。

2.冷环境对体育锻炼的影响

在寒冷环境下运动,人体有以下几方面表现:

(1)温度过低会使肌肉的黏滞性增大,肌肉僵硬,肌肉收缩速度减慢,运动能力下降。暴露在环境中的身体部分可能会冻伤。

(2)温度过低会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使神经活动过程减慢,思考判断能力下降,动作迟缓,容易受伤。

(3)寒冷环境中,穿着服装会对机体动作造成阻碍,从而使运动负荷增大。

(4)低温可引起人体内物质代谢过程增强,增加机体耗氧,降低氧的运输能力,导致最大摄氧量降低;如果环境温度持续降低可使体温继续下降,可进一步加重运动中的缺氧。

因此,在低温环境中进行运动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以提高机体的代谢水平和体温。此外,还要注意保温和适宜的散热。

(二)热环境

1.热环境对个体的生理刺激(www.daowen.com)

热环境下运动会引起体内热积蓄增加,产生因内环境稳定的各种条件改变,进而引发以下几个方面的生理变化:

(1)能量供应的变化

在热环境中,人体的心率和体温会随之增加,应需要摄入更多的氧,呼吸活动会增加,需要消耗更多的肌糖原并产生大量的乳酸,同时热环境下人体的出汗量会增加,过多的能量消耗和水分流失可导致运动疲劳很快出现。

(2)心血管功能的变化

在热环境条件下运动时,人体的循环系统主要是将血液输送到皮肤和工作的肌肉。由于人体血容量有限,一部分组织器官血流量增多必然会导致另一部分组织器官的血流量相应减少。因此,热环境中,为了更好地散热,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作用下,心血管系统会将更多的血液直接输送到皮肤,进而会导致参与工作肌肉的血液供应不足,降低工作肌肉的耐力。

(3)体液平衡的变化

当外界温度超过体表温度时,人体就需要不断散热来降低温度,维持体内温度的平衡,因此排汗量会大大增加,机体就没有时间对汗液中的钠和氯化物(电解质)进行吸收。汗液中的钠和氯化物的含量会较高,体内大量电解质的流失可导致体内环境发生变化,降低运动能力。

2.热环境对体育锻炼的影响

研究表明,在热环境中进行大负荷运动时,每平方体表面积每小时排出的汗液超过1升,几小时可丢失身体中大量水分,使体内的血容量减少,进而降低机体运动能力。

热环境中参与体育锻炼如果不能做到很好地散热和补水,就可导致热疲劳或中暑情况的发生。

(1)热疲劳

热疲劳主要症状有极度疲劳、头昏眼花、呼吸微弱、呕吐、昏厥、低血压、皮肤干燥、脉搏加快等。其原因是心血管系统无法满足身体的需要。血流量不足,下丘脑无法充分发挥功能,输送到皮肤的血流量不足,身体无法快速散热。当出现热疲劳症状时,要尽快到凉快的地方休息,并高抬双腿以避免休克。意识清楚者应补充适量的盐溶液;意识模糊者应进行静脉滴注生理盐水。

(2)中暑

中暑是人体的一种热紊乱,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救治,严重时会危及生命。中暑性痉挛是由于体内矿物质的大量丢失和大量排汗伴随的脱水。大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出现中暑症状后,应及时停止运动并到阴凉的地方,敞开衣物散热,可敷冰块降温,中暑严重者应及时就医。

总的来说,大学生体育锻炼应科学选择运动环境,尽量避免在过冷或者过热的环境中进行体育锻炼,冬季锻炼应做好保温措施和准备活动,夏季锻炼应做好补水和防中暑的工作。

此外,大学生体育锻炼还应选择在良好的天气进行,避免在有雾霾、大风、沙尘的天气中进行。锻炼环境应空气良好,在室内锻炼应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