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培养创新型地学人才

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培养创新型地学人才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团队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建立和完善了岩石学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一是强化实践教学的顶层制度设计。从2010年以来,团队组织教员多次修订完善“岩石学”“晶体光学及光性矿物学”“变质地质学”等课程教学大纲,优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配比,在总学时保持不变或减少的前提下,适当提高了实践教学学时数。

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培养创新型地学人才

实践教学要取得良好的实效,就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从顶层设计、过程管理、教学督导和反馈体系等多方面进行整体设计,构建完备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并落实到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本团队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建立和完善了岩石学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一是强化实践教学的顶层制度设计。从2010年以来,团队组织教员多次修订完善“岩石学”“晶体光学及光性矿物学”“变质地质学”等课程教学大纲,优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配比,在总学时保持不变或减少的前提下,适当提高了实践教学学时数。例如,在2012年修订的“岩石学”教学大纲中,规定“火成岩石学”部分为讲课14学时+实验14学时,“沉积岩石学”部分为讲课12学时+实验12学时,“变质岩石学”部分为讲课12学时+实验16学时,总体实验部分为讲课42学时+实验38学时。在实践性更强的“晶体光学及光性矿物学”课程中,为讲课34学时+实验14学时。在北戴河周口店秭归三大野外实践教学任务安排中,实行轮岗制度,无论是“长江学者”、教学名师,还是普通教员,在每个聘期内都必须承担野外实践教学任务。名师带头,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显著提高了实践教学效果,还提高了团队教员承担野外教学的积极性,形成了争相承担教学任务的好风气。对于年轻教员,特别是刚入职的新教师,要求他们至少连续两年承担野外实践教学,并与经验丰富的老教员搭配带班,促进了青年教师野外教学水平的迅速提高。

二是规范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制定了“实习实践安全责任制度”“指导教师全程跟踪指导制度”“实践教学评估监控制度”(听课、学生反馈等)“实验室安全制度”“实习学生日志制度”“教学实验室开放制度”“研究生助教制度”“实验课集体备课制度”等日常管理规章制度。以“教学实验室开放制度”为例,团队要求本系建设的5个显微镜教学实验室全部对学生进行课外开放,以充分发挥教学实验资源的作用。同时,根据“因材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确定开放资源内容:对低年级本科生开放普通的显微镜教室,供他们课外开展岩石薄片观察的基本训练;对高年级本科生开放配备了摄像头、电脑和显微成像系统的显微镜室,为学生开展课余科研活动提供支持。此外,本团队还安排专人(教员和研究生助管)负责管理实验室的开放运行,为学生提供显微镜使用、岩石薄片观察和岩相学分析等方面的指导。为保障实验室设备正常运行,同时还制定了“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与卫生管理制度”“显微镜操作规程”等,对于损坏仪器设备的行为按照规定进行处理。(www.daowen.com)

三是完善实践教学考核和教学评估考核制度。为提高学生实践课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我们修订实验和野外教学计划,精心挑选实践教学内容,同时提高实践部分的成绩在课程总评成绩中的占比。例如,在“岩石学”课程成绩评定中,实践部分成绩占比50%;在“晶体光学及光性矿物学”课程成绩评定中,实践部分成绩(16次平时实验报告平均成绩和1次期末未知矿物鉴定报告成绩)占比60%~70%。此外,定期组织教员针对年轻教员的实习课进行听课和研讨,帮助新教师提升课程设计和授课水平。将教员完成实践教学的情况纳入年终绩效考核,对积极参与实验室建设、采集岩石矿物标本、制作教学薄片等工作的教师实行奖励,提高教员参加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