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一维职业能力观的行为主义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一维职业能力观的行为主义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维职业能力观运用行为主义的研究方法,重点在于对具体的、可以观察的行为进行研究与度量。基于这种研究方法的能力观,称为“直觉意义上的职业能力观”,可以描述为其核心是可观察的职业技能。这种以产出为导向的、建立在行为主义的学习目标表述基础之上的能力观,即一维职业能力观。换句话说,一维职业能力观未将控制决策制定范围的做法视为职业运用现象,因而缩小了职业能力的范畴。

一维职业能力观的行为主义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一维职业能力观运用行为主义的研究方法,重点在于对具体的、可以观察的行为进行研究与度量。基于这种研究方法的能力观,称为“直觉意义上的职业能力观”,可以描述为其核心是可观察的职业技能。如果学习者能完成一项工作任务,那么就具备这项能力。英国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美国成立美国职业标准委员会,澳大利亚实施国家教育培训证书框架,法国成立职业认证国家委员会,欧盟制定欧洲职业技术教育通行证。按照爱德思资格标准,某一级别的职业资格包括若干项能力单元,每个单元包括若干个学习产出,每个学习产出通过一系列评价指标描述。我国则以法律法规的形式规定技能鉴定的要求:对知识以纸试按闭卷方式进行,对技能以典型工作加工按现场实操方式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已成为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施的主要工具,是职业技能人才成长的有效通道,是一种国家的考试制度,具有遴选、甄别、选拔等功能。测评的内容“理实并重、以实为先”,测试的方式“知行合一、寓知于行”,测评的主体“政府主导、行会主持”,测评的标准“国标导向、题库倚重”,测评的过程“指导教学、走向日常”。技能鉴定是“人类制造了机器,人就时常依附于机器”的产物。其实并不是说将精力花在精确性与事实特征上,就能得到科学的结论,片面追求精确性反而会使我们忽略现实生活的流变复杂和职业生涯的外在冲击。

这种以产出为导向的、建立在行为主义的学习目标表述基础之上的能力观,即一维职业能力观。由于将一切问题的基础奠定在中立科学性之上,一维职业能力观测评表面上去除了人的“内在复杂性”,也去除了人的“主体性”。换句话说,一维职业能力观未将控制决策制定范围的做法视为职业运用现象,因而缩小了职业能力的范畴。在实施不决策的状态下,由于某些行动者的诉求遭到排斥和损害,因此,他们会怨恨或愤恨,与支配者(或行为考证)存在明显的或隐蔽的冲突。(www.daowen.com)

随着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的兴起,劳动者的价值及智能开发日益受到重视,这种“新职业主义”观主张,岗位职业能力的开发不是训练人的机械技能,而是为个体未来的工作生活做准备;岗位职业能力开发不是针对单一的、外显的具体工作的培训,而是跨岗位、跨领域的“工作过程”教育,其任务是在个体和其未来的工作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岗位职业能力开发的核心是让学习者获得他们未来职业世界中所需要的、重要的能力,即综合职业能力。除了测评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外,还能对职业认同感的发展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职业承诺进行评价。而专业知识与技能仅成为对工作进行规划和反思的手段及基础性证据,但显然传统的笔试及现场实操(现场实操也是笔试在物理空间的映射)无法满足岗位职业能力测评的要求。这并不是说不该重视基础技能的训练和单一岗位下封闭性任务的工作,而是要让能力的训练落实在真正宝贵的向度,即为处于发展中的个人和社会创制新的典范与法则。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青年学生的职业能力的选择绝不能仅仅是机械的操作者及以理论技术和智力技能为主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还应当是“我意愿”“我创建”“我奉献”的大国工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