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等教育分流结构与功能

高等教育分流结构与功能

时间:2023-09-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结构即事物的构成形式及各构成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此外,还可以从微观的角度来探讨高等教育分流的专业结构、课程结构与人员职能结构等。因此,高等教育分流结构在功能显示上具有整体性。因此,高等教育分流结构要实现整体优化,进而显示出最佳功能,必须具有对外部环境的高度开放性与灵活适应性。

高等教育分流结构与功能

结构即事物的构成形式及各构成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整个宇宙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各种具体事物都有各自的结构。有些事物,即使是构成要素相同,但由于不同的排列次序、空间配置、聚集状态与联系方式而形成不同的结构。功能是指具有特定结构的事物在满足或服务于某种目标时所显示出的作用或效果。功能是由结构决定的。高等教育分流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中学生分流进入不同形式、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区域的高校(包括各类教育机构)的比例构成与纵横联结方式;高等教育分流的功能主要表现在高等教育分流结构所显示的反映社会人才需求结构的比例关系及满足社会人才需求的程度。

高等教育分流结构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高等教育流层结构,即不同层次的高校及学生的构成状态与比例关系。高等教育流层结构反映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国民经济的技术结构、产业结构与社会结构所决定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技术结构、产业结构与社会结构的变化,高等教育流层结构的多样化也成为必然趋势,各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都经历了一个由单一本科教育向研究生教育与专科教育两端扩展的过程。我国当前的流层结构可分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三个层次。它们之间既应相互衔接、比例适度,又应相互独立、层次分明,以满足社会对各种专门人才的数量以及层次比例要求。

2.高等教育流向结构,即不同类型的高校及学生的构成状态与比例关系。高等教育流向结构是高等教育的各个层次按科类划分的纵向结构,它是由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以及社会分工状况决定的。合理的高等教育流向结构应是能反映社会发展对专门人才需要的、种类相对齐全的学科专业构成。从总体看,高等教育按学科门类可划分为文学历史学、哲学教育学经济学、法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共11个学科门类。而高等院校的构成也可分为工科院校、文科院校、理科院校、农科院校等。衡量流向结构是否合理的主要标志有二:一是是否与产业结构的变化相适应;二是是否与就业结构相适应。

3.高等教育流型结构,即不同形式的高校及学生的构成状态与比例关系。它所反映的是性质不同的高等学校的构成形式与比例关系。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流型结构主要有四个部分:全日制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民办高校、高等自学考试。合理的高等教育流型结构应与国民经济所有制消费结构以及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要求相适应。为了满足社会及国民的多样化要求,美、英、韩、日等许多国家都是通过开办了部分时间制的开放大学、电视大学、夜大、业余大学、函授大学和自学考试等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远程教育机构来拓展高等教育空间的。在我国,形成合理的流型结构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途径。(www.daowen.com)

4.高等教育流域结构,即不同地域的高校及学生的构成状态与比例关系。高等教育流域结构的形成既与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有关,也受到政治、经济、文化基础及人口因素的影响。合理的高等教育流域结构,既要面对已经形成的历史格局,更要充分考虑与我国各地社会宏观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优化流域结构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现有高校分布作必要的调整,形成能带动地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别的高等教育布局。

从宏观的角度讲,高等教育分流结构还包括分流经费的投资结构与分流管理的体制结构等。此外,还可以从微观的角度来探讨高等教育分流的专业结构、课程结构与人员职能结构等。

高等教育分流结构具有下列特征:(1)高等教育分流结构是一个多层次、多流向、多形式的立体交织、相互渗透的网格体系,具有结构的复杂性。(2)高等教育分流的各种结构都有各自的功能,但高等教育分流的整体功能并不是各种结构自身功能的简单相加,而是取决于各种结构组合的合理程度,只有对各种结构实行优化组合,才能获得高等教育分流的最佳功能。因此,高等教育分流结构在功能显示上具有整体性。(3)高等教育分流结构的形成与发展除要受教育自身发展水平的制约外,还要受社会的科技与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制度、领导者的认识水平、文化传统与国民教育意向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由科技与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人才需求结构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制约因素。因此,高等教育分流结构要实现整体优化,进而显示出最佳功能,必须具有对外部环境的高度开放性与灵活适应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