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等教育分流优化原则

高等教育分流优化原则

时间:2023-09-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优化是指通过选择、改造、整合与调适,使某一事物更加完善或更加优秀。整体优化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对高等教育分流各个体系与各种要素的合理配置,以及对分流运行全过程的有效调控,达到获得高等教育分流最佳效益。贯彻整体优化原则,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必须树立全面的分流效益观。

高等教育分流优化原则

优化是指通过选择、改造、整合与调适,使某一事物更加完善或更加优秀。高等教育分流模式的整体优化是指高等教育分流模式作为由价值目标、结构功能、操作策略与调适机制四大体系构成的有机整体,其效能的发挥并不体现为某一个体系或某一个环节的单一的或局部的功能,而是体现在整个模式的四大体系之间,以及每一体系自身各要素之间的优化配置、合理构建、相互调适而达成的和谐运转之后所产生的最佳的整体效能。

整体优化的具体内容包括:(1)目标优化,即通过对各种分流目标的整合而形成的多重价值并重、多方利益兼顾的目标体系;(2)结构优化,即通过调整已有的分流结构而形成的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人口与劳动就业等多种结构要求的新的分流结构体系;(3)功能优化,即在优化分流结构的同时,通过加强对分流功能的调适,使其发挥得更为全面、充分和有效;(4)策略优化,即通过比较、选择和改进,使高等教育分流的策略更具有科学性、民主性与自主竞争性;(5)机制优化,即通过教育系统自身与全社会的配套改革,逐步建立起宏观调控有力、中观适应灵活、微观指导科学的分流调控机制。整体优化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对高等教育分流各个体系与各种要素的合理配置,以及对分流运行全过程的有效调控,达到获得高等教育分流最佳效益。效益优化是整体优化的核心。

贯彻整体优化原则,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必须树立全面的分流效益观。构建合理的分流模式,其目的在于有效地开发人力资源,其过程又必须耗费社会资源。因此,必须树立效益观念,也就是必须考虑怎样以最少的社会资源投入获得最大的人力资源开发效益。尤其是在经济比较落后,社会资源相对短缺,而分流任务又十分艰巨的我国,树立正确的效益观念更有必要。正确的效益观念是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观念体系,它既要着眼于经济层次的效益,又包括对各级各类人员分流培养的“教育投资回报率”的核算,更要注重包括社会层次的“促进民主、平等与和谐”,文化层次的“更新观念与促进创造”,个人心理层次的“开发潜能、提升能力、改变气质、陶冶情感、升华理念”,以及人权层次的“促进自主意识觉醒与维护人格尊严”等多方面的效益。因此,高等教育分流的效益优化,绝不可只是简单地用“经济回报率”来计算,更不能单纯追求教育自身,尤其是办学主体自身的经济实惠,否则,就会把分流模式的构建引入歧途。(www.daowen.com)

2.必须重视多方面的调查研究。高等教育分流整体效益的最佳发挥,除有赖于正确的效益观念支配外,还需要根据社会的合理需求对各种相关社会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这里所讲的社会资源,既包括有形资源,如可供分流活动支配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又包括无形资源,如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价值取向、国民教育意向与各级领导对分流的认识等。要合理地配置这些资源,必须重视对下面问题的调查研究:一是在一定时期特定范围内社会对各级各类人才需求预测的调查研究;二是关于社会价值观念、国民教育意向与各级领导人对高等教育分流的认识的调查研究;三是关于现有教育培养能力,即可供分流支配的人力、物力与财力的调查研究。重视调查研究,全面掌握高等教育分流的供需信息,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获得效益优化的必要前提。

3.必须加强综合性的对策探讨。要实现高等教育分流的目标、结构、功能、策略与机制,乃至整体效益的全面优化,只注重做好某些方面的工作显然是不够的,必须把高等教育分流模式的构建看成是一项全方位的巨大的系统工程,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性的对策探讨。从我国现阶段的情况看,高等教育分流构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价值目标偏颇、结构比例失衡、功能释放阻滞、操作策略有误、调控机制不全等。因此,综合性对策探讨应从更新教育观念、调整分流目标入手,在重视各种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调整好分流的结构体系,进而完善分流的功能体系;在加强纵、横比较研究,合理借鉴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改革与实验,逐步完善分流的操作策略体系,逐步健全分流的调适机制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